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的有效策略
2017-11-15潘柳明
潘柳明
【摘 要】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的补充及拓展。因此,充实文本、拓展文本、超越文本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师必须把握好内容、选择好时机、运用好形式、给予足够的空间,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拓展阅读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50-02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是整体的,是综合的。现有小学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給予一定的补充及拓展。因此,充实文本、拓展文本、超越文本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使课堂拓展阅读更加有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把握好内容、选择好时机、运用好形式、给予足够的空间,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拓展阅读的效率。
一、把握好拓展阅读内容
1. 立足文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主题拓展阅读的内容应从教材出发,在宽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紧紧围绕“文本”考虑和设计。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时,要深挖教材,紧扣课本,以教材、课本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发散。以“本”为本,适度拓展,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引导学生感悟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教学的重点,特别要弄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和“寒”的真正含义。笔者抓住文中隐含的“暖”和“寒”这个“点”,带着孩子们读《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等历史资料,大量阅读之后,学生有了更加深入、更加直观的了解,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2. 紧扣主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的原野的窗子。授完新课后,给予学生最好的阅读材料就是同题材的文章。因此,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的主旨,推荐同题材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让学生自主诵读、感悟和发现,从而真正拥抱语言,超越文本。如教学六年级下册《一句话》这课时,拓展的材料应围绕“走近闻一多”这一主题进行,收集有关他的生平、事迹、传说等,全面了解闻一多先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占的特殊地位。引导学生阅读他的诗集《红烛》和《死水》,诗篇表现了他炽热的爱国情怀;阅读《洗衣歌》,体会他对华工的同情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藐视。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怀。
3. 关注作者
小学语文课文语言精美,不乏名家名篇。学生可以在品味语文魅力的同时,与作家亲密接触。例如,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认识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从《穷人》中初识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猫》中认识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深入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奠定了基础。教师在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拓展阅读作者传记及其作品,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
二、选择好拓展阅读时机
语文课堂的拓展阅读是在原有文本上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决定了拓展教学只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辅助环节”。它应该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服务于文本解读,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拓展阅读时机。
1. 课前拓展
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这是语文教师经常给学生课前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例如,在学习《陆羽与茶经》一文时,课前让学生先阅读陆羽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有关知识,能为学生更好地学文做铺垫。
2. 课中拓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如果教师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课时,课文讲到“拉曼效应”,学生刚开始还是一知半解,教师从中向学生简介印度著名的科学家拉曼,以及他更多的故事。18岁的拉曼在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关于光的衍射效应的论文,后来担任物理教授仍不忘科学研究,并创建了印度科学院和拉曼研究所,在印度的科学事业上立下了丰功伟绩。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更丰富的科学知识,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3. 课后拓展
有效的课后拓展阅读既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学语文课本中一部分课文选自名著,教学中教师常常低估学生的阅读能力,担心他们读不懂原著,其实不然,像《安徒生童话》《西游记》《山海经》等许多原著学生都能读懂。读整本的书有利于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学完《鲧禹治水》,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
三、运用好拓展阅读形式
语文课堂上的拓展阅读,应基于文本的内容,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拓展。那么,主题拓展阅读的形式更是可以表现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对比式拓展、补充式拓展、分享式拓展、交流式拓展,还可以将表演、展示、诵读等艺术手法融入其中,让学生乐在其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拓展阅读,不仅能够打开学生阅读的视野,而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持续乐读的阅读期待。下面说说两种常用的拓展阅读形式:
1. 对比式拓展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名家名作,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又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延伸到原著的阅读,这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一课时,笔者巧妙地将教材、原著结合起来,先是立足于文本的朗读、交流,在充分感知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将原著片断引进课堂,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学生时而看原著,时而读课文,在反复朗读比较中,渐渐读出了原著的语言新颖别致,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富于形象性,课文则是对原文的再加工,使表达更加贴近儿童的阅读需求,能让学生快速、深刻地领会到老人桑提亚哥与大鱼搏斗中顽强战斗的“硬汉子”的形象。endprint
2. 补充式拓展
课文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对方方面面的内容作详尽地描述,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空白”,适时适度地填补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课时,由于学生对于詹天佑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进这段历史,读懂这段历史,真切地感受詹天佑修筑铁路时遭遇的各种困难呢?在这个时候,笔者引导学生阅读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看了这几段真实的历史资料,孩子们无不被詹天佑在面对种种困难时仍坚定执着地为修筑京张铁路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所感动,而詹天佑那种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伟大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四、给予拓展阅读足够的空间
1. 给足时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上挤时间,做到“精讲多读”,留给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保证学生拓展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积累、去超越,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2. 给足资源
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生多准备一些拓展阅读的资源。如办好图书角、开放图书室、创建开放式书吧、网络资源、《语文同步读本》等,让学生的拓展阅读有书可看,有文可阅,有章可读。
总之,语文教学既要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又要尊重教材文本,处理好“文本”与“拓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主题拓展阅读应把握好“度”,不能漫无目的、喧宾夺主,既要追求形式上的多元化,又要追求拓展的实效性。总之,围绕教学目标,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主题拓展阅读,语文课堂就一定能充满生机,一定会飞溅起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3] 贺丽萍.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