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与湖北高速公路的发展
2017-11-14邓竞菊
邓竞菊
摘 要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高速公路是荆楚文化的镜像和缩影,是展现和宣扬荆楚文化的载体。荆楚文化所推崇的敢为人先、创新务实、兼收并蓄等精神品质是湖北高速公路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
关键词 荆楚文化 高速公路 文化资源
文化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是有地域性的,湖北这片山水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化,即荆楚文化。“楚”既是民族概念,也是地域概念。楚先民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和“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毅力著称。从炎帝神农到三国风云,从诗骚并举到武当问道,从三峡猿啼到高山流水,从历历晴川到辛亥首义,荆楚土地上灿若珍宝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和承载了今日之荆楚文明。“楚人重然诺”“得人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是楚人诚信精神的体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楚人开拓精神的体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显现楚人的霸气和决心。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第一枪,是对湖北人“敢为天下先”精神的传承。
荆楚文化所推崇的敢为人先、创新务实、坚毅执着等精神品质是湖北高速公路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高速公路的发展,彰显了高速公路管理者和建设者独特和浓郁的荆楚文化精神。
一、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夏商更迭之际,楚人的先祖迁徙到荆楚地区。楚君熊绎被周天子册封后,楚国正式建立。当时的楚国是周的异姓小邦之一,被当成蛮夷,“周之宗盟,异姓為后”(《左传·隐公十一年》),楚国的地位非常低下。但是楚国国君以身作则,带领国人开山劈林,根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以及《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记载“楚自克庸以来……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通过几代国君和臣民的不懈奋斗,楚国由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部落发展到“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印证了楚庄王“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则惊人”的誓言。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既是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是湖北高速公路发展的真实写照。在鄂西地区,桥隧比例大,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种类繁多。例如,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全长172.651公里,共有桥梁69640.6m/138座,隧道59028.2m/39座,全线桥隧比为70.14%;路线约70公里穿越三峡库区,库岸再造和岸坡稳定问题突出;分布于神农溪两岸的巴东组软岩遇水易软化,稳定性差,为世界公认的地质难题。此外,岩溶、岩堆、滑坡体、崩塌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于主线区域内。缘于荆楚文化的熏陶,湖北高速公路干部职工发扬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实现高速公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
1911年10月10日,湖北的革命党人,敢为天下先,在武昌打响了反封建的第一枪,划时代地开启了走向共和的大门。孙中山先生曾赞扬辛亥英烈“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武昌首义所彰显的不怕牺牲、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是湖北交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宝库。
“十二五”时期,湖北在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铁路公路特大桥隧、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大跨混合梁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湖北成立了全国首个综合交通公共信息联盟和湖北省交通运输云数据平台,高速公路ETC与全国联网,建成省高速公路应急指挥中心,跨省、跨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
三、融会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楚文化灿烂多彩、富有兼收并蓄的精神。在手工业方面,随州、江陵等地出土了“蜻蜓眼”式的琉璃珠,其纹饰、颜色与西方的玻璃珠相似,西方的玻璃珠传入楚国时,“楚人就利用自己原有的技术来仿造西方的琉璃珠了”(张正明《楚文化史》),充分说明楚人在吸收外来技术方面,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先河。
在音乐方面,楚国是南方的民族融合中心,根据《宋玉对楚王问》的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其中,《下里巴人》为巴楚杂居地区的歌曲。这反映了楚国在音乐发展中,允许夷夏并存、雅俗共赏,这也是楚人融夷夏为一体的开放精神的体现。
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为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湖北省建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审批“直通车”制度。全面开放高速公路建设市场,无论内资、外资,无论国有、民营,均可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形式,参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经营。无论是政府投资项目,还是企业投资项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为投资者和建设者提供无差异化的全程服务,为高速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深固难徙的爱国主义精神
荆楚文化的核心是同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连的。楚人上至国君,下至臣民,往往以国事为重。楚国国君,即使昏聩如楚怀王,在被秦昭襄王扣留时,也拒不割地。楚怀王最终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时,“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诗人。“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是屈原眷恋故土、忠君爱国精神的体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体现了屈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的精神。
湖北高速公路建设彰显了荆楚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在利万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面临地质条件差、施工环境险、桥隧比重大、连续下坡长、安全风险高等难题,然而利万高速凉雾至南坪段19公里却提前一年建成完工,成绩背后,是政府、群众和高速公路建设者的无私付出。征地拆迁涉及群众利益调整,被喻为“天下第一难做的事”。但是利川市鹿子坪居住的19户居民全部搬迁。因为地质灾害,政府曾多次强制搬迁,可老人们眷恋故土,不愿离开。为了高速公路建设,生于斯、长于斯的湖北人舍小家顾大局,用实际行动支持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天堑变通途。
五、结语
“荆楚文化”与“湖北高速”相辅相成,荆楚文化所推崇的敢为人先、创新务实、兼收并蓄等精神品质是湖北高速公路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湖北高速公路是荆楚文化的大走廊,是展现和宣扬荆楚文化的载体。湖北高速公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湖北人的奋斗史和荆楚文化的传承史。
(作者单位为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李欣欣.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中的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