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琴在京剧创新中的作用

2017-11-16商玥

剧影月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京胡月琴唱腔

■商玥

月琴在京剧创新中的作用

■商玥

京剧自清咸丰年间产生后,曾在清朝中后期及中国建国初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过一段繁荣、辉煌的时期。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现代文明不断传入,京剧的地位一落千丈,人们甚至怀疑,在这样一个开放多变的新时代,还有没有必要关注这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京剧并不是孤立、陈旧的艺术,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血肉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渐渐被忽视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京剧艺术,审视它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这有利于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作为一名月琴琴师,不知不觉在京剧团体10年有余,这10年,让我对月琴的理解从一把冷冰冰的乐器,到更多的像是一个伙伴、一位老友。

月琴在京剧四大件乐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从阮演变而来的,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而有月琴之名。北宋《乐书》记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东晋(公元317年―420年)“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在三国(吴)青釉瓷仓陶塑上有其图像,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刻画和江苏丹阳南齐墓砖刻画中,都能见到阮咸演奏的图像。唐武则天时(684年―701年)称其为阮咸。《旧唐书·音乐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所弹如此类,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月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北宋《乐书》(卷一四一)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月琴的形制与阮相近,后来逐渐变化。

清朝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从道光年间的皮黄起,逐渐融入到戏曲伴奏,一个多世纪以来,月琴在“三大件”中和京胡、京二胡相辅相成,起到了其他弹拨乐器不可代替的作用,形成了最传统的伴奏格局。月琴在戏曲伴奏中起到表现人物、描写情境、渲染气氛、加强戏剧节奏、烘托表演、美化演唱的作用。此外,月琴也可以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说唱音乐等伴奏。京剧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均由月琴来伴奏,尤其在老生、花腔和老旦行当中,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

京剧各个时期的月琴演奏前辈发展和总结了许多月琴的演奏经验和规律。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了月琴的演奏技能与艺术表现力,使月琴的演奏艺术既有浓郁的京剧风格和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风格。

月琴在京剧演奏中的首要任务是协助京胡为演唱者的唱腔伴奏。因此,要根据京剧月琴的自身特点,按照京剧月琴演奏规律,根据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及不同流派、不同京胡琴师的艺术风格,组织起高低、强弱、繁简、长短、起伏跌宕的伴奏旋律。月琴作为伴奏乐器,应该突出一个“伴”字,但演奏者决不是消极、被动地进行伴奏,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京胡、演员配合。这就要求月琴的弹奏要很好地配合、跟上京胡的演奏和演员的表演,注重轻重强弱、快慢急徐、顿挫连断、跌宕起伏,起到天衣无缝、烘托唱腔行弦的伴奏作用,与演员的演唱有机紧密结合。

在为唱腔伴奏前,首先应该对每一段唱腔进行细致地解剖与分析,与京胡、演员共同设计,将月琴的弹法、指法、力度与速度的变化等演奏技巧与唱腔的高低抑扬、急缓、轻重、顿挫等演唱特点相融合的表现技巧,为塑造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同的唱段、不同的唱腔对月琴的演奏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在抒情唱段(唱腔)中,虽然“点”是月琴发音的基础,但不能一味地强调“点”,如果颗粒过于清楚,就会破坏唱段(唱腔)旋律的流畅性。但在武戏伴奏中,配合人物动作必须突出“点”的效果,给人顿挫的节奏感。

在伴奏中,要做到表里如一、形神兼备。演奏舒缓的乐曲需要保持平和静谧的心态,音乐的表达与演奏的状态要自然和谐,气息顺畅,要收放自如,神态自若。演奏大气的乐曲需要表现出浓重的英雄悲剧色彩,演奏状态要夸张一些,要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动作要干净利落。只有身与心的双重投入,才可能达到演奏的表里如一;只有音乐内涵与外在表现达到完美统一,月琴演奏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无论京剧还是月琴,在京剧艺术诞生发展的这两百年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演奏方法、技巧和搬演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月琴在弹奏上则以简洁、脆亮、力度强、音量大、直棱直角为主,与长枪风格、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月琴的演奏风格特点也与京胡等乐器一样,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月琴有梅派的平稳大方的弹法,程派又以若断若续、幽咽婉转的弹法为世人称道,余派有余派的风格,谭派有谭派的特点,各种行当的各种流派的月琴都有自己的一套风格和个性。京剧月琴的演奏艺术也日益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演奏的方法、技术、技巧的丰富,使京剧月琴的演奏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著名月琴演奏家高文静先生,与马连良先生和琴师李慕良先生合作几十年,在艺术上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他有深厚的基本功,善于创新,左右手有机统一配合,丰富的技法形成了月琴在音色、力度、色彩、情感等方面的多层表现潜力,也使月琴在唱腔伴奏中有多角度的基数选择,扩展了月琴演奏艺术的表现力,使之有着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月琴在现代戏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它不仅为唱腔搬走,而且是戏剧情绪的渲染,是描写事物、景物,烘托舞台气氛的主要乐器。因此现代戏京剧月琴的演奏技术、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较之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要求的更为全面和严格。月琴演奏者不仅要研究左右手的基数动作,还要研究弹法组合的各项复杂动作。一个指法的语汇是有哪些动作组合的,动作的内在感觉是怎样的,唱腔的戏剧情绪和任务的感情变化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经过整体的布局和调配,才能增强月琴伴奏的生动性与音乐性,从而产生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新时期以来,在月琴演奏艺术上,演奏家借鉴融合了一些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的弹奏方法和技巧,吸收其科学性、规律性的有益经验,促进和发展了京剧月琴的演奏艺术,丰富了月琴的表现手段,增强了月琴的表现力,提高了京剧月琴的演奏艺术水平。一些有志于京剧和京剧月琴改革的演奏家,改变了京剧传统月琴三个手指按弦的方法,运用一种“解放拇指”的新的演奏指法。这种“五指演奏方法”大大加强了演奏的速度、响度、力度和表现力。借鉴了琵琶和柳琴的演奏技巧,在琴弦上熟练地弹奏“吟、揉、推、拉、抹、滑、颤、扫”等高难技巧。在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中,采用“固定定弦法”用四根弦弹奏,不仅大大地拓宽了音域、还增强了月琴的表现性能和色彩。这种“音”、“情”的感觉与技巧组合中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使月琴演奏更富有动感和活力。四根弦月琴的演奏艺术,技巧与音响的发展与变化,弦子到月琴的表现增添了新的色彩,使声音发音集中,圆润,强而不炫,弱而不虚,产生强烈的爆发力和色彩变化。

近年来,由南京市京剧团出品的两台古装新编京剧《胭脂河》和《大明城墙》在第一届紫金京昆艺术节和第八届中国京剧节上大放光彩,通过这两部戏排练演出中的学习,也让我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领悟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胭脂河》是南京市京剧团的保留剧目,获得过第三届中国京剧节金奖。其中月琴的演奏突出表现了主角高大清廉的形象,几段唱腔由月琴拨奏、挑奏,琴师在指间的拨弄中连接音乐与人物,让主角的形象显得立体丰满。而《大名城墙》中的配乐更是着重体现了月琴的特点。前半段的配乐轻快明朗,月琴领奏,把那历史画卷中军民百姓工地干活,料场运砖等一系列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随着剧情的发展,主角的母亲痛诉战火纷飞的年代,因城墙修筑不牢,导致兵败城破,将领含恨自尽,月琴与管弦乐的合奏既像是合力,又像相互角逐地把剧情推向高潮。月琴抑扬顿挫的快速演奏,与西洋乐大乐队的一唱一和,高低音的交替,营造出炮火连天的紧张感。抒情的乐曲,月琴点点滴滴的撮弦如同主角母亲控制不住的点滴泪水,让观众更加融入剧情并产生共鸣。从这两部新编现代戏中不难看出,京剧在发展的探索中,月琴和整个伴奏艺术都在朝着一种全方位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京剧从单一的舞台艺术形式,不断通过变通吸收使之适应人们在艺术欣赏中更加多元化的感官需求。这些是我和我的同事师长们的尝试,也是京剧的尝试。

目前,新编京剧中一些媚俗的,充斥着商业色彩赤裸裸的迎合低级趣味的桥段也正在逐渐蚕食着本就不多的京剧市场,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戏剧中不乏情色元素,过去就有形形色色的不健康戏目,至今仍有一些戏曲类型处于“绿色化”过程之中,但这些并不是京剧成为国粹的根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非高高在上,却也并不会脱光了让人赤裸裸地恣意蹂躏。文化的结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的文化相结合,可以获得新的发展。但文化发展不能毁坏文化的根基,也不能亵渎文化的精神。保护、开发和发展传统戏剧文化,并非毫无选择,不能既不问传统到底什么涵义,也不问传统到底走向哪里。保留和保护文化必须立足于文化自身的独特性质和要点,不能不顾特定文化的内在气质,将外来文化生硬嫁接。京剧的创新并不是异化传统,京剧最终是还是要回归作为一门舞台艺术的本源。而作为一名京剧从业者,不同行当、不同门类都只有先从自身改变思考,继而在改变中不失传统的追逐大众美学,才能让这门艺术被观众所接受,紧跟时代的脚步。

1.刘景亮:《京剧困境的观众学分析》,《中国京剧》2007年8期。

2.轩小杨:《略论京剧的困境与发展对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

3.蔡加友:《京剧艺术的现实与前景思考》,《黄河之声》2009年11期。

4.孙茜:《浅谈京剧月琴的演奏艺术》,《剧作家》2006年6期。

5.孙冬娜:《浅谈月琴在京剧中的演奏》,《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2期。

猜你喜欢

京胡月琴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悦己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漫谈京胡
最后的“京胡圣手”燕守平 他有一把百年京胡 历经几位名家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我,京胡和电脑
许秦生与众不同的京胡弓
徒步中国,患难情侣走不完的一世情缘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