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蒂姆·伯顿动画电影中的形象塑造

2017-11-15李丹丹

电影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动画影片伯顿文森特

李丹丹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蒂姆·伯顿(Tim Burton,1958— )是当代影坛最具艺术个性的电影创作者之一。洛朗·蒂拉尔认为,“在与伯顿同时代的电影制作人当中,很少有人具有这么狂野的想象力以及如此过人的天资”。他的动画电影作品如《僵尸新娘》《科学怪狗》等,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和独特的视听体验。他的很多真人电影,如《甲壳虫汁》《剪刀手爱德华》《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等,其人物形象也都极具动漫风格。在动画电影方面,伯顿的创作也与好莱坞的类型化影片有着鲜明的差别。无论是人物形象、场景设计、情节构思还是主题表现方面,他的影片都是非主流式的,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有着浓郁的“作者电影”特征。他的动画电影不同于任何同时代的电影导演的作品,他的标新立异、他的坚持独守、他的黑色幽默……这一切共同铸造了具有“伯顿式标签”的动画电影。

伯顿的动画影片能够带给观众以独特的视听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分不开的。通常,这些人物形象给人以古怪、丑陋,甚至是可怖的感觉,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美丽、纯净和善良的。这种“冲突式”的人物设定,在伯顿的影片中俯拾皆是。本文从哥特风格、审丑艺术以及人文关怀三方面,分析蒂姆·伯顿动画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蒂姆·伯顿动画影片中的哥特式人物

哥特艺术在西方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最早起源于建筑学领域,后被引入文学、绘画与音乐等广泛的人文学科当中,是对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之一。哥特电影以哥特艺术所青睐的黑暗、惊悚与罪恶等元素为核心。主人公的形象多为怪诞和可怖的魔鬼、畸形人和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物。这些人物与古老的城堡、黑暗的墓地和幽深的森林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种种好奇、怪诞、阴冷与惊悚的视听体验。蒂姆·伯顿颇为擅长运用哥特元素塑造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

一方面,伯顿将动画影片与哥特风格结合在一起,突破了好莱坞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其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是以乐观、迷人和可爱等惹人喜爱的元素为主,相应的故事氛围也与传统动画影片的温暖、欢乐的主色调背道而驰。伯顿以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其艺术理念的独特性,哥特风格所带来的陌生化审美,带给观众以全新的视听体验。这是导演的动画电影能够征服诸多观众的关键因素。如,《圣诞夜惊魂》中的杰克是一具骷髅的造型。这一造型既有传统迪士尼的风格,又与其有着很大的差异。杰克带给人恐惧的感觉,有着极为浓厚的哥特风格。但其细长的四肢又显露出优雅的绅士感觉。杰克的面部表情与传统动画人物相比是空洞的。一具没有血肉的骷髅,眼睛和嘴巴都犹如幽深的洞穴。电影创作者通过洞穴形状的变化,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杰克的情感。在《科学怪狗》中,维克多的小狗火星也有着鲜明的哥特风格。特别是被维克多复活后,火星的身体留着多处的缝补痕迹,俨然是动物版本的弗兰肯斯坦。它的四肢很短,头却极大,嘴巴又长又尖,眼球极大,但眼珠却只是两个小小的黑点。类似的,片中的人物也古怪而忧郁。无论是主人公维克多,还是他的同学艾尔莎、鲍伯等,人物的造型比例都与真人相去甚远。他们有着大大的脑袋和尖尖的脸蛋,四肢纤细得可怜,与小狗的造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加之自下而上的光照手法,使得人物的形象充满了恐怖、阴森与危险。这种人物形象设计无疑对观众的审美接受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但由于这些人物形象的新颖和独特,也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观众的审美期待,使其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另一方面,伯顿善于将人物与哥特式的场景、光照效果结合在一起,使影片的哥特风格更加统一和凝练,也使得人物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和丰满。哥特式建筑的色彩一般而言比较灰暗,多以冷色调为主,与现实世界的五彩斑斓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影片的视觉效果。哥特式建筑是剧情展开的重要场景。如,《科学怪狗》中复活小狗的场景。山顶、月光、闪电、风雨飘摇的木制阁楼,都为影片增添了强烈的恐怖气息。同时,影片中的小镇设计也充满了黑暗的气息。很多超现实的、怪诞的建筑——倾斜的尖顶、参差不齐的房屋、怪异的灯光,赋予了小镇梦幻感和怪诞感。伯顿早期的《僵尸新娘》中出现的哥特式教堂也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教堂的阴暗和森严为影片增添了浓郁的恐怖气息。形象怪异的神父与这一建筑融合在一起,构成影片最为核心的黑暗力量,也讽刺了神父本应济世助人,其本质却冷酷丑陋。

二、蒂姆·伯顿动画影片中的丑陋者

蒂姆·伯顿的动画影片有着鲜明的审丑倾向。审丑艺术是导演最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影片,这种丑陋的造型设计,始终是伯顿人物形象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他的很多影片,如《文森特》《僵尸新娘》《甲壳虫汁》《剪刀手爱德华》以及《科学怪狗》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甚至是挑战了观众的审美惯性。

一方面,导演通过对丑的展现,揭示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弱点与丑陋,是人性中的冷漠、自私与残酷造成了现实社会中种种丑陋与畸形的生命形态。如,《僵尸新娘》中的新娘艾米莉,善良温柔,她追求真爱,却不幸被爱人杀死。艾米莉外表丑陋,浑身充满了死亡与腐败的气息。她穿着破败的婚纱,铁青色的脸上两道细长的八字眉令人物看上去阴森而忧郁。她的一只手臂和腿已经腐败,露出白色的骨头。眼珠有时甚至会掉落下来。艾米莉是人性的自私与欲望的牺牲品。她被贪婪的男友杀害,成为一具可怕又可悲的行尸走肉。《僵尸新娘》通过艾米莉展现出人性的阴暗是现实社会丑陋的根源。伯顿的许多影片都有类似的立意,《甲壳虫汁》《剪刀手爱德华》以及《科学怪狗》等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伯顿也通过这种丑陋的人物形象,表达对人性善与美的赞颂与追求。正如上文所述,伯顿影片中,善良纯真的主人公也并没有相应的美丽的形象。他们的外表看上去也是丑陋和苍白的。导演通过这些人物的丑,激发观众对美与丑的重新审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具有虚假的外表。那些人们认为丑的和坏的,其本质也许恰恰相反;人们认为是美和高尚的事物,也许只是被他们虚假的、具有欺骗性的伪装迷惑了而已。因此,在这些影片中,丑不再是衬托美的背景,而恰恰就是美本身,观众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往往能获得更为深刻和难忘的审美体验。如,《科学怪狗》中的火星,虽然被复活后看起来有些恐怖和邪恶,男孩维克多也尽量将其隐藏在自己的小屋子当中。但最后,人们还是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们对小狗充满了敌意和恐惧。但正是这个人们眼里的怪物,在最危急的时刻,勇敢地将主人维克多从火海中解救出来,自己却不幸死去。这正是对被假象蒙蔽双眼的人类的讽刺。这种美与丑的辩证展示,无疑具有反思性力量。

伯顿动画影片中丑陋的人物形象与美国当代动画影片中的造型设计有着很大的差异。伯顿这些动画影片中的人物,无论是善良诚实的主人公,抑或是凶猛邪恶的反派,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观众的审美期待。尖尖的脸、大眼睛小眼珠、古怪的疤痕、极度夸张的肢体比例、晦暗的色彩等,都使人物看上去没有任何美感可言。这种与主流背道而驰的人物形象,成为伯顿导演影片的视觉标签。虽然伯顿影片中的人物是丑陋的,但这种反传统的颠覆性力量,却使得他的影片在视觉空间上充满奇幻性,对叙事内涵的展示也极具独特性。这使得导演不但赢得了诸多观众的青睐,也得到了很多业界与评论界人士的认可。

三、蒂姆·伯顿动画影片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人文性

人物是一部影片的灵魂。人物塑造是否具有审美性,是否与影片的叙事相一致,是否体现了影片深层的主题内涵,是影片人物形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伯顿的动画影片虽然充满了阴郁、阴森的色彩,但其讲述的却往往是一个充满暖色调的故事。影片的结尾,也往往是美好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种反差性的表现艺术,体现出导演电影中浓郁的人文关怀。人物往往是表现这一人文立场的核心。

首先,伯顿关注人物的视角非常独特,这使其电影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从其处女作动画短片《文森特》就可以看出伯顿创作的风格化。在影片中,伯顿将视点对准了一个充满忧郁感和想象力的7岁小男孩文森特·莫利,他总是待在房子里,不喜欢出去暴露在阳光下。文森特活在自我的想象中,他想成为文森特·普赖斯(著名的恐怖片演员),他幻想自己和蜘蛛、蝙蝠共处一室,并对自己的狗做各种黑暗实验,从而创造出类似于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当姑妈来看文森特的时候,他甚至幻想着将姑妈做成蜡像。而他的阅读习惯也与其他孩子有很大不同,他喜欢看爱伦·坡的作品,而坡的小说尤以恐怖见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文森特的代入感很强,他幻想自己亲手将美丽的妻子活埋,并在母亲的花园中不断挖掘,试图找到妻子的棺木。当文森特被幻想的恐怖氛围包围时,他仍不忘记念叨着爱伦·坡的恐怖诗篇《乌鸦》。可以看到,伯顿关注的是一个处于边缘化的儿童。文森特不像一般的孩子一样充满阳光,他喜欢沉浸在恐怖小说营造的氛围中。虽然文森特的心中不时冒出邪恶的想法,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也只是他的想象而已。

其次,伯顿的影片中,人物承载着伯顿对观众情感的引领,也承载着导演个人的艺术气质。一般而言,在一部具有一定深度的电影中,其主要角色都不会是完美的。电影观众将自己的情感投射进“好人”角色中,而就观众对自我的认知而言,观众一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不完美的。如果电影中的主要角色集各种优点于一身,就会拉大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观众不仅无法代入到角色中,还会觉得这一角色塑造得缺乏真实感,进而反感电影的整个叙事。而伯顿的电影中,主人公不仅不够完美,甚至在观众初次看到主人公时,有某种恐惧或厌恶之感。但这种感觉会随着观影过程的深入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观众对主人公的认同。如,《僵尸新娘》就致力于书写地下世界的温暖人情、纯净爱情和自由的超越精神。观众在乍一见新娘艾米莉时,都会对其外貌产生一定的不适感。但随着情节的展开,观众会喜欢上艾米莉,尤其是影片结尾处艾米莉的表现更是令人动容。在维克多与巴克斯决斗时,艾米莉替维克多挡住了刀锋,可见她对维克多的珍视。但艾米莉也知道维克多与维多利亚是真心相爱,于是,为了成全爱人的幸福,艾米莉选择了放手。当艾米莉化蝶随月光飞去,观众对其为爱无私奉献的感慨也到了顶点。

综上,人物塑造是电影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蒂姆·伯顿动画影片中的人物又具有高度的风格化。伯顿通过对具有哥特风格的人物以及呈现出“丑陋”化的人物,展现出其个人的艺术气质和审美倾向。对伯顿塑造人物的手法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解读这位导演的创作模式,从而为我国电影人借鉴其成功经验提供一定的方向。

猜你喜欢

动画影片伯顿文森特
差点失去的善款
漫画来拯救
实例研究动画影片中国文化新元素的视觉呈现与应用——以《雪人奇缘》中呈现的中国文化元素为例
蒂姆·伯顿定格动画电影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
玻璃和镜子
浅析动画电影中“听”语言的特点与功能
构图技法对动画影片观众视觉效果的影响
一次就好威利·伯顿
热爱中国的文森特·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