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湄公河行动》看公安题材电影创作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林超贤湄公河公安部

刘 靖

(周口师范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0)

由林超贤执导,张涵予、彭于晏领衔主演,根据真实事件“湄公河10·5大案”改编创作的电影《湄公河行动》,自上映以来获得交口称赞,在2016年国庆档成功逆袭,以5.3亿元领跑国庆档票房榜。据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历年的国庆档影片中,《湄公河行动》以84.5分获得观众满意度第一名。《湄公河行动》的横空出世,给对国产影片几近审美疲劳的中国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点燃了观众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获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赢。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贸船“华平号”和“玉兴8号”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劫持,13名中国籍船员在湄公河泰国水域被残忍杀害。经过中国警方近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幕后凶手糯康缉拿归案。电影《湄公河行动》于2016年9月30日上映,恰逢“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发生五周年之际,林超贤导演用属于电影人的特殊方式献礼国庆,告慰遇难同胞,既体现了国家保护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意志,也彰显了我人民警察不畏强敌、勇于献身、忠于职守、业精技强、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敬业精神。

一、重塑新时期人民警察群像

电影《湄公河行动》集结了内地、香港、台湾的多位当红实力影星,他们凭借过硬的演技和敬业精神,塑造了一群不畏强敌、勇于献身、忠于职守、业精技强、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新时期人民警察形象。影片中的四位主角:特别行动小组队长高刚(张涵予饰)、情报员方新武(彭于晏饰)、特别行动小组成员郭冰(冯文娟饰)、公安部部长江海峰(陈宝国饰),他们不仅是侦破湄公河大案的主力干将,也是新时期中国公安干警的杰出代表。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张涵予,为了演好缉毒警察,让角色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进行了长时间的专业军事训练。拍摄时身着防弹衣、荷枪实弹,在40℃的高温下,负重近20公斤的装备跟狗赛跑。张涵予在影片中的所有打斗戏都坚持不用替身,敬业精神令人称赞。《湄公河行动》是彭于晏继《激战》《破风》后第三次与林超贤导演合作,片中彭于晏的泰语和英语都是原声,其长期健身练就的一身肌肉更是为人物形象和打斗动作加分,他与毒贩的几场连贯打斗戏,让观众对当年公安干警跨国抓捕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片末海上船战中,方新武在身中数枪的情况下,为掩护高刚带糯卡离开,只身开船撞向敌人与之同归于尽的场面让观众久久不能忘怀。演员的演技得到了公安机关、警校学员、武警部队等专业观众的高度赞许,他们称赞张涵予、彭于晏等演员,在执行任务时的反应及持枪姿势“比警察还像警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在战场上高刚是英勇的人民警察,在生活中他是慈爱的父亲,与方新武在阳台上谈论家庭时,看着手机里可爱的女儿眼中充满了暖暖的爱意。还有他对缉毒犬哮天的特殊战友情,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位缉毒警察的铁汉柔情。方新武有一个交往十年的女友,但在毒贩的唆使下吸食了毒品最终自杀,在抓捕到该毒贩时,明知要尽可能留活口,但他还是扣动扳机结束了毒贩的性命,后来他因此事陷入了自责和痛苦的矛盾心理中无法自拔。冯文娟在片中饰演缉毒行动小组唯一一位女警察郭冰,她在执行任务时临危不惧,其作战战术、心理素质及格斗技能丝毫不亚于男警察,为新时期的中国女警察树立了好榜样。片中饰演公安部部长的陈宝国,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在反映相同题材的电视剧《湄公河大案》中也饰演了相同的角色。有观众在观影后调侃,陈宝国在四国谈判现场一坐,就是公安部部长的范儿。

除此之外,与高刚合作多年的缉毒犬哮天,在剧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哮天的品种叫“马里努阿犬”,是德国牧羊犬的接班人,是新一代全能型警犬。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恐怖的跳跃能力,因此也被称为“飞狗”。在片中缉拿糯卡的一场戏中,要由缉毒犬来击破“地雷阵”,因为毒贩使用的是“跳雷”,这种武器在越战中曾产生极强的杀伤力。当触发跳雷机关时,地雷利用弹簧机关向上挑起爆炸,冲击波和弹片会集中在一人多高的半空中,这个高度对缉毒犬来说却并无杀伤力,再加上缉毒犬的速度比人类更快,使得它们在整个行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伙伴。很多观众在观影后都变成了缉毒犬“哮天”的粉丝,电影结尾处高刚将一盒狗粮放在哮天的墓前,墓碑上的“一级功勋犬哮天之墓”让很多女性观众几乎泪崩。

《湄公河行动》中的每一名中国警察,都有情有义、英勇果敢、不畏艰难,并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中国警方在境外执行任务的首要原则,就是不伤害百姓,即便面对举枪打伤自己兄弟的娃娃兵,也只是仅仅击中他的肩部并全力救治。该片在银幕上树立起了通行于国际语境的中国警察形象,不仅有力地震慑了境外犯罪分子,也大大增强了本国人民对于警察队伍的信任。

二、精诚制作真实还原事件细节

《湄公河行动》能够产生热烈的市场反应和良好的口碑评价,与电影的创作和制作水平当然密不可分。[1]众所周知,林超贤导演以拍摄警匪片而闻名于华语影坛,这次执导公安题材电影应该是信手拈来,但事实并非如此。精益求精的执导理念、恶劣的拍摄环境及复杂刻板的审查制度,让他差点崩溃。林超贤为此片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筹备工作,期间他曾多次与相关部门探讨案情,走访当年参与案件侦破的缉毒警察,收集整理出几十万字资料,并辗转四国深入金三角地区取景拍摄。电影中很多细节也是首登大银幕,比如金三角毒品交易现状、童子军、罂粟种植园等都是真实还原。在开拍之前,他多次走访湄公河金三角地区,甚至潜入毒贩村调研居民们的真实生活。在马来西亚沼泽拍摄时,他曾不慎被长达六寸的毒蜈蚣咬伤脚踝,一度休克。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依然坚持“实景拍摄,拒绝棚拍”的理念。由于糯卡藏身于东南亚深山老林中,并且上级要求活捉糯卡,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对其实施抓捕的难度,必须海、陆、空三线联合作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还原中国警方首次境外执法的全过程,这给林超贤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林超贤依然凭借多年指导警匪片的经验,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彭于晏火车站追逐、张涵予监狱营救、缉毒小组商场大战以及最后的海上船战四场戏场场精彩,期间穿插着追车、爆破、高空营救、快艇枪战、近身格斗、丛林野战等好莱坞大片经常出现的炫酷场景,节奏流畅紧凑,高潮迭起,观众直呼有好莱坞大片的即视感。林超贤对于镜头的掌控、场面的调度,即使与好莱坞的知名越战片相比也毫不逊色。

因为有了公安部的技术指导和设备支持,《湄公河行动》从枪支型号、射程距离、组装结构、硝烟效果到装备战术及握枪姿势可谓无一不精,高新科技作战装备首次亮相银幕。本片中的军事装备,令不少军迷和军事专家大呼过瘾,十几种枪械及无人机、火箭发射器、跳雷、履带机器人、哮天呼唤器、爆炸索等首次出现在银幕上的高科技物件,让这部主旋律影片迅速提升了科技含量,气场爆棚。《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称:“《湄公河行动》能最终胜出,主要与充满诚意的制作有关。电影的号召力不在噱头,不在炒作,快餐化的速食产品终究是要撇去泡沫的,用心的作品才可能成为经典。”[2]

三、公安部鼎力助推“主旋律”

《湄公河行动》是首部在公安部竞标中胜出并获得“境外持枪许可证”的电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资5000万PK博纳影业2亿投资按商业大片拍摄的方案,最终博纳影业获得公安部的青睐。当时力挺这一方案的,正是时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刘跃进,在电影拍摄制作时,刘跃进更是成为电影《湄公河行动》的总顾问。影片拍摄也获得了公安部的大力支持——公安部北门、副部长办公室、天安门、长安街,都成为这部电影的拍摄对象,影片中多个突破以往审查底线的“第一次”,也与公安部的意见密切相关。影片开头防爆部队的演习、“新闻联播”式气势磅礴的镜头、四国会谈、记者招待会、三国代表的车队从长安街开进公安部里均为实景拍摄,真实而高大上的场景使电影瞬间高了好几个档次。一般情况下,公安部面对长安街的北大门是不轻易打开的,只有中央领导人以及重要的外宾来华才走北门,《湄公河行动》能够“敲开”公安部的北门足以见得公安部对这一承载国民情感的案件的重视和尊重。在影片开头陈宝国饰演的公安部部长与孙淳饰演的禁毒局局长讨论派谁任“10·5湄公河大案”特别行动小组队长的一段实景,完全是在公安部副部长的办公室里拍摄的。在公安部的支持帮助下,影片不仅获得了来自一线的实战经验,更为该片的道具、装备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支持。所以在大量的战斗场面中,几乎均为真刀实枪、拳拳到肉,尤其是武器装备也尽量还原了真实状况。除了眼花缭乱的各类枪械武装,影片中还动用了微型无人机,可以边侦察边布雷的侦察武装机器人,用了弹道测试的激光仪等高科技设备。在影片拍摄和资料搜集过程中,公安部门也给了剧组很大的帮助,还提供了很多第一手绝密资料和当时不便曝光的内幕,在道具、装备上给予支持,提高电影的细节还原度。影片拍摄制作完成后,在公安部举办了看片会,并在政协礼堂举办了首映礼。首映礼上,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夏崇源以及禁毒局局长刘跃进等多位公安部领导均有出席。该案的特殊性在于,案件发生在国外,实施犯罪的是外国人,案件的侦破方向也是在国外,中国首次出境并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破获大案彰显的是中国政府保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3]

公安部在《湄公河行动》中的付出得到了成倍的回报。《湄公河行动》自上映以来,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对公安干警尤其是缉毒警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支持。银幕上人民警察跨国除暴安良,提升了银幕下中国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彰显了公安部捍卫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勇气,更传达了“犯我国威,虽远必诛”的国家意志。影片拍摄完成后,有新浪网友留言给主演之一张涵予,问什么人会观看《湄公河行动》,张涵予坚定地告诉他:“中国人!”今天的湄公河和“金三角”流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令过往船只谈之色变的“鬼门关”了。在影片结尾,13名“湄公河大案”中遇害的中国船员的名字赫然出现在银幕上方,公安部和林超贤导演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逝去同胞的尊重和缅怀。

四、结 语

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电影,在我国电影审查制度引导下,多表现为“主旋律”电影。此类影片体现国家意志,塑造典型人物,角色善恶分明。[4]《湄公河行动》是一部准主旋律电影,影片从始至终没有一句口号,没有一丝说教意味,但却使观众倍加感动。它让我们为高刚与方新武的兄弟情动容,为哮天犬的牺牲落泪,对我国千千万万的缉毒警察肃然起敬。面对影片取得的良好社会声誉以及不断刷新的票房成绩,监制黄建新也表示:“这个成绩是提醒我们电影人在未来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作品,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交出更多令观众满意的答卷。” 感谢《湄公河行动》,这不仅是主旋律电影的一次逆袭,更让观众对今后华语影坛主旋律影片有了更多的期待。

猜你喜欢

林超贤湄公河公安部
徐克携徒孙林超贤:一起北上“长津湖”
公安部要求进一步加强公交车安全防范工作
公安部交管局提示:关注儿童十大交通安全关键细节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林超贤“行动”是我人生的一种态度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公安部新增1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