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炮儿》的京味儿电影艺术空间

2017-11-15滕亚丽

电影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老炮儿六爷炮儿

滕亚丽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电影《老炮儿》借早年称霸京城一方的顽主六爷被时代抛弃的残酷现实,表现了时代发展、社会变革下人们精神世界遭受的挤压,以及京味儿文化代表的地域文化,在文化冲撞与融合过程中遭遇的消解。电影《老炮儿》从京味儿文化场域、京味儿人物形象再到京味儿语言艺术,让观众全方位地感受了影像化的京味儿文化空间,这种“京味儿文化”与“京味儿精神”也成为影片叙事、抒情的核心。

一、京味儿文化场域

京味儿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北京文化,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礼数多、讲究多、禁忌多,自成体系、自成一派,而真正的北京文化的精髓就存在于纷繁交错的胡同当中,即胡同文化。胡同不仅是老北京的城市脉络,更是老北京人民的生活场所,胡同文化正是这十分接地气的市井文化,真正的地域文化也正是在这一呼一吸之间。影片《老炮儿》正是透过曾经称霸北京城的顽主六爷,鲜活生动地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京味儿文化空间。

冯小刚饰演的六爷曾经在北京城是响当当的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血气方刚的顽主如今只是蜗居在后海胡同深处的一个小卖部“大爷”,虽然不服老,但上了岁数的六爷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个顽主六爷,是个名副其实的老炮儿。

北京作为中国发展的心脏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飞速变化,如今的北京城早已不是原来的北京城,房屋不断推倒,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就连后海也成了酒吧街,满眼充斥的都是白皮肤、黄头发的外国人和大批游客。如今的六爷只能藏匿在北京后海胡同深处,因为北京城早已不是“他的”老北京,他被飞速发展的时代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

电影《老炮儿》中的京味儿空间是通过六爷的日常呈现的,他平日里提着鸟笼子走街串巷,看热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操着一口京味儿十足的北京话,仗义潇洒,极具个性。导演管虎的镜头总是深入胡同深处,近距离地关注着六爷,他每次刀子嘴豆腐心地调侃,却总是帮衬着街坊邻里。管虎将自己的文化怀旧情结深刻地蕴含在电影《老炮儿》的镜头和画面之间,六爷的坚持、六爷的生活方式、六爷的规矩等,早已像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难得一见,又令人无限唏嘘。

二、京味儿人物形象

电影《老炮儿》被看作是2015年末中国电影最大的惊喜,江湖仍在、英雄不死、青春犹存是观众从六爷的故事中读出的真义。六爷、闷三儿、话匣子、灯罩儿等人早已不再年轻,拖家带口、迫于生计的一群老哥们儿仍然骨子里有傲气、一腔热血,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六爷从未真正服老。导演管虎在《老炮儿》中塑造了一群具有侠义情怀的人物形象,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骨子里有着皇城根儿子孙的傲气和义气。即便社会再怎么发展,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仍然可以坚守自己相信的东西。

(一)六爷

曾经的京城顽主六爷生生地被时代抛弃了,1994年犯事儿蹲过监狱,出来后清贫度日,蜗居于北京胡同深处。但是,六爷的精神世界仍然是原来的那个仁义礼智信的世界,他咬定的还是原来的老理儿,他和几个老哥们儿仍然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爱发牢骚,爱打抱不平。六爷自认为仍然是那个顽主,却时常显示出自己对生活的力不从心。

片中六爷的出场可谓极具京味儿,派头十足。影片开始通过两段情节粗描了六爷的形象,将六爷的性格和处境完整地表现出来。

第一处情节是影片开场的六爷夜会小偷,六爷眼看着小偷将拿了钱的皮夹随手扔进了垃圾桶,高声呵斥着对方应该拿了钱就知足,应当把钱包里的银行卡和身份证都还给被偷者。小偷反问六爷如果自己不送会怎样,六爷回应他肯定不会活着走出胡同。镜头里呈现的是黑暗、逼仄的胡同深处,仅有六爷和小偷两个人,年轻力壮的小偷与微微驼着背的六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摆在眼前的形势是如果二人对打小偷必胜,但六爷凭借黑暗阴影的遮挡、无所畏惧的气场愣是镇住了小偷,最终令小偷妥协。在这里,六爷并非以执法者的形象出现,他对事情、道理都有自己的规矩和判断,曾经行走“江湖”的六爷深知“道上规矩”,让小偷拿走钱、还回钱包的命令,完全有悖于社会大众口中所谓的“正义”。

接着的第二个情节是在白天的胡同里,一对骑着自行车逛胡同的年轻男女,嘴里嚼着东西就向六爷问路,六爷却因为年轻人没有使用敬语而不高兴,对他俩爱理不理,挤对他俩没教养。但在两个年轻人就要自顾自地骑车离开时,六爷还是给他俩指明了道路。六爷虽然外表凶悍,讲究多、规矩多,但是内心善良。

通过影片开场连续的两处情节,导演管虎用凌厉的手法描绘了六爷的硬朗线条。六爷年过半百却仍有一腔热血,讲规矩,讲道理,嬉笑怒骂间却暴露出内心的善良。曾经的顽主六爷如今也只能提着鸟笼子游走在后海的街头巷尾,胡同成了六爷最后的壁垒。

(二)话匣子

许晴饰演的话匣子是电影《老炮儿》中唯一的女主角,她有着风风火火的泼辣性格,为人仗义,直言不讳。话匣子是老炮儿六爷的情人,也是曾经的顽主六爷的见证者,她亲眼见证了关于那个曾经称霸京城的顽主六爷的时代。话匣子有着标准北京女性的豪爽性格,几乎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借给了六爷,心甘情愿地当六爷的小跟班儿。话匣子在片中有着母性的光辉,既是六爷的情人,又是六爷的避风港,在六爷受伤的时候,给予六爷女性的温柔和温暖。话匣子平衡了《老炮儿》的男性世界,以女性的温柔关心着这些被时代抛弃的“背运”的一群人,他们曾经是北京胡同里的“规矩”,是北京城的顽主。

(三)晓波

李易峰饰演的晓波是老炮儿六爷的儿子,是名副其实的“小炮儿”,他依仗六爷的威名在胡同里横行霸道,却始终因为父亲当年对家庭疏于照顾而心存怨念。晓波与富二代小飞是两种人,小飞依仗自己父亲的势力和财富骄纵跋扈,称霸一方,甚至开车撞死人都可以不用负法律责任。晓波是叛逆的胡同新顽主,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父辈的规矩和讲究,为的就是自己的快活和惬意。晓波是为自己活的一代,六爷看重的兄弟情义在晓波这一代胡同顽主身上已经逐渐消失,也正因如此,被小飞非法拘禁的晓波,没有朋友愿意帮忙,只能依靠自己的父亲出手相救。

三、京味儿语言艺术

京味儿文化是源于市井的文化,蕴含在北京老百姓的生活日常当中,衣食住行处处体现着京味儿文化中的讲究、规矩和禁忌。但是,北京人的京味儿语言才是最直接、最能表现北京人性格以及展现京味儿文化气质的平台。北京话的儿化音较普通话多,语言绵软,其中存在丰富的方言词汇,鲜明、灵活地表现着北京文化的方方面面。很多人将北京话看作是“胡同儿的话”,有着极接地气的“痞气”,其中诸多词汇都极为直白、市井,连接着老北京最底层的胡同文化,有着真实生活经验的提炼与归纳。

在电影《老炮儿》当中,老炮儿们的北京话成为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核心人物老炮儿六爷的一口“京片子”更是将他的性格表露无遗。六爷对自己生活的感受,对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感受和看法,都展现在他平日里的插科打诨之间。演员冯小刚承认,在片中并未运用太多的老北京方言,只是强调了说话时的语音和语调。虽然影片表现的并不是最地道的老北京话,但是仍然呈现了北京话的京味儿语言魅力。

(一)语言的暴力

六爷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仍然是条汉子,血性十足,面对危险从没有惧怕过,腰板儿是直的,骨肉从没软过。在夜遇小偷的那场戏中,年过半百的六爷跟小偷之间的对话毫不含糊,丝毫没有示弱的意思,步步紧逼小偷,令其将没有钱的钱包还给人家。小偷反问:“我要是不还,你能咋?”六爷:“不听话是吧,你试试。你出得了这条胡同吗?”小偷示弱,将垃圾桶里的钱包捡了出去。六爷见状,心满意足地回应:“哎,讲究。”从二人的对话当中,六爷江湖里的规矩呼之欲出,这并非是与大众意义上的规矩等同的。但是很明显,六爷的规矩仅限于这条狭窄的胡同,一句“你出得了这条胡同吗”有着鲜明的思想意识,说明六爷心中明知胡同是自己最后的避风港,自己的话语场域仅限于这胡同深处。六爷说话的内容完全契合自己当下的身份认同和情感意识,完全符合时下语境,语境给予六爷话语权和自信。但是,如果小偷当场与六爷动粗,后果可想而知。六爷骨子里最后的血性,在青春不再、年逾半百的残酷现实下,这几句豪气的话深处有着悲凉之感。

(二)语言的幽默

老炮儿六爷经常利用极具反差性的语言展现自己的幽默,即便他深知自己青春不再,但是意识里自己仍然是当年那个横冲直撞的京城顽主,不服老,仍有一腔热血。当骑自行车游胡同的年轻男女从不叫人到直呼六爷为“大爷”,刺激了六爷的“青春神经”,他借着鹦鹉之口告诉别人应当管自己叫“六哥”。而六爷坐着侯晓杰的车跟其他人飙车后,稀里哗啦吐了一地,当追过来的警察质问六爷:“我说您都多大岁数了,还跟他们飙啊,您这玩儿的哪出啊我说大爷?”六爷诧异:“大爷?我三环十三少。行吗?”不服老的六爷经常用与自己年龄和外形极为不符的差异化语言来制造幽默效果,调侃自己已经老去的事实的同时,也映射出自己内心的无限悲凉。

(三)语言的反讽

语言的反讽是六爷的武器,利用语言的反讽,六爷维护着自己不可侵犯的尊严。影片开始处,六爷穿过胡同出门遛弯儿,偶遇蹬人力车拉游客游胡同的车夫。车夫搭讪六爷:“六爷,最近这个天一冷,我看你那儿好像没啥生意啊,要不跟俺哥几个蹬三轮去?一趟一张啊,还能强身健体呢您内。”六爷道:“一趟一吨我他妈也不拉,瞧你们丫那揍性,真他妈把自己当骆驼祥子了。小子,你爹妈知道你在外面这么伺候人吗?”人力车夫本想用小卖店生意不好的事实削弱六爷在胡同里的锐气,可没想到反被六爷损了一顿。人力车夫用“一张”指代了一百元人民币,而六爷在语言反击的时候,却用“一吨”来指代金额的巨大,将数量单位转化为重量单位,“一吨人民币”象征着六爷千金不换的自尊心和骨气。在语言反讽的过程中,六爷不仅贬低了挑衅的人力车夫,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身段儿和气质,一石二鸟。

四、结 语

电影《老炮儿》构建了一个味道纯粹的京味儿电影艺术空间。老北京胡同的淳朴风貌,冬日后海胡同少了黑压压的游客的冷清,高楼林立的CBD的都市繁华,颐和园后身的野湖的肃杀,导演管虎利用丰富的具象丰满了他眼中的北京城形象。无论是胡同里的北京,还是CBD中的北京,都构成了现代的北京,在新与旧的影像对比中,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隔阂也不言而喻,老北京文化的日渐式微,强势的新北京文化的侵略性,都让人不禁产生了怀旧意识。曾经的老北京文化、胡同文化中的老规矩、老讲究、老禁忌都不应当被人们遗忘,这是祖辈世代相传的地域文化,是溶于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因子。导演管虎借着老炮儿六爷的挣扎和抗争,希望观众能够铭记胡同文化中的老理儿,铭记这些被时代淘汰的执著于自己的人们。

猜你喜欢

老炮儿六爷炮儿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冯小刚:老炮儿伏枥,志在千里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老炮儿》:在时代裂隙中扬弃焦虑
电竞“老炮儿”
《老炮儿》,迟暮英雄的挽歌
《老炮儿》:北京人的情,中国人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