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汉同声传译中的预测策略

2017-11-15庞世瑾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助词陈述副词

庞世瑾

(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天津 300204)

语言 LANGUAGE

浅析日汉同声传译中的预测策略

庞世瑾

(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天津 300204)

同声传译作为最高效的翻译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同声传译的学术研究数量有限,特别是日汉同声传译相关研究。本文探讨了日汉同声传译中的预测策略,试图分析预测在日中同传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及作用。本文以认知负荷模型和图式理论为依据,阐述了实现预测的几种方法。论文首先概述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方法;次之,本文详尽分析了日汉同声传译的预测过程,将其分成语言预测及非语言预测两大类;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在同传教学和训练中可通过增加背景知识、加深对语言的熟悉和了解、增强预测意识,从而提高预测能力、完善同传翻译。主要对于日汉同声传译的预测进行探讨,其成果将对今后的日汉同声传译教学、训练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日汉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图式理论;预测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日语为SO V型语言,动词置于句末,因此原则上不听到完整的句子前无法进行翻译。但是,基于日常经验,笔者发现,做日汉同传时,如听到句子较长,时常会发生听到最末而忘记之前内容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掌握预测能力对同传译员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围绕日汉同传的预测分类和作用,讨论预测方法对于日汉同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2 先行文献

随着同声传译的广泛应用,在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各个领域内的相关研究也与日俱增。而预测相关研究主要是以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为主,涉及日汉及汉日研究较少。中国对于同声传译的研究始于1980年(武光军,2006),通过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库及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关于日汉同传预测策略研究的文献数量极少,仅有不足20篇。

1.3 研究目的

本文将就预测策略在实际中如何应用、利用预测策略能够达到何种效果以及今后在同传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预测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达到如下三个目的:①将日汉同声传译中可预测的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并提出各情况的应对方法;②说明实际中如何运用预测策略;③预测策略的应用对今后日汉同声传译教学的启示。

1.4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一是丹尼尔·吉尔提出的“精力分配模型”,即从精力分配方面来说明同声传译的难度。依据该模型,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需要协调四方面的能力,即听力及分析能力(listening and analysis)、言语产出能力(speech production)、短时记忆能力(short-term memory)和协调能力(coordination),表示为:SI=L+P+M+C。丹尼尔·吉尔认为只有当可支配精力>需分配能力时,译员才能顺利完成同传,而如能通过预测节约分配至L与M上的精力和时间,可更高效地完成同声传译工作。

二是“图式理论”,该理论为认知心理学理论,主要探讨人的记忆是否会因情况不同而发生变化或重新架构。图式是指人对大量事务的抽象化、程序式的认识,通过“图式”,人们可回忆起曾经有过的经历并预测即将发生的情形。付海亮(2014)将图式分为三种情况: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及结构图式,其中语言图式是指人们对于词汇语法及语音语调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与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联系,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图式指语篇结构方面的知识储存。基于该理论,笔者将日汉同声传译分为两大种类,一是语言性预测、二是非语言性预测。

2 日汉同声传译中的预测策略

2.1 语言性预测

日语在语言结构、语法及词汇等方面都有特征和规则,笔者将基于此探讨日汉同声传译中的预测策略。

2.1.1 基于格助词的预测策略

格助词可以说是日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益冈隆志·田漥行则(1987)如此定义格助词:句子的主干是由一个谓语和多个名词构成,如「太郎が花子に電話でそのことを知らせた」这个句子中,由「太郎(が)」、「花子(に)」、「電話(で)」、「そのこと(を)」4个名词和「知らせた」一个谓语构成,而在这个例子中,「が」、「に」、「で」、「を」分别表示了各个名词与谓语直接的关系,这种表示名词与谓语间关系的词就叫“格助词”。同时,益冈·田漥(1987)还将格助词分为9种:が、を、に、と、から、で、まで、へ、より。每个格助词都有其固定的使用方法和意义,而如果了解这些用法和意义,那么也就很容易预测出格助词后出现的谓语大概是什么,在同声传译时使用预测策略也相对容易许多。例如:

(1)原文:わたしはこれを「蜘蛛の巣」にたとえます。蜘蛛の巣には中心があり

ます。蜘蛛はさしあたりそこでじっと獲物を待ちます。

翻译:我把这叫做“蜘蛛网”。蜘蛛网有其中心部分,蜘蛛暂时在哪儿静静地守候猎物的到来。

例(1)以根据“を”进行预测为例分析说明。益冈·田漥(1987)、将“を”的基本用法分为以下四种:①動作·作用の対象(动作或作用的对象)、②移動の経路·動作の場所(移动经过的路线或动作发生的场所)、③期間(期间)、④起点(起点)。

参考这些用法,例(1)中的“を”为用法①,即表示动作作用的对象,而知道“これ”作为谓语的目的语、且“AをBに”的句式一般会译成“把A当作/叫做/…B”,所以即便没有听到后面的“たとえます”(叫做、称为),也可以预测为“把这个叫作“蜘蛛网”。此外,如“にとって”、“ に対して”、“ として”等复合格助词的用法也类似,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2.1.2 基于陈述副词的预测策略

日语的副词分为情态副词、程度副词、陈述副词三种,其中,陈述副词多为表现谓语肯定及否定语气的强度,或判断语气的强度,因此常常搭配固定的词语和形式使用。(丁艳霞,2012)。

刘耀武(1980)将陈述副词分类为:要求谓语有断定意义,即表示肯定、否定、强调、决心、愿望、比较、当然;要求谓语有疑惑、假定意义即表示假定、疑问、反语、推量。

此外,与表示否定意义的陈述副词一起使用的谓语大多为否定形;与表示愿望的陈述副词对应的谓语常为“~たい”(想……)、“ ~ください”(请……);表示比较的陈述副词多与“~のようだ”(……的样子)连用;表示假定意义的陈述副词对应“~たら”“ ~れば”“ ~なら”(三者均表假设);表示推量的陈述副词一般谓语都为“~だろう”型。

也就是说,与陈述副词搭配使用的谓语尝尝是固定的,因此,如果记住各类型的陈述副词和固定搭配的谓语,便可以在同传过程中更好地利用预测策略。例如:

(2)原文:勿論、双方にはそれぞれの基本的立場や特異な事情があります。しか

しながら、たとえ立場や意見に小異があるとしても、日中双方が大

同につき、相互理解と互譲の精神に基づいて意見の相違を克服し、

合意に達することは可能であると信じます。

译文:当然,双方有各自的基本立场和特殊情况。但是我相信,哪怕双方的立场和意见存在着一些小异,日中双方根据求大同和互谅互让的精神,克服意见分歧,达成协议是可能的。

“たとえ”作为表示假定意义的陈述副词,经常与“としても”搭配使用,译为“即便是…”、“尽管是…”、“哪怕是…”。如例(2),句中如果出现“たとえ”,便可以预测出后面极有可能搭配使用“としても”,而“求同存异”是外交用语中较常见的词汇,也是译员需掌握的背景知识之一,所以听到“たとえ”和“立場や意見に小異”、便可直接翻译“即便两国之间存在小异”或“哪怕双方的立场和意见存在着一些小异”。

关于陈述副词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简言之,掌握陈述副词的意义和固定搭配,可更好地使用预测策略进行同传。

2.1.3 基于接续助词、接续词及句型的预测策略

日语中有很多接续助词和句型,《日本语句型词典》(2002)中收录了约3000条日语句型,其中不乏可作为预测策略以及的句型,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有两个以上的固定句式构成;②各个句式应用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但最后的句式一定与句子的谓语紧密相关;③各个句式之间也联系紧密,即知道前面的句式便可推测出后面的句式。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笔者将常见的可使用预测策略的句型归纳整理如下:

つまり…のだ(言い換え)、なんと…だろう(驚き)、というと…のことです(確認)、ひとつ…できない(可能·可能性)、ようにも/~るに/~れないものは…れない、よく(も)…ものだ(感慨)、~る/~ない…ことだ(勧告·忠告)、~たらどんなに…か(願望)、~る/~ない…ように(願望)、~る(の)なら…がいい(勧誘·勧め)、まだ…ない(完了)、もうひとつ/いまひとつ…ない(期待)、~ということは/~というのは/~というのも…からだ(原因·理由)、なぜかというと/なぜかといえば…からだ(原因·理由)、いがいに…ない(限定)、だけしか…ない(限定)、としか…ない(限定)、ように…おもう/かんじる(主張·婉曲的断定)、なければ/なしでは…ない(条件(必要条件))、どうも…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推量)、どうやら…そうだ(推量)、もしかしたら…か/かもしれない(推量)、ないと…いけない/だめだ(必要·義務)、なければ…ない(必要·義務)、なにひとつ…ない(否定強調)、あるまじき…だ(非難)、が…なら…も…だ(非難)、まんざら…でもない(評価)、もあり/もあれば…もある(並列·列挙·例示)、せっかく…のだから(前置き)、まさか…とはおもわなかった/ないだろう(予想外)、はたして…した(予想通り)、なら…だ(話題)

以上为笔者认为常见的可通过部分句式预测句意的固定句型,牢固掌握以上句型,应可更好地使用预测策略。例如:

(3)原文:世の中の動きに敏感でないと、優れた政治家にはなれない。

译文:对社会的动向不敏感,就成不了优秀的政治家。

例(3)使用了“ないと…ない”句型,正如上文所说,听到“ないと”,可很容易预测出结句句型为“…ない”,因此,听到“ないと、優れた政治家”,即便还未听到“になれない”,也可以翻译出“就成不了优秀的政治家”。

故掌握固定句型对于在日汉同声传译的过程中应用预测策略也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同传效率,使翻译过程更加流畅、准确。

2.2 非语言性预测

1.4中笔者曾提到“图式理论”,即人类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也可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笔者将这种与语言本身无关的预测定义为非语言性预测。在日汉同声传译的过程中,有时通过对发言内容及发言人的了解也能进行预测。

2.2.1 基于场景的预测策略

同声传译多用于国际会议、论坛、峰会、商业谈判、采访等各种场合,而每种场合都有一些常用的说法或句式,掌握这些知识,可更好地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预测。

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如:

(4)原文:最後に、貴大学の明日がさらに美しく、更に輝かしいものでありま

すように、お祈りいたしましてご挨拶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译文:最后,我祝愿贵校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例(4)为发言人在学校庆典活动中致辞的结尾,一般此种类型的致辞,最终都是向主办方表示感谢、祝愿,因此在听到“最後に”时,知道致辞已接近尾声,随后听到“貴大学の明日”便可推测出接下来发言人将要提出对主办方的祝愿,即听到“貴大学の明日”后,即便不与原文一一对应,直接翻译为“祝愿贵校的明天更加美好”也并无不妥。此外,“ご挨拶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作为日语固定用法常置于致辞最末,汉语无对应说法,可不翻译,或译为“我的讲话到此结束”、“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等。综上,在例(4)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听到“最後に”和“貴大学の明日”后,便可直接译为“最后,我祝愿贵校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2.2.2 基于背景知识的预测策略

除场合和文体外,如能提前了解发言者所述内容的相关信息、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有助于预测策略的实施。

背景知识包含很多内容,如会议主题、演讲题目、主题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出席会议的人和演讲人的相关信息、包括他们说话的习惯等。通过背景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补充不完整内容、缩小词语语义范围,从而更好地预测接下来的内容。例如:

(5)原文:北京大学では数多くの日本からの留学生も学んでおり、また私の母校で

ある早稲田大学と北京大学との間でも、長年にわたり活発な交流が行わ

れていると聞き、大変嬉しく思います。

译文:还有许多日本留学生在这里学习,另外令人高兴的是,听说我的母校早稻田大学同北京大学有着长期活跃的交流。

例(5)为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2007年在北京大学演讲中的一句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提前了解福田康夫的背景材料,在听到“私の母校”(我的母校)时,马上就能想到“早稻田大学”,此外,早稻田大学与北京大学作为友好学校有着多年交流的历史,若进一步了解到两校交流的相关背景知识,便更容易推测出后文的内容。

3 对于今后同声传译教学和训练的启示

基于前文所述,在平时的训练和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这样提高学员的预测能力:首先,要认识到预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养成要在翻译过程中利用预测策略的意识。如果同声传译译员或希望成为同声传译译员的学员在平日练习和学习中时刻抱有这种意识、有目的地练习,将会有效地提高预测策略使用效果;其次,要详细了解日语和汉语语言构造的不同。日语为SOV型语言,汉语为SVO型语言,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也是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只有了解该难点,并仔细思考如何具体应用预测策略应对这个难点,才能更好地做好翻译;第三,根据不同种类、设立不同“预测模型”及专门的“预测联系模式”,反复练习。如前文所述,预测分为很多种类型,不同种类型有不同特点,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也十分必要。例如,“话题性练习法”,首先确定一个话题,随后练习者先掌握与该话题相关的词汇、可能使用较多的固定句型与相关的背景知识,随后再有意识地利用预测策略进行同传练习;最后,提高语言能力、重视知识积累。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多注意单词的各用法及一些固定句型和惯用用法,特别是陈述副词和其固定搭配,掌握的越多,越容易在同传过程中进行预测。此外,非语言性知识也非常重要,平时应多听、多看、多思考,关注国内外新闻报道、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掌握多种知识对做好同声传译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4 结语

本文以“精力分配模型”和“图式理论”为理论依据讨论了日汉同声传译中的测策略。笔者将日汉同声传译中的预测分为两大类:语言性预测和非语言性预测。在语言性预测中分“基于格助词的预测策略”、“基于陈述副词的预测策略”和“基于接续助词、接续词及句型的预测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在非语言型预测中分为“基于场景的预测策略”和“基于背景知识的预测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笔者基于前文的论述,提出在今后的教学及训练中,如何提高学员和译员的预测能力。

日语文献

[1]鈴木孝夫.ことばと社会[M].中 央公論 社,1975.

[2]益岡隆志·田 窪 行 則.日本語文法セルフ·マ スタ ーシリー ズ3格助詞[M]. くろしお出版,1987.

[3]神 崎多 實子·待場裕子.中 国語 通訳 トレー ニング講 座逐次通訳 から同時 通 訳 まで[M].東方書 店,2012.

[4]王妍.日 中同時 通 訳 に おける文の処 理 方法——順 送りの可能性と有 効性[D].北京语言大学日汉同传硕士.2007.

[5]丁艳霞,言 いさし表現 に おける陳 述副詞 の 働 きについて[J].科技信息,2012(32):178.

[6]陈宇梅.日 中同時 通 訳 所感[J].科技世界,2012,(14):146-165.

汉语文献

[1]吴小璀.日语口译实务[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宋协毅.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马小兵.日语复合格助词与语法研究[M].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1.

[4]黄玮.背景图示对同声传译作用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翻译硕士(英语口译).2013.

[5]柳鑫淼.背景知识对铜川预测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海外英语,2012:121-122.

[6]林璋.论日语助词的分类[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1998,21(2):18-23.

[7]王铁梅.浅谈同声传译中预测技巧的先占性[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69-72.

[8]刘耀武.论日语中的“陈述副词”[J].外语学刊,1980(01):38-43.

[9]付海亮,孙莹,宋琪.图式理论下的日中同声传译教学至浅析副词预测动词[J].科技创新导报,2014(01):140.

[10]武光军.中西同声传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翻译,2006(19):48-53.

[11]崔红子.日中·中日同传中的基本能力与技巧[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49-52.

H059

A

1003-2177(2017)08-0004-05

庞世瑾(1989—),女,汉族,吉林白山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汉翻译。

猜你喜欢

助词陈述副词
张山营镇:党建赋能建起“最美冬奥小镇”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Which Is Important?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短句—副词+谓语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