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与后现代文化语境

2017-11-15李兵兵常裕博

电影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昆汀解构后现代

李兵兵 常裕博

(承德医学院外语教学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学者弗·杰姆逊曾言及,当代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后现代文化语境的时代叙事。而电影由于其无法替代的视听真实感,成为后现代文化乱局中最具吸引力,也最具表征性的一种艺术呈现。影像的虚拟真实和传播方式尤其契合时代的消费需求和集体心理,巧妙地运用其逼真性,最大化地缩小了观者与视觉经验、情感反应之间的审美距离,运用强化感官的直接性和极致化的影像狂欢特征来组织叙事,使得人们处在刺激、迷向和幻觉之中。其反映的也不再是客观的事实,虚构本身自成为后现代文化语境里的体验品。在当代影坛,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和语境色彩的,便是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

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后解构、后工业及后现代社会语境中“作者电影”的独特个案。从1987年的处女作《我最好友人的生日》开始,他就以极端自我的风格以及与后现代发生紧密关联的独特方式脱颖而出。也就是说,只有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讨论昆汀·塔伦蒂诺及其电影,才能找寻到完整阐释和根性寻找的路径,继而对其“含糊混沌的文化、影像身份”做出恰如其分的定位分析。

一、大众趣味与反常规化的矛盾统一

后现代文化电影,实质是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像顺应呈现,是伴随着大众文化工业而兴起的普遍浪潮。既具备大众趣味审美的基本要素,又以解构主义为哲学之基,对传统理性、经典影像及人类历史未来进行颠覆的文化特征。综合而言,是中心移空、结构解体、主体消退等一系列文化理念在视听领域的话语狂欢。从整体特征和电影范式上来考量,昆汀及其作品显然是这种文化思潮语境下的典型。一方面,它与大众文化结盟,完全符合商品消费属性,不断地机械复制世俗化、游戏化;与此同时,它又很大程度上放弃现代性的明确规范和基本前提,拒绝主流电影艺术的形式限定原则,表现出反文化、反中心、反传统、反逻辑的后现代思想内核。无论是早期的《落水狗》,还是近年的《被解救的姜戈》,均显著地体现了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相合悖论”。

一方面,昆汀迎合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审美趣味,成就广泛追捧的商业电影典范。昆汀的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具备商业电影核心元素——只不过是个性化的呈现,如戏剧化的叙事结构、奇异连贯的故事情节、风格化的布景设计、感官刺激的视听辅助、黑色类型的人物设置、惊异罕见的奇观,这一切都有着人们喜闻乐见的舞台化设计和空间纵深感痕迹,形成别具一格的影像范式。《无耻混蛋》借助二战期间犯罪的美国士兵,被组织成特殊队伍深入敌群,抗击纳粹,从而戴罪立功的反常叙事,来建构影片的叙事整体。表面上是对好莱坞大片的标准化技艺、故事公式、成规系统的破除,实际上在情节、人物、造型、题材、技巧等影片范式构成方面,依然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只不过是把普泛化的历史或社会经验浓缩、改编为冲突与解决的戏剧格局;《杀死比尔》系列更是迎合拟想中的“最大众”,用复仇模式讲述女杀手Bride在婚礼之日遭血洗,而后走上报复之路的俗套故事。其外部形式和内在形象都深具娱乐功效,结构上也是典型商业电影化的冲突设置,结局可预见性较大。昆汀迎合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大众观影期待和文化心态的表现,也是后现代生产系统内的成规化制造。

另一方面,昆汀电影具有反常规化、变动不居和边缘不确定的后现代文化特征。昆汀不仅以影片的质量和票房享誉世界,更重要的是因其样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而受到评论界和观者的肯定。其最大特征就是“反生产标准和模式构建”,展现后现代文化的影像风范。《低俗小说》是“种类杂合”之作,完全摒弃过往电影的类型化情节设置和人物性格,传统中的定义明确、界限分明的黑帮片、惊险片、恐怖片,乃至于纪录片、美术片、科教片、故事片等类型都在这里出现了互相渗透和借用,影片叙事结构也不再强调连贯性,倒像是散文化的断片式结构。有些场面,比如毫无逻辑性的有关化妆、毒品、快餐等内容的谈话;有些情节诸如突如其来地插入文森特和朱尔思,在餐馆里教训两个乳臭未干的小毛贼的情节,等等,都极富戏剧性,并且运用了罕见的视点间隔手法做出首尾呼应的叙述处理。这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即艺术和非艺术边界的模糊,艺术和现实生活达成深度融合,虚构和非虚构在形象呈现上愈来愈难以区别,最终的结果就是真实感的消失,影像本身成为亦假非假、亦真亦幻的画面世界。

二、纹饰的暴力美学与戏仿的历史消费

电影作为可与后现代文化相弥合的后现代超空间的最佳负载,即便是在碎片化、去本质化、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其美学诉求依然存在。对于昆汀的作品来说,从《我最好友人的生日》,到《八恶人》,其一以贯之的美学陈述均显著性地呈现为暴力美学的纹饰感及对历史消费的戏仿两个层面。

先说纹饰的暴力美学。据鲍德里亚的分析,在信息泛滥而大众的视听系统日益迟钝的后现代文化背景下,暴力现象已经组成并进入日常生活,残酷血腥的景象从理性社会独立、分离成长为日常经验的主流。影像的后现代化程度更加着意运用惊世骇俗的镜头语言、光怪陆离的视听风格来建构其叙事美学。而昆汀作品审美面向上的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一向被视为新暴力电影的代表,它透过技术美学追求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和纯粹的形式快感向度,扩展暴力的诗化魅力,使暴力虚化为唯美主义的镜语演示。《落水狗》里化名为若干颜色的劫匪,在洗劫珠宝店的路上,因为互相怀疑而始终处于持枪对峙状态,最后落脚于自相残杀。画面中的人物对答、枪战行动和庄严肃穆的音乐背景所形成的声画对位,大胆突破传统电影声画一致的叙事原则,暴力渲染中蕴含的荒诞滑稽、视听奇观、娱乐成分,掺杂着碎片和无序的叙事,产生令人惊异的艺术冲击力。《杀死比尔》更是以空前的暴力和血腥产生极端强烈的感官刺激。它择取了“后现代叙事圈套化”的章回形式开展叙述,有意弱化线性因果关系,复仇主题甚至成为陪衬,所有的重点都被放置在影片的视觉形态及其暴力形式的美学中表达。杀戮和暴力在这里几乎成为技艺上的完美呈现。这些以“赞赏”的姿态书写暴力的美学倾向,无疑显露出后现代文化以暴力为极端代表的无序世界本质。

再说戏仿的历史消费,即将历史以拼贴戏耍的方式包装为纯粹审美消费的商品替代物。昆汀的影像形象和审美建构的密切转换显然和此历史意识的戏仿紧密相关。其作品都有着显著的后现代历史讲述策略,大半都惯常性地择取有广泛大众接受基础的历史题材和消费主义类型元素相结合的主题叙事,将历史常识做出各种颠覆和戏仿,夹杂现时的后现代主义噱头,历史被逐渐生活化、当下化和消费化。《无耻混蛋》对二战历史进行顽童式的遐想和解构,所谓的“基诺行动”亦真亦幻,奥尔多和队员们在法国电影院的暗杀情节也是真实与虚假参半,这样的“历史”其实不过是以拼贴、戏论的方式,给予适合大众欣赏口味的过去形象,是后现代叙事中“反历史”的美学策略。可以说,昆汀作品中所要确立的历史主体和美学秩序,也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所要确立的消费主义、审美话语的新权威和新规范。

三、解构中建构和游戏化精神

后现代电影,并非仅是革命性的表达方式,而是描绘某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哲学理念或审美的总能指,可以综合概括为后现代影像状态。状态本身的核心在于“反结构的解构中建立的叙事结构”,及其反映出来的后现代游戏式的话语系统——价值崩溃、虚无主义、消解传统、离析规范。昆汀的作品,尤其是以《低俗小说》《落水狗》等片为代表,作为被电影史反复提及的、隶属这种时代精神、氛围和文化语境的影像艺术范畴的样本化实践,其叙事结构所要表达的是后现代文化的解构策略,一套模糊偶然、不可设定的思维模式、影像状态和行为准则。其“后现代文化自由嬉戏”过程中所传达的也恰是后现代世界下,人们面临各种矛盾危机时的精神呈现。昆汀在叙事模式能指上,是指向解构的公众话语形态,而在所指上,又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大众游戏式人生观的流露。

第一,叙事结构突破一般语法,不断打破观者所期待的体验,展现后现代解构叙述的艺术个性和美学价值。对于通常的电影创作而言,任何叙事模式能够存在多年都必然蕴含固有的电影特性,遵循范式是对电影内在价值和艺术特性最经济、最有效的利用。昆汀的电影,在叙事结构设置上,却无一例外地颠覆传统模式,解构中心,消解元叙事,把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发展到了极致。他对结构主体本身择取戏谑化的调侃姿态和反叛的叙事策略,其文本叙述一直处在断裂、否定、矛盾冲突、碎片混杂的状态之中。《被解救的姜戈》直面历史上的种族歧视问题,讲述黑人姜戈在白人世界突围的故事,其主题本身有着宏大叙事的结构模式倾向,但昆汀却将历史追忆的线性过程终止了,异质空间伴随着主角姜戈的突进不断闪现,现代性的理性结构模式,还有影像的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都在其中得到了反叛和颠覆;《低俗小说》更是以能指的游戏和视像的狂欢,颠覆叙事模式的稳定性,建构属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自给自足的秩序,通过对主流话语中秩序法则、叙事固定模式的扭曲,营造出内在逻辑意义背离的效果,从而产生悖谬和荒诞的后现代喜剧模式状态。

第二,影像结构所指的话语意义和时代精神状态,显露出极强的虚无感和荒诞性,担负起后现代气氛和大众情绪的载体功能。《危险关系》与其说是类型电影意义上的惊悚片,不如说是对现代社会和人生的恐怖映照。影片讲述空中小姐杰基布琅为黑社会效力,在纷纭复杂的局面中不仅保全了自身,还使罪恶的上司受到法律的制裁。电影对既有的事物或既定的社会秩序貌似是严肃的陈述,实则故意造就语言表象和行为本质间的疏离和反差,透过人物言行的悖谬和倒错,反讽现代社会人类群体的虚无感精神的荒芜;《金刚不坏》则直接描绘特技演员迈克,在现代社会极度的压力刺激下,成为变态杀人狂的故事。他穿戴着专业的行头,频繁往来于都市午夜的酒吧,敏锐地寻求猎物。侧面描述了一个“现代游戏式生活”中,人际伦理关系破裂和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隐射着当下人们无枝可依的生存境况。

猜你喜欢

昆汀解构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解构“剧本杀”
90后现代病症
《大师镜头 昆汀篇》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第九个“恶人”
《老兵》:目击“韩国昆汀”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