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元培:几次向人生的“辞职”

2017-11-16邢大军

北广人物 2017年17期
关键词:清廷蔡元培重塑

蔡元培:几次向人生的“辞职”

蔡元培爱辞职,是出了名的。他一生公开的辞职达24次之多,其中为了北大辞职7次。然而,与这些具体的辞职相比,蔡元培几次向人生的“辞职”,更耐人寻味。

1889年,21岁的蔡元培双喜临门: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了举人;二是在父母包办下迎娶妻子王昭。3年后,蔡元培又考中进士,一举进入翰林院。虔诚的儒学士子蔡元培,已经可以眺望传统读书人可以达到的顶峰。不过,一帆风顺的背后,也有烦心的琐事。儒生蔡元培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深信不疑,坚信妻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丈夫,绝对不能和丈夫顶嘴。偏偏王昭和他性格差异极大,双方矛盾渐增,令蔡元培烦不胜烦。家庭“战争”频繁爆发,中日两国也终于开战。惨败之后,清廷搞起变法,不过百日,蔡元培最崇拜的谭嗣同便喋血菜市口。此前,和其他儒生一样,蔡元培绝对忠于清廷,只希望清廷主动改革。经此事变,蔡元培彻底看清清廷本质,第二年,他便放弃仕途回到老家。此时,已接触过新式教育的蔡元培渐有女权意识,他认为之前凡事都要求妻子服从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他亲自向妻子道歉,并写出著名的《夫妻公约》,从此两人真正拥有了幸福的婚姻,蔡元培形容为“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

向旧人生“辞职”,向旧道德“辞职”。那一年,蔡元培34岁。随后几年,对新式教育兴趣日渐浓厚的蔡元培认为“救中国必以学”,而“世界学术德(国)最尊”,所以“游学非西洋不可,且非德国不可”。1907年夏,这位已近不惑之年的清朝翰林终于到达德国首都柏林,他准备至少用5年时间,在德国“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国现行教育之状况”。蔡元培负笈西来,系自费留学,尚有柴米之忧。他一边学德语,一边做家庭中文教师,还要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书、译书。进入莱比锡大学后,蔡元培埋头读书,内容主要涉及哲学、心理学、德国文化史、文学、艺术等。他曾翻译了一篇题为《德意志大学之特色》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哲学家包尔森的名著《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的绪论。包尔森指出德国的大学“为研究科学之实验场,而一方且为教授普及专门知识高等学科之黉舍,此为德国大学之特质……故德国大学之特色,能使研究教授,融合而为一”。留德4年,蔡元培脑中逐渐形成一个中国未来的教育体系。在“半工半读”“半佣半丐”的艰苦求学中,蔡元培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人格,他完成了向塞满自己头脑的“四书五经”的“辞职”。

邢大军据《文史博览》整理

猜你喜欢

清廷蔡元培重塑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蔡元培的气度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甲午战争中清廷战略决策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