APP下载

浅析赫索格家庭悲剧成因

2017-11-16林会丽

戏剧之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玛德琳贝娄道德观

林会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 西方语言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浅析赫索格家庭悲剧成因

林会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 西方语言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贝娄作品《赫索格》以家庭主题为中心,再现自己家庭婚姻生活经历,解析典型犹太知识分子家庭悲剧成因,来源于社会的巨变,家庭道德观的丧失以及人性欲望的驱使。

赫索格;家庭悲剧;道德观;欲望

索尔·贝娄是美国伟大的犹太作家,在20世纪50年代那个危机四伏的社会巨变中,以自己的移民经历再现了犹太知识分子形象。在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中,贝娄以人文情愫关注知识分子成长历程,揭示出当时美国人以及犹太移民、犹太知识分子精神迷茫的根源,解析根源来自于社会的巨变,家庭道德观的缺失,欲望的驱使。

一、社会的巨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大批移民开始来到美国生活和发展,因而美国社会的巨变对各国移民及美国人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丰富,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贝娄作为第一批犹太移民的代表,经历了美国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经济萧条时期、二战、冷战以及反文化运动等。人们精神世界受到重创,美国梦丢失,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所以贝娄注意到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关注人的生存境遇。贝娄笔下的赫索格再现了贝娄自己的社会经历,有力地折射出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精神与价值危机正日益增强。在六十年美国社会巨大的变化中,社会反文化运动突出,种族问题高涨,人们精神家园流离失所,赫索格心中的美国梦开始摇摇欲坠,精神支柱岌岌可危,随之赫索格的家庭也发生变化,两次结婚,两次离婚;自己开始陷入精神危机中。

二、家庭道德观的缺失

贝娄的《赫索格》作品主题转移到了家庭上,将自己的家庭经历、婚姻经历完全融入到赫索格的经历之中。赫索格的父亲在生意上总是失败,在做酒的生意时,由于卖假酒,而被殴打致死,伟大父亲的形象使赫索格内心受到重创;母亲曾是生活无忧的女子,来到美国后不得不又当厨师又做洗衣工来养家,努力适应移民后的生活,而赫索格的母亲去世时,他仅有十六岁,因此在他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家庭结构的缺失便形成了赫索格性格异化的根源。两次婚姻的失败主要由于赫索格对家庭责任及道德观的缺失。赫索格异化的性格难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法忍受平淡的生活,赫索格抛弃了第一任妻子,奔向了漂亮的玛德琳。玛德琳从小缺失父爱,性格扭曲,无法在赫索格身上得到她所需要的一切,没有黛西那样操持家务,而是挥霍钱财,最终玛德琳与赫索格好友通奸,抛弃了赫索格,就好像在惩罚赫索格抛弃了黛西一样。赫索格和玛德琳两人都在父爱缺失的家庭中长大,他们性格的碰撞,必然导致婚姻的失败。

三、欲望的驱使

赫索格自认为是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一直追求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学术上事业上的成功使得他自我欲望不断膨胀。从他婚姻失败中可见是他对女人形成了不断占有、厌烦、疏远、背弃的一种怪圈。这完全是由于从小母亲对他的溺爱而造成的。黛西像母亲一样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赫索格却得不到黛西在精神上给予的溺爱,便辗转于玛德琳身上。玛德琳冲破传统道德准绳,不做家务,学术野心极大,信仰扭曲,欲望却超于赫索格所追求的,最终将赫索格抛弃。赫索格又辗转于情人蕾梦娜身上,而他却茫然与徘徊。在赫索格徘徊错综复杂的情感中,反反复复地在追寻自己无法遗忘的母爱一样。可见,赫索格悲剧性的命运源自社会伦理道德观的沦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以及爱的缺失。

欲望的驱使使得玛德琳背离家庭道德观,使得赫索格陷入精神危机中。赫索格在婚姻失败后沉浸于自我世界中,逃离社会现实,疏离家庭,用非理性行为开始给所有人写信,交流自己的经历和遭遇。最后在乡村的生活净化他的心灵,让他从非理性的行为中走出来。因而,欲望的驱使让赫索格知道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己所要面对的现实。

四、结语

贝娄笔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变化,美国以及犹太知识分子身上共有的特征。虽然都遭受着生存境遇,并与社会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徘徊于精神危机与生存境遇的出口时,他们依然成功回归。贝娄的作品对当代美国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索尔·贝娄.赫索格[M].宋兆霖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2]王曾进.后现代与知识分子社会位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张荣升.论伊丽莎白·乔利对学院派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外语教学,2016.

[4]林会丽.伦理道德的沦丧--浅析田纳西·威廉姆斯戏剧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J].短篇小说,2012.

I106.4

A

1007-0125(2017)09-0282-01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英美澳学院派小说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4YJC752030)。

林会丽,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玛德琳贝娄道德观
玛德琳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跟着“小天使”一起成长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玛德琳》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索尔·贝娄创作中的“大屠杀”阴影及其反思
论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文化源头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