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合作模式研究
2017-11-15梁芳宁
梁芳宁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高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使用合作模式,是维持学校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有效策略。而小学阶段处于学生思维方式快速发展时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的合作模式教学应当有所区别。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合作模式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措施,以期使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合作模式的应用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合作模式
一、教师要理解合作模式教学理论,以有效进行指导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选择何种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又影响着一门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对某一先进教学方法的理解和理论储备是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随着合作模式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更多的教师选择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这一方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应当注意到部分教师并没有从专业理论角度对合作模式进行深入认识,并将理论内化于心指导教学活动,而是单纯依靠自身教学经验,“想当然”地将自我理解的“合作模式”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无法达到合作模式理论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跳出经验窠臼,通过自学、学校统一组织学习观摩等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合作模式内涵、方法等,更好地指导合作模式教学活动。
教师还要参与到小学中年级数学合作學习模式中,并进行科学指导。为做好这一工作,教师必然要从传统教学中的说教者角色转换为引导者、督促者角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求、任务等内容,让小学中年级学生对课堂学习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小组积极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并主动参与到学生小组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方法或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协调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实现合作学习模式效果的最大化。
二、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正如前文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相比,其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即便如此,小学中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仍较多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虽然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提升,可仍然以具象思维为主,分析判断能力仍有欠缺。正是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过程时,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根据各方研究,分组较为合理的人数为每组6人,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全班42人分为7组,在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有助于课堂节奏的把握以及学习效率的保证。划分小组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参考学生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实现优势互补最大化。同时要明确小组组员分工,教师要做好任务分解引导工作,以便保证小组学习效率。
三、教师要制定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提高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逐步发展,对教师的表扬、学习成绩的好坏等也开始给予更多关注,这些结果性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某一学科的喜好程度。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否实现其有效性,能否进行科学评价是重要影响因素。改变以往的唯成绩论或唯老师论的评价方式,实行过程性评价、全方位评价等科学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评价是最基础、最常见的评价方式,这也是对小学生影响最大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既能指出问题,又要给以肯定,让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还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互评,从学生视角进行评价,能让评价与被评价双方获得成就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机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诗仙.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孙明霞.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