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2017-11-15张友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发生率

张友群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孕妇164例,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3 d对照组出现下肢肿胀疼痛11例(13.41%),明显多于干预组的3例(3.66%),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例(6.10%)发生静脉血栓,干预组无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负性心理21例(25.61%),明显多于干预组例的6例(7.3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下肢疼痛肿胀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剖宫产; 术后; 发生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5.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5-0090-02

剖宫产术是目前临床上确保母婴安全的常用手术方法,也是应用于高危妊娠或难产妇安全合理的手术方法。随着产科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和应用性获得了逐年升高的趋势[1-2]。然而剖宫产术后也常常导致产妇产生负性心理并伴发严重的并发症。在并发症当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较为严重的一类,据相关报道记载,其发生率可达7.0%~45.0%,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母婴安全,影响产妇的康复及正常生活[3-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手术引起的多组织损伤、出血过多及术后长时间卧床不动等[5]。当出现静脉栓塞脱落情况时,栓塞会通过血管流动至全身,在心、肺等重要器官附近发生停留,引起血液的流通受阻,进而引发多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6]。此外,由于产妇不了解剖宫产术等原因,还常会引起恐惧、阻碍治疗、适应环境能力差、交流障碍等消极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产妇的康复及预后。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164例产妇分别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16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其中,干预组年龄23~31岁,平均(26.8±3.9)岁,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产妇6例,下肢静脉曲张4例;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7.6±2.7)岁,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症3例,下肢静脉曲张5例。两组产妇年龄、手术方式、手术前后用药、妊娠高危因素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发生病因

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包括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并减少下肢活动是导致血流缓慢的主要原因;手术引起的广泛血管壁损伤,血管内膜下层破裂及胶原裸露;妊娠、术后、创伤、肥胖等,会增强产妇的血小板黏聚力,使血管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施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参照妇产科要求的一般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要求产妇产后6 h内去枕平卧,忌过量运动,12 h内进行心电监护,并严密观察产妇的血压、尿量和宫缩等基本生命体征。术后6 h可饮用温开水或低脂、无糖、无乳流质食物,适当少量的床上活动;术后24 h可取床上半卧位状态;术后48 h可移除导尿管下床活动。

干预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术前普及剖腹产手术相关知识。主管护士在产妇行剖腹产手术前要把手术内容、具体手术方法等细致地讲述给产妇,帮助产妇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的时间及疼痛感等,消除手术给产妇带来的消极、恐惧心理。此外,护士还要在术前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告知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等,让产妇了解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清楚手术前后适量活动的重要性,以便发生并发症时做到及时的治疗。(2)心理干预护理。护理人员要对临产妇手术前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手术安全性及手术费用问题所产生的情绪进行疏导,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拉近与产妇的距离,取得产妇的信任,及时了解产妇的所需所求,对其负面心理及时进行教育疏导。而且对产妇心理护理的同时,还要对其家属进行教育,以获得家属的各项理解与支持。(3)饮食指导护理。手术前后,要对产妇的饮食进行健康指导。详细向其解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饮食的关系,健康饮食对其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前饮食主要以低脂肪、易消化、低纤维食物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蔬菜和水果。尤其针对于肥胖、高龄、高血压及其他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因素的产妇要进行重点护理,嘱其禁食高脂肪、高纤维素及辛辣的食物,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而且保证足量饮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便于手术的顺利执行。术后禁食6 h,6 h后可饮用温开水及低脂无糖的流质食物,分少量多次服用。防止负压产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术后康复锻炼护理。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产妇机体组织的康复,保证血液流通。术后6 h内产妇要去枕平卧,保证休息,主管护士和家属要做好监督,防止产妇活动造成伤口破裂,产后6 h要开始指导产妇进行康复锻炼,帮助产妇做好翻身,此后每隔2小时翻身1次,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给予其下腹部及下肢轻柔按摩护理。随时观察产妇下肢特征及呼吸节律的变化,记录下肢皮温、颜色、肿胀程度等,每天检查其有无烦躁、胸闷及下肢肿痛等现象,如发现异常马上告知主管大夫进行处理。每天适量进行当腿部的主被动活动,进行脚踝部、小腿部、大腿根部的舒缩运动,保证每天6次以上,每次20 min左右。术后48 h可协助产妇进行下地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活动适量,防止过于劳累。(5)静脉输液干预护理。在进行输液时,尽量选取上肢静脉,注意保护血管,避免损伤,以免造成静脉栓塞。(6)环境干预护理。注意病房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控制室内温度,避免温度变化给母婴造成影响。嘱家属禁止在室内吸烟,以防止尼古丁刺激产妇,造成静脉收缩形成血栓[7]。endprint

1.4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产妇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术后3 d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负性心理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术后3 d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发生下肢肿胀3例,深静脉血栓0例,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11例,深静脉血栓5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手术前后负性心理发生率比较

入院时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负性心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干预组负性心理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剖宫产越来越受到广大产妇的青睐,剖宫产的成功率也在不断上升。据报道,我国某些地区目前剖宫產的成功率达到50%以上[8],在这种情况下,也相应滋生了很多的并发症,比如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目前产妇剖宫产后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手术创口大,血管损伤多以及产妇多伴有血液流动缓慢及高粘稠状态,这也就导致了术后产妇多伴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前,产妇体内往往产生大量雌激素,促使体内凝血因子增多,进而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9],再者,手术后产妇一般不轻易活动,下肢长时间处于不动状态,进而促使了血液的慢性循环,又由于手术麻醉作用使肌肉长时间处于松弛状态,造成了血液的循环障碍,进而促使了血栓的形成[10-11]。加之多数产妇都是初次生育,心里多存有恐惧、消极情绪,常常会给手术及护理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产妇负性心理,进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通过对164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的对比观察得出,术前进行剖腹产相关知识的讲解,配合心理干预护理、饮食指导护理、术后康复锻炼护理、静脉输液护理以及环境干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产妇下肢肿胀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并可减少负性心理的发生。通过结果对比,干预组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其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上针对性的对产妇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避免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艳红,金刑文,张庆华,等.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7-1108.

[2]廖予妹,耿正惠.中国剖宫产现状及其远期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630-632.

[3]陈凤群,唐小龙预防妇科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572-573.

[4] Ginsberg J S,Bates S M.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uring pregnancy[J].Thromb Haemost,2003,1(7):1435-1442.

[5]韩继云,胡艳珍,王瑁.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215-216.

[6]梁美萍,胡秀英,袁远程,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4):1404-1405.

[7] Brennan D J,Robson M S,Murphy M,et a1.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cesarean delivery rates using 10-group classification identifie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spontaneous labor[J].Am J Obstet Gynecol,2009,201(3):308.

[8]王茹.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2):236-237.

[9]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347-348.

[10]杜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957.

[11]马玉美,王翠霞.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7):146.

(收稿日期:2017-05-0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发生率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