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益智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
2017-11-16郭斐然
郭斐然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电视益智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
郭斐然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作为知识性节目,益智节目开拓了人们的视野,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共鸣的平台。但益智类节目的博彩性也刺激了人们的浮躁心理,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金钱至上的错误倾向。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未来的益智类节目不仅要着眼于题目设计的长远发展,节目策划者更应该将创新的点由“知”转向“智”,逐渐融入人性考验,这将是节目吸引观众眼球最强有力的创新磁石。
益智类节目;发展;创新磁石
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兴节目形式,在前几年的选秀节目慢慢退出观众视野后,益智类节目突围而出,获得观众青睐,这是一种寓教于乐又有相互竞争意识的创新型节目,诸如早期的《幸运52》、《开心辞典》,到现在的《一站到底》、《无敌智多星》以及《中国诗词大会》,这些节目在给人们提供饭后谈资和乐趣的同时,也引发了电视益智类节目发展与创新问题的思考。
一、中国益智类节目发展现状
益智类节目在国内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早期的知识竞赛为雏形,发展到今日的游戏化益智类节目。随着社会市场化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对精神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不同的生活体验也刺激着人们心底的冒险欲望,在这种情况下,益智类游戏节目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益智类节目既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迎合着人们的游戏心理。益智类节目讲究知识面、心态和娱乐精神,很多节目都推出了“答题目、长见识、赢奖品”的口号,对所有的参赛者都是公平公正的。
(一)益智类节目的起源及发展
益智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一款以提高观众智力为最终目的电视节目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通过知识与智力的拼争而得到不菲奖品的知识型娱乐节目。”这类节目将紧张刺激的知识问答和无限乐趣带给观众,让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益智类节目作为服务于大众的知识类节目,主体是各个年龄层次的普通人,更能客观反映观众的真实感受,拉近节目与观众距离,让节目生活化。益智类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目前还处于模仿阶段,长远看,节目过强的专业性和呆板的问答形式,将使大部分观众失去兴趣,导致益智类节目收视率大大降低,所以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问题有待完善和研究。
伴随着社会市场化的转型,我国电视媒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之中。由此,电视工作者又重新拾起知识竞赛这类节目形式,经过一番精心包装后全新亮相,如愿地掀起了全国益智类节目的高潮。
中国益智类节目最早的代表当属央视的《正大综艺》。这档节目发展至今已是种类繁多,各大电视台竞相效仿,节目表现形式也是日新月异。从90年代初在上海电视台开播的《智力大冲浪》为开端,益智类节目在中国的荧屏上风云再起。伴随着《幸运52》、《一站到底》等益智类节目在荧屏的涌现,很多电视台也都争相模仿,推出了一系列类似的益智类节目,并都获得了较高收视率,益智类节目这才进入稳定的发展期。
目前,“竞猜”成为很多益智节目的形式标签,选手们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其能否正确回答出节目问题。早期的知识竞赛显然是以知识为主调,待发展到后来,单纯的知识竞赛已掺入了游戏色彩,增加了更多的乐趣。
(二)益智类节目兴起的原因
在当今一个现代化、市场化的竞争性年代,工作、生活压力难免会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所以,人们普遍需要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来找到一个共鸣与交流空间来释放压力,而轻松的游戏益智节目刚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相较于其他类型电视节目,这种节目更贴近群众生活,别具风格的主持人、别出心裁的游戏环节,总能更好地调动起观众的热情。
1.贴近群众生活
迈克尔·沃尔夫曾经提出了“娱乐经济”这一概念。他指出:“在这个消费者的时间如此少、口味又如此善变的世界里,企业应利用‘娱乐内容’和‘娱乐要素’——也就是娱乐的内容和经验——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公司需要提供消费者可以参与的娱乐经验。”[1]
益智节目所特有的游戏知识性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既能获取知识又能竞争娱乐的虚拟场所。观众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可以暂时抛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从而获得短暂的轻松愉悦感,进而有效地缓解内心压力。不仅如此,益智类节目重重环节中的惊险和趣味因素相互作用,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使参与者和观众在紧张和轻松的心理交替中得到彻底放松和极大的心理满足,一如席勒所言:“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也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2]
其次,益智类节目所设置的题目难度不一且涉及面广泛,有些观众看到题目便知答案,而有些则是绞尽脑汁仍毫无头绪。不管对与否,主持人在挑战者答完题后都会揭晓正确答案。这种简便的方式,不仅使观众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新的知识,开阔视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本能的求知欲,自然能得到诸多观众青眯。
再者,在这个崇尚消费的时代,物质和财富的多少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益智类节目的博彩性是其受大众欢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由此激发了观众参加节目的积极性。就如最近的《一站到底》,打败五个选手就能带走五件奖品,如果坚持到最后,还能获得超级大奖,环游欧洲。高小康曾说:“作为对现实人生缺憾的补偿,娱乐活动内容中寻求机遇成为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这就是娱乐活动中几乎无处不在的博彩意识。”[3]博彩性的融入正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尽管人们心里都很清楚,通过参加节目赢取大奖的机率很低,但尝试一下也未为不可。因此,“拿大奖”成为调动参与者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有选手在台上直截了当地说是为奖金而来。
如今,经过精心打造的益智类节目大大强化了娱乐竞争意识。节目首先设定一个争夺目标,形成诱惑力,使得参与者总带着一种积极、渴望的主动心态参与到节目中。同时,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刺激性将观众牢牢吸引在荧屏前,也使许多观众从坐在家中看电视的局外人摇身一变成为电视镜头里的参与者。
2.节目的博彩性
多数益智节目打破了传统的娱乐概念,其参赛选手完全来自人民大众。它所呈现的是一个“全民大舞台”式的平民大众化的表现方式,所以益智类节目的受众群体也较为广泛。同时,这类节目通常是采用直播的方式制作,节目在播出过程中基本保留了原本录制现场的娱乐氛围,大大提高了选手和观众的参与性。
此外,益智类节目细节设计之细腻、舞台设置之精致都是节目的灵魂。此类节目重在“寓教于乐”,把知识性和娱乐性相统一,更富有冒险色彩。每个环节别出心裁,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且对选手有较高要求,不仅仅是知识面、运气,更考验选手的机智、勇气和果断,这都是其他综艺节目所达不到的效果。
独特的视听效果更是益智类节目的一大特色。不同于其他节目的播出场地,益智类节目的录制场地更为直观地将娱乐化、游戏化的节目观念传达给观众,它有别于其他综艺节目的主要的特点是兼备着“考场”的氛围,让观众既感觉到真实,又像是在一种虚拟的空间内。正是由于这种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双重特性空间,才使益智类节目备受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喜爱。
益智类节目更注重现场悬念气氛和明亮绚丽视听感受的营造,虽然如今国内各大电视台为获取收视率,都争相推出益智类节目,但作为观众的我们还是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包装风格。考题内容、舞台设计、主题也是各色各异,让人耳目一新。更有扑朔迷离、悬念十足的环节,深深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由于益智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除了最基本的串联外,还要负责节目监督。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对节目是否受欢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幸运52》主持人李咏的主持风格很受大众喜爱。他自信机智、幽默诙谐的谈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战到底》主持人李好则以机智、有趣的舞台形象被人们所记住。和国外益智类节目相比,我国益智类节目也更趋向于温情和鼓励,这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
此外,每一个参赛选手也是节目的灵魂。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有着让人钦佩的勇气。节目在选拔参赛者时,除了对参赛者的知识面做了考察,对参赛者的人格魅力也进行了充分展示,以使选手、观众、主持人在节目中都能展露不同角度的自我,在不确定的节目过程中发挥出惊人的能量。
二、益智类节目的社会影响
益智类游戏节目在国内掀起的热潮,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益智节目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使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然而,此类游戏节目的博彩性在无形中刺激了人们不劳而获的浮躁心理,滋长了一种消费至上、金钱至上的电视文化观念。
(一)大众文化普及对受众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形态开始逐渐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大众娱乐文化也渐渐被当作衡量人们生活品质的标准之一。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满足之后,人们对精神娱乐的追求欲望也逐渐强烈,益智类节目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而广博化和生活化的知识性是益智类综艺节目的一大特色,例如《一站到底》中的考题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特别强的专业性知识,但涉及范围很广,这样的设置主要是想考察参与者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很少去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对生活也会产生无趣迷茫的心态,而益智游戏节目可以让观众获取轻松的娱乐感,同时能让观众对生活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寓教于乐”的表现方式恰恰体现了大众娱乐文化的精髓。
此外,在现代社会,“竞争”是一个关键词。很多时候,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而获取自我满足感。益智类节目的竞争性正好满足了普通民众对此的强烈需求。
再者,益智类节目的主角是观众也是参与者,观众不再是单纯的看客,也会不自觉地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同时,节目的知识性可以提高观众文化水平,扩大观众的文化视野,真正成就大众文化。
(二)博彩性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所谓博彩性,就是通常益智类节目都会把巨额奖金作为诱惑,以最大化地激发参与者的博彩性欲望以及参加节目的动力。节目成功的参与者在得到这些物质奖励的同时也会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无形中刺激了人们的浮躁心理和不劳而获的价值观,更是滑向了一种消费至上、金钱至上的电视文化。
尽管知识性是益智类节目的首要特性,但它毕竟是一种大众文化下的电视产物。节目所涉及的知识面虽然宽泛,但从思想层面来说并没有很高的科学性。大众文化重在通俗易懂,但也不意味着低俗。目前益智类节目仍处于发展阶段,各电视台争相推出新节目,竞争激烈,这也导致有些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只注重节目对观众的感官刺激和短暂的快感,而忽略了节目的实质内容,降低了节目品味,同时拉低了受众的欣赏水平,使得大众文化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迹。甚至,个别益智类节目抛弃了节目本身应该具备的知识教育特性,为了所谓的消遣娱乐,将节目的游戏性扩大化。于是观众只能获得短暂的愉悦感,却没有任何余味可品。正如张幼石认为的那样:“根本像是用无线电波来开赌场!”[4]
三、益智类节目的创新
我国益智类节目从西方引进之后,一直存在一定的模仿性。然而,经过电视编辑们的创新努力,相对于从前,益智类节目无论是在规模、形式,亦或内容上,都有了全新的改观,从曾经的“益知”发展到今天的“益智”,今日的节目不仅走近了百姓的生活,更开拓了观众的心智。由此,大众文化的普及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随着人们对精神追求标准的提高,节目的品味也必将因迎合大众的需求而不断晋升。
(一)由“益知”到“益智”的飞跃
早期的益智类节目表面上给人的印象是参赛者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能获得奖品,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时的知识范围太窄太偏,而且常常将一些毫不相干、刁钻古怪的题目汇集在一起。这样的题目考的不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是在短时间内回忆起零碎知识的能力。选手若想获胜,就必须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而现阶段国内推出的益智类节目充分意识到大众文化的重要性,注重题目范围的选择,所出题目始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少有偏题怪题,这也是节目受欢迎最为重要的原因。
不过,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节目的“益智”性,将以“知”为主体转向以“智”为主体,这才是我们该关注的课题。“智”更注重于人性的种种呈现,而这也必然成为益智类节目策划的焦点。
节目《智者为王》可以说实现了益智类节目从平面的“知者”到立体的“智者”的飞跃。虽然知识性和大众化仍是这个节目的主要特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融入了高额奖金对人们的感官刺激,且节目在各个环节的设置都与以往有所不同。正如节目制作人所述:“节目新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只要将问题答对就可赢得大奖的模式,形成了从参赛者与问题的单向较量向参赛者与问题、参赛者与参赛者之间的双向较量的转变。”[5]参与者必须有知识、技巧、速度以及很强的生存能力,同时,参赛者之间既是队友又是竞争对手,他们需要协同作战以获取更多的奖金,同时因为最终只能有一个获胜者,所以他们还要合理地分析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参与者并投票将其淘汰出局,增加自己的胜率。
“适者生存”的现实社会理念被运用到节目之中是这档节目最本质的转变,这种节目形式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比拼,更是一场人性的较量。此时,益智节目已然不是一场单纯的娱乐游戏了,仅凭借知识的积累、机智的反应,甚至极佳的运气并不能完全保证取胜,因为这已不是单纯的“知识”较量,而是一场“生存”博弈。此时,主持人一改轻松活泼、嬉皮笑脸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冷若冰霜的表情,参赛者也要在这样的高压氛围下冷静思考,合理判断,无论成败都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生活。
参加这种节目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作支撑。它彻底打破了以往只要将问题答对就能赢得大奖的模式,加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参与者在答题过程中自然流露的状态无疑增强了节目的戏剧化效果,更能抓住观众的兴趣点。这样,题目的存在感就相对降低了,观众更多关注的可能是参赛者的临场表现。
(二)由“大众化”到“品位化”的转变
与国外同类型节目相比,中国益智类节目目前处于发展的高潮期。它适时地出现在大众生活中,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但如果仅局限于大众化,而不注重节目“品位化”的提升,益智类节目将停滞不前,也总会有落幕的一天。
艺术不分雅俗,从贵族到民间,其始终在不断进行着交流和互动。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艺术在获取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的同时,也逐步培养了民族的欣赏心理与习惯。我国民族的审美欣赏习惯,是从民间的街头古巷中培养出来的,富有较强情节性和故事性的艺术,更能成为寻常百姓关注的焦点。
在益智类综艺节目的策划中,情节性和故事性将成为节目策划组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吸引观众“眼球”最有力的磁石。除了注重考察参赛者的知识水平外,更看重参赛者的个人魅力,特别是他背后的故事,这样可以赋予节目一种纪实风格,从而使得节目主题升华到对人性的关注,更能打动人心。
目前益智类节目通常放在演播室里进行,虽说演播室内装潢华丽,能让观众一饱眼福,但终归是狭隘空间。节目制作组完全可以搭建一个室外场地,从而使节目形态有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镜头表现。节目可以选取一些更贴近大自然的景点作为比赛现场,使得节目自然地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历史、人文知识和动感视觉效应,同时又能增添整个节目流程的陌生感,使参与者更易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样动感的比赛若再采用直播纪实,交替使用不同的运镜方式,加之整个过程中的同期声效果,就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比赛现场的激烈氛围。
同时,益智类节目还应寻找合适的编播方式。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有效知识和信息资源的获取对于电视受众来说是甚为重要的,如何才能让纷繁的信息在大众之间进行传播,并最终被大众所需求、接受,将成为每一个电视媒体人的使命课题和创新关键。“节目什么时候播?”、“如何播?”应该是节目策划组不能忽视的问题。若能针对观众的需求迅速地调整编播方式,将会大大利于收视率的提高。
四、结语
益智类节目已经成为了一档受欢迎的新型综艺节目,它丰富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节目的出现虽然缓解了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需要得到有效解决。节目也应该把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更高层次的智慧传授,由“大众化”向“品位化”转变,让自己的节目向包装更精美化、内容更丰富化、品牌延伸化方向转变,从而实现“益知”到“益智”的飞跃。面对其他节目也要取长补短,不能一位摒弃,也不能全盘借鉴,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节目越做越好,吸引更多的观众。
[1]冉儒学.益智类节目的主要特征[J].电视研究,2002(06).
[2]张同道.解析“快乐旋风”——综艺栏目的模式与走向[J].中国电视,2000(02).
[3]汪文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益智类电视节目——《幸运52》《开心辞典》的创作实践和探索[J].电视研究,2001(02).
[4]贾奎林.从“益智”到“益世”——浅谈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J].电视时空,2006(05).
[5]钱旭初,茹希佳.从《智者为王》看益智类电视节目在中国的发展[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3(02).
J97
A
1007-0125(2017)09-0104-04
郭斐然(1997-),女,江西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新闻与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