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勘察单位财政税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7-11-14武坤
武坤
【摘 要】勘察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该重视财政税收工作,既满足税收政策和制度要求,又能实现财务目标,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勘察单位财政税收的现状,然后指出“营改增”对税收的影响,最后阐述了相关发展对策和全成本控制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勘察单位;财政税收;“营改增”;影响;全成本控制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营业税改增征税试点方案》,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其目的是减少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于勘察单位而言,由于工程项目规模普遍较大,“营改增”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勘察单位的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勘察单位财政税收的现状
1.税收特点
从勘察单位的工作内容出发,可见位置偏远、规模大、工期长,因此税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如下:
(1)勘察单位会设置下级核算单位,常见如测量、监理、勘探等,但在税收工作上这些下级单位不参与处理,由勘察单位统一处理。
(2)勘察单位下属的承包单位,在日常运营管理上是独立的,在税收上是不独立的,由勘察单位全权负责。但是,如果承包单位法人资格独立,且证件执照齐全,那么可以独立处理税收工作。
(3)在收入、奖金等内容的计算上,常以季度或半年度为期限,如此导致税收金额较大、波动性强,甚至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
2.税收问题
(1)纳税意识薄弱。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法纳税都是一项业务。我国勘察单位是由事业单位转变而来,而且和税收相关的法律规范较多,因此勘察单位缺少及时有效的信息接收渠道。如此一来,单位工作人员对于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多,继而影响纳税活动的开展,出现多交、少交等情况。另外,税收成本的增加,会影响勘察单位的经营发展,面对税收任务如果出现偷税、漏税等情况,就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单位的健康发展。
(2)纳税管理不到位。为了应对税收工作,尽管勘察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也在开展管理活动,例如学习税法知识,开展税收筹划等。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往往实际操作时效果不佳,出现违法行为要接受相应处罚。
二、“营改增”对勘察单位财政税收的影响
1.经济效益降低
“营改增”对于勘察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1)销售收入。
(2)营业税的计算。对于前者,有调查发现“营改增”后,部分企业的收入明显降低,甚至超过了成本降低幅度,因此利润空间压缩。分析认为,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由于定价体系没有改变,营业额中的部分收入成为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收入降低、利润降低。对于后者,计算营业税依据的是营业税金及附加会计,属于成本费用的范畴;而增值税不属于该范畴,因此账面利润虚增。
2.税收金额提高
“营改增”的目的本是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然而部分地区存在两税并行的現象。举例来说,企业的发票管理工作有漏洞,难以获得增值税进项发票,此时增值税税额就不会抵扣,因此纳税负担没有减轻。在勘察单位中,税收金额提高的原因。
(1)提高了增值税的税率,再加上增值税发票管理不当,部分税额没有抵扣。
(2)收费情况在年度分布上不均匀,年末集中收费就会从侧面提高税收金额。
3.经营管理改变
为了应对“营改增”,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管理进行改进,勘察单位也不例外,这种改进涉及财务、税务、会计核算等内容。在中小型勘察单位中,自身管理水平低。
(1)改进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业务项目,满足以票抵扣要求。
(2)谨慎选择客户和供应商。
(3)增值税的计算更加复杂,应该注重税务申报、发票管理等工作。
三、勘察单位应对财政税收的发展对策
1.充分利用优惠政策
(1)“营改增”在推行的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提供了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勘察单位应该把握机会,对这些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依据税务部门的要求及时进行优惠备案,从而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2)如果没有提供明确的优惠政策,勘察单位应该从自身的经营管理入手,科学进行税收筹划,不仅要准确计算税收金额,还要考虑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举例来说,在“营改增”之前,增值税、劳务费、运输费等均不能在税前扣除;而“营改增”之后,企业所得税中的成本费、流转税明显减少。勘察单位的税收筹划中,应该利用这一点。
2.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
勘察单位在“营改增”之前是营业税纳税人,在“营改增”之后成为增值税纳税人。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增值税额的征收比例为6%;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内,这一比例则为3%。由此可见,纳税人的身份不同,会计核算工作也不同,由专业会计人员进行处理,就会增加财务成本。另外,增值税的征收环节复杂,必须有人力、物力支持,也会增加纳税成本。因此,勘察企业应该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从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入手,有效控制纳税成本。
3.加强财务核算管理
财务核算体系的作用,是为增值税销项的计算、税额抵扣的计算提供依据。伴随着税收制度的改革,税金核算体系也要相应改变,勘察单位在财务核算期间,要考虑到增值税这一要素。对此,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采集各项财务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纳税筹划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
(2)加强税务管理工作,优势是重视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弥补漏洞。
(3)明确部门职责,财务、税务、物资等部门相互协作,以保障勘察单位的税务利益。endprint
4.制定纳税筹划方案
勘察单位开展纳税筹划工作,首先应该满足各项法律规范,分析税收政策的变化;其次要将机会成本作为筹划依据,确保人力、物力等成本处于税收利益范畴以内;最后要考虑到时间价值,通过适当延迟纳税时间,提高经济收益。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纳税筹划方法:
(1)分税种筹划。要求勘察单位紧抓重要税种进行筹划,不要求面面俱到,同时满足自身经营发展情况。该方法实用性强,具有清晰的条目,因此适用范围广。
(2)分行业筹划。即针对某个具体行业进行筹划,要求清晰掌握该行业内的所有税收问题,尤其是对优惠政策深入解读和利用。
(3)经营活动筹划。根据经营项目的不同制定筹划方案,常见如融资税收、投资税收、跨地区经营税收等。该方法应用期间,要求实现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和生产经营活动相吻合。
四、全成本控制在勘察单位中的应用
简单来说,全成本控制就是针对全部成本要素、全过程、全员开展控制工作,相比于传统控制理念,扩大了控制范围和时间跨度,能实现成本节约的目标。勘察单位实施全成本控制,要点如下:
1.事前预测
勘察单位承接的勘探、设计、监理等工程,均可以作为一个新产品,工作人员要以经营部门为核心,对产品的规模、周期、环境进行调查,开展相应的成本预测工作。如此,经营人员心中有数,能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行情,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为成本控制、税收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事中控制
依据预测成本制定目标成本,将控制要求落实到各个科室,促使实际成本处于目标成本以内。措施如下:首先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然后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有机融合,最后成本控制结果和薪资奖惩相挂钩。实际成本越低,勘察单位的经济效益越高,从侧面上减轻了税收负担。
3.事后评价
对成本进行事后分析,也是反馈控制的过程,指的是总结成本控制效果,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作为下一阶段的控制目标。具体到分析报告中,一方面要有实际成本、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要反映出成本升降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另外,利用成本核算和控制结果,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总结,结合市场发展要求,为决策、改革等提供思路,降低勘察单位的成本消耗,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本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营改增”的新税收政策背景下,勘察单位的经济效益降低、税收金额提高、经营管理改变。对此,应该充分利用優惠政策、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另外,勘察单位还应该实施全成本控制,在降低成本消耗的同时,有利于减轻税收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太洪,徐苏云.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税收筹划[J].交通企业管理,2017,32(2):24-28.
[2]李健.浅议水利勘察设计单位收入确认与税务风险[J].中国集体经济,2016,(15):145-146.
[3]代建丽.浅谈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工程总承包的探索与体会[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2590-2590.
[4]王洁.勘察设计企业如何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的策略分析[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139,141.
[5]陈芳.“营改增”对勘察设计企业的影响[J].会计师,2014,(11):60-61.
[6]候艳红.新税法下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8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