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017-11-14罗宏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长方形动手小学生

罗宏宇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实践,它是学好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數学课堂上应从哪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77-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探究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有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要解决学科性质与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互相配合,提高感知效果,为小学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或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手段。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自觉主动的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很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这种教学状态,最好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实践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对数学材料的观察、感知过程;一方面是手与脑密切沟通,对外部活动系统转化为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这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阶段的小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是很必要的。在数学课堂上,我着眼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美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的。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教学《位置与方向》活动课中,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的位置与方向展开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画出校园的简易平面图,从而更好地熟悉校园,并能了解位置与方向。这就使学生感受到教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学生的学习材料不能依赖于现有教学教材,而应开辟教材、拓展教材,把教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知,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如:教学《统计》时,我就提供了我班学生出生日期的数据,然后让学生进行统计。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又让学生搜集年月日的信息资料在课堂中再反馈。在教学《百分比》时,我让孩子们提前在家中或者商场、超市中寻找带有百分比的字样带到学校中来,所以在课上,通过学生们多种多样的反馈,孩子们很容易理解了百分比的意义。这样的百分比教学更实际、更生活、更让孩子们喜欢。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二、在游戏中玩转数学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人教版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怎样让孩子们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以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在课上,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的游戏,如,看哪个小组把相同形状的物品放在一起?盲人摸象的游戏等,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通过这些游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等。

三、运用学具激活数学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的主观性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趋势。因此,学具伴随着教材进入了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如,在低年级学习加法、减法的运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具操作,放手让学生摆一摆。例如:9+5=?学生在桌子上摆出9个小棒,再摆5个,我们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棒?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算出来了。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时,教师准备的一张长方形纸片作为教具,更直观地看出来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不相等的。那么,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教具对折等方法,探索出长方形的特点。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证明了长方形的两边长边相等,短边也相等。

恰当地运用数学学具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和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索是人类思维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魅力的活动,主动实践、自主探索的结果往往导致问题解决和新发现,无论是发现式教学,还是启发式教学,其精髓都是在让学生学会探索,动手实践,学会发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多给学生一些提示性的线索,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况,把教材内容组成一定的学习尝试层次,通过问题启发,如: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读一读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后活动来学习知识,掌握策略,提高学生实践、探索能力,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实验,主动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长方形动手小学生
小长方形找朋友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我是小学生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动手动脑多快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