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关中传统文化的美丽乡村环境设计研究
——以陕西省渭南地区为例

2017-11-16王文佳

戏剧之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渭南民居村落

王文佳

(西安培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基于关中传统文化的美丽乡村环境设计研究
——以陕西省渭南地区为例

王文佳

(西安培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陕西关中地区的乡村,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陕西在高速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地域特色和乡土文明的最后退守地,也是美丽乡愁的源泉。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拍照和走访记录等形式获得一手资料。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渭南地区美丽乡村环境设计与关中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思路,使关中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关中传统文化;美丽乡村;传承

一、渭南地区美丽乡村规划背景

陕西省于2016年1月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其中突出了对传统民居、古迹古建、历史文化传承等的保护和要求。同时依据《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美丽乡村的实施工作意见》(渭政发[2014]23号),截至2016年,渭南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及重点村总数量达到865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量的39.9%。现有白水南井头村、韩城党家村、合阳灵泉村3个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渭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一)地理环境。渭南,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渭河平原东部,东濒黄河,西接西安,南倚秦岭,北靠延安。是陕西省的“东大门”,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1.3-13.6°C,年雨量529-638毫米,年日照2144-2505小时,年无霜期199-255天。总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是陕西省农业大市以及人口第二大市。辖临渭区、华州区2个市辖区,大荔、富平、白水、潼关、蒲城、澄城、合阳7个县和韩城、华阴2个县级市[1]。

(二)历史文化。渭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将相之乡、三圣故里之称。“蓝田猿人”、“大荔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隶书鼻祖程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史圣司马迁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诗经》开篇《关雎》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渭南洽川。渭南历史文化还有十大亮点:以“三贤”为代表的下邽文化,以司马迁为代表的龙门文化,以杜康为代表的酒文化,以陈抟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印光法师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华阴杨氏为代表的宗亲文化,以潼关为代表的关门文化,以蒲城、富平为代表的唐陵文化,以蒲城为代表的民歌文化,以合阳为代表的洽川风景文化,还有博大精深的华山文化[2]。这里也是我国戏曲之乡和民俗之乡,12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同州梆子、富平阿官腔、澄城尧头陶艺等。周、秦、汉、唐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曾出皇帝、名相、爱国将领、诗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三、渭南地区美丽乡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外面是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这是近年来陕西关中地区一些农村人走屋空后的凋敝景象。乡村,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体现。在高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失、空心化、老龄化、文化及遗产空间缺失等问题时刻威胁着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对关中村落格局演变影响最大的是祭祀、庙会和社火,但是目前看来这种影响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使得村落的文化特色渐渐丧失。

(二)村落中的活动场所和公共空间缺少统一的规划。用地性质较单一,一般多为居住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绿地比较缺乏。

(三)关中传统村落的建筑形态和街巷特色空间正在逐渐消失,传统建筑与新建民居共存,新建民居关中特色不明晰,甚至有些新建筑与传统建筑格格不入,传统建筑周边环境渐渐被新建筑代替,影响乡村的整体风貌。

(四)保护关中传统文化与发展经济存在矛盾。一些传统民居年久失修,加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村民的生活及发展经济需要,新建及改建房屋的需求愈加强烈,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变得更为急迫,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及时修缮。

四、渭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思路

以关中村落文化的发展历程展开,从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之间关系的角度去剖析村落的整体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院落等,并分析美丽乡村的特点,探讨美丽乡村如何既发展经济又保留关中传统文化特点的方法。

(一)统一规划。针对渭南地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尤其是传统村落更新改造,要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及原有的村庄肌理,在融入新元素的同时保留乡村的历史文化风貌、关中民俗文化等特色的传统文化,保护村民的精神财富,突出地域民俗色彩,对村民生活的环境组成的乡村聚落性景观,进行合理规划。拆除严重影响村落原貌空间形态完整性加建的建筑,拆除违建的房屋、严重残毁的民居,从而呈现乡土气息,提升其文化魅力。对以后渭南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有力保证,可以提高当地经济效益,保证乡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目的。

(二)街巷空间。村落中的街道将民居和公共建筑联系起来,街巷是村民的交通空间,同时也是活动的公共空间。拆除严重影响交通和公共空间整体性的公共建筑,避免完全是水泥路面的铺设,可以在主街巷空间设计具有关中传统元素的景观小品或是基础设施,如石碾、磨盘、农耕工具或是古井等,增加街景的变化。保留新建民居门口的门墩、土地龛、泰山石敢当等关中传统文化,传承诗经文化遗产。乡村的生活环境主要体现在人民生活环境以及公共场所,传统的公共活动场所的营造尤为重要。如对现存的、失修的庙宇进行修缮,庙宇外广场可供庙会或村民聚集活动使用;修缮或修建戏台,可以更好地传承华阴老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修设祠堂,因其是村落中村民的精神场所,是维系宗族成员关系的重要场所。

(三)节点塑造。在村落的整体空间结构中,节点主要分布在村中主要道路的起点、终点和交叉点处。村口、广场、古树下等节点之间的关系,通常决定了村落整体形态和结构。村落入口可设置关中传统特色堡门和牌坊,可融入关中民俗元素,增加村落的可识别性。就地取材,使其兼具地域性和文化性。广场是整个村落文化、交流、休闲和贸易的聚焦点。如合阳县坊镇灵泉村在开发福山景区和关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完成了“印象灵泉”广场及周边设施建设。

(四)建筑院落。美丽乡村建设需提炼渭南传统民居院落布局、建筑形式、材料和色彩等特点。因关中地区属于暖温带,四季分明,冬夏季长,夏季炎热,院落平面采用南北狭长的窄院型,新民居院落建造中可以沿用。新民居也可以在窄院四周设檐廊的传统做法,当地人称之为“歇阳”,檐廊有交通联系、遮阳、避雨等功能,也是人们文化活动和休息的场所,檐廊处于室内和庭院之间,具有室内外空间相互过渡和延伸的效果,同时也扩大和丰富了窄院的空间感受,增加了庭院空间的层次变化,打破了狭窄、呆板的气氛[3]。一些民居廊檐两端设廊门,如韩城老县城及泾阳安吴村的民居廊门。调研中发现关中传统民居中除了院内有廊门,还有一些大门外侧也有,如合阳坊镇灵泉村建筑。对影响村落整体规划的建筑立面进行改造,可以使用关中特色“房子半边盖”形式,关中地区少雨,厦房的向院内倾斜的半坡屋顶将雨水引入院内便于储存,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新建筑的门窗中也可加入关中传统吉祥纹样,这些传统建筑中的吉祥纹样,是在关中农耕文明以及耕读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所构建的意义世界,在相当程度上具有顽强的传承性,从另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关中乡民的人生观和幸福观[4]。

(五)旅游定位。保护、发掘及延续渭南历史文化资源,在传承关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渭南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使村民安居乐业,同时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一方面可将渭南各区县村落建设成当地传统文化博物馆,把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在有形的村落当中,重点保留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工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建筑环境三者共生,以及环境、建筑、人的和谐统一。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美丽乡村建设,如韩城党家村;另一方面可将传统民居改造为“民宿”,游客在住宿的同时,深深体味关中传统文化。打造让游客亲自体验皮影、捏陶、刺绣等制作的艺术体验型民宿;或是结合自然和人工造景的赏景度假型民宿;在传统的乡村中的农村体验型民宿。通过多种原汁原味的关中传统文化打造渭南地区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

(六)村落景观。村落景观是田园的、农耕的、乡土的、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更新着的。要保留关中传统村落特色景观,可种植乡土植物,打造季节性农耕文化景观。灵泉村沿用明清青砖蓝瓦传统民居风貌,将打造“传统古村-现代新村-印象灵泉-福山景区”的旅游环线,创造“吃、住、赏、玩”的灵泉游览新模式,形成一系列乡村聚落性景观。

五、结语

基于关中传统文化下的特色村落环境设计,在快速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冲击下,如何处理好关中传统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显得极为迫切。以陕西渭南地区为例,通过发掘当地历史文化风貌、民俗文化等特色的传统文化,保持关中传统文化的活态性、延续性和共生性,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村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促进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1]映像渭南[EB/OL].http://www.weinan.gov.cn/ zjwn/

[2]李高田.东府文化刍议[EB/OL].[2016-09-28]

https://wx.abbao.cn/a/18705-d0bab5f08db6b898.html

[3]张壁田,刘振亚.陕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朱海声,杨豪中.基于陕西关中民俗的传统建筑环境研究[J].建筑师,2012(05).

G122

A

1007-0125(2017)09-0187-02

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2016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基于关中传统文化的美丽乡村环境设计研究”(项目编号:PHKT16054)。

王文佳,西安培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师。

猜你喜欢

渭南民居村落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民居智库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三国渭南之战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