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2017-11-14蒋玮玮
蒋玮玮
【摘要】本文介绍了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容,并提出一些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措施,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教育管理;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07-02
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教育发展及其面临的形势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教育管理也需要适时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都对已有的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挑战,迫切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以使高校教育管理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
除了系统地安排政治理论课程外,还必须系统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相对固定的思想教育实验基地,努力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一体化、层次化和系统化,从而使学生既学到基本的政治理论和道德修养知识,又了解了社会,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2.专业文化素质方面
首先要更新教材,选用的教材要尽量个性化和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适当超前,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授课方式上要提倡“少而精”、“画龙点睛”的方式,有重点精讲,不求面面俱到,留出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讨的过程。同时要增加科技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科技活动机会,比如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科研成果展示会等。
3.能力培养
应重点抓好学生5种能力的培养,即生存能力(在校生活自理能力和走向社会的生存能力)、自主的学习能力、群体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主要指工作能力、创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目前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不太适应,尤其是创新能力十分欠缺。
二、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措施
1.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首先,高校作为“教育产品”的供方必须与需方保持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了解需方的具体要求,摸清供求关系的变化;其次,现代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企业要根据变化组织生产,根据生产经营的变化选拔人才,高校只有保持高度开放,随时掌握需求变化的脉络,才能及时调整教学,跟上社会需求;再次,市场经济环境造成利益主体多元化,高校有可能由过去投资主体单一(国家)变为今后投资主体多元,为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就必须与多利益主体紧密联系,主动为他们服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求生存,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谋发展。而这一切都以更新管理理念为前提。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者或管理者不仅要成为政治家、教育家,而且要成为企业家,既要用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思辩和理念,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和教育规律,又要以企业家的敏锐眼光和魄力,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精于经营和运作,实现开放的管理,搞好开放的教育,使高校发挥更大的作用。
2.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1)大力推进学分制
实施学分制,可以更合理、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学生在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宏观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特點自由地选择相当数量的课程,且可根据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量力而行,提前完成学分或迟后完成学分而毕业,既保证学习质量,又可节约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费用。
(2)大胆进行多样化教学实践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各行各业、各个学科、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大学应该在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循科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人才和设施资源,根据各种不同的需求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培养模式,既要有完整合理系统的“套餐式”教育,又要有灵活方便多样的“菜单式”教育,来满足各类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3.建立开放的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培养的是为社会服务的有用人才,其质量最终体现在社会的认可上。因此,大学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开门评店”。就学校评价而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的办学行为更加透明,更具有开放性,社会对高校的关注更紧密更深入,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作用也更为突出。注重社会评价是高校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有效途径。就毕业生评价而言,毕业生走向社会,其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个人品行将在日常的工作中得以体现,其素质优劣水平高下,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最有说服力。高校只有不断从社会获取有关评价、意见和建议,作为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优化课程结构的依据,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4.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首先,健全制度,采取措施,严格管理。既要采取诸如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等措施,引进人才,稳住人才,培养人才,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也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并通过制度化考核,综合评价,采取分流、交流等方式,来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度、可靠度,打造一支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正规军”。其次,放眼社会,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思想,把优化师资队伍的着眼点投向社会。聘请各行业的精英人物,如德高望重的政府官员、优秀企业家、知名作家、资深记者等,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因为他们不仅有本行业过硬的业务技术和理论知识,更有切身体验和深刻的理性思考,他们一旦走上讲坛,将会把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融合,用切身体验来诠释深奥的理论,印证科学的概括。这要比从书本到课堂,从理论到理论更有效。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带来更多社会信息和行业信息,增加课堂讲授的信息量,缩短高校和社会的距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尽快开展工作作好铺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应是单纯数量的增长,而应是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在此种情况下,创新以往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新时期,高校应该将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因为,只有创新教育管理,才能促进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蒙玲.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45-49.
[2]王雷.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1):117.
[3]陈蓉蓉.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继续教育研究,2000,(0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