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小猪干杯

2012-05-08陈甲取

幸福·悦读 2012年2期
关键词:阮咸小保姆裤衩

陈甲取

“竹林七贤”是魏晋文化的灵魂,引领当时潮流的风云人物,相当于现在人们的“教父”级别。七贤中有一对叔侄——阮籍与阮咸,阮咸恶搞起来,比他的叔叔阮籍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说是糗事一箩筐。

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阮咸是个标准的“宅男”,没事就喜欢窝在家里就着花生米喝点小酒,一不小心就会切换成忘我状态。一次,他与村里人喝酒,喝兴奋了,嫌用小杯不过瘾,就换上大盆。正喝得痛快,忽然一群猪摇头摆尾冲了过来,不打招呼就把头扎进盆里呱唧呱唧喝起来。大伙连忙轰赶群猪。这时,搞笑的一幕出现了:一头小猪和阮咸头挨着头喝酒呢!众人狂笑,提醒阮咸:“快把猪撵跑,它正抢你的酒呢!”阮咸却说:“天地造化万物,本来就没有贵贱的区分,为啥就不能讓猪喝点酒呢?来来来,猪兄,干杯,干杯!”他热情地邀请小猪,又酣畅淋漓地喝起来。就这样,阮咸与小猪相看两不厌,各自尽兴,皆大欢喜。阮咸与猪共饮,不但将封建礼教抛在了脑后,也超越了人性的弱点。

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不太好,说白了就是嫌贫爱富。那时流行一种民俗,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各家各户都把衣物拿出来晒晒,让紫外线杀杀毒,但这习俗却逐渐变了味,成了炫富显摆。大款们纷纷把家里的绫罗绸缎晾晒出来,跟开床上用品和服装展销会似的,穷人们都不太好意思把旧衣物作为绿叶晾出来。阮姓是个大家族,一条大路把村庄隔成两块,住在路北高档别墅区的都是大款,称为“北阮”;住在路南贫民窟的那些贫下中农,称为“南阮”。阮咸住在路南,看到别人晒衣物,他也拎出一条打着补丁的粗布大裤衩,找来一根长竹竿,把破裤衩挂在竹竿上,他那皱巴巴的破裤衩,就像一面抗议贫富悬殊的幽默旗帜,迎风放肆地招摇着,让人憋不住笑。有人问他:“你怎么弄了条破裤衩晒呢?”阮咸说:“噢,这就是习俗。我也未能免俗,也就应个景意思下吧!”看吧,阮咸玩的这招还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未能免俗。

阮咸是个多情种子,跟他姑妈家的一个鲜卑族小保姆有一段风流韵事。阮咸的妈妈去世后,姑妈带小保姆来奔丧,阮咸居然与小保姆看对眼好上了。葬礼结束,姑妈带着小保姆回家了,阮咸听说后急眼了,借了头驴,心急火燎地去撵小情人。不大会,就看见一身重孝的阮咸和小保姆合骑一头瘦驴,踏着夕阳的余晖,唱着“夫妻双双把家还”喜洋洋地往家赶。人们见他服丧时也追美眉,很纠结地问:“你干嘛去追一个洋妞?”想嚼舌根?没门!阮咸正经八百地说:“那可是传宗接代的种子,不能丢了!”一下子给私通涂上了一层宗法伦理色彩,原来那小保姆已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

阮咸还是位了不起的天才音乐家,不仅在调音定音上很有一手,还特别善于弹琵琶。唐玄宗开元年间,在阮咸墓中挖出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好几百年过去了,乐器已经遍布铜锈,不能弹了,皇家制琴师就照着样子用木料仿制了一把,弹起来音调清雅动听。从此,这类弹拨乐器被称为“阮咸”,这也是阮咸对中华音乐界的一大贡献。看遍古今中外,以人名来命名乐器的,也只有“阮咸”这蝎子拉屎——毒(独)一份了。

摘自《皖北晨刊》

猜你喜欢

阮咸小保姆裤衩
阮咸之流变及启示
阮咸:他把名字留给了乐器
风流入弦,花月无缺
嫌疑人X的童年照大献身
风流入弦,花月无缺
声东击西等
反测试
穿好裤衩
春兰
大裤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