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技校语文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与培养

2017-11-14肖慧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肖慧

【摘要】本文从技校语文的教学现状与现今职场要求的反差入手,提出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观点,并阐明如何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与培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与人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68-02

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观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从以往的重知识、重学历转变到现在的重综合素质、重实践技能、重创新精神、重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而这些能力也正是当今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技校语文这门通识课程,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渗透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基础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1/8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水下7/8部分的动机、特质、太多、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一个人职场的成功,正是由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所决定。而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又叫关键能力,是职业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除了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具有普遍性、通用性和可转移性,并在人们的职业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职业核心能力被分为“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八项。笔者认为,与人交流的能力是技校语文工具性的具体指向,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信息处理等能力也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技校语文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充分探索在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二、技工学校语文教与学的现状

技工院校在目前重专业课、轻基础课,重技能、轻素质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一度被“边缘化”。一方面因为职业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没有升学和考证的压力,所以一直不受重视。在技工院校普遍采用“2+1”的学制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仅短短两年,学习任务繁重,专业课的课时安排都十分紧张,往往语文等非专业课程不得不让位于专业课,课时常被削减;另一方面,现在的技校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较薄弱,尤其是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不敢说、说不清,写不出,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且不自信。而这部分学生大都对语文学习有着偏见,认为来技校学习就是学专业技能的,语文课可学可不学,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不听课的、睡觉的、玩手机的、开小差的大有人在。

三、现今职场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

随着现今社会产业结构在不断变化,职业种类的增加和岗位的变化日益加快,知识更新和技术更迭的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和企业对劳动者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用人企业对用人的标准、人才的评价已不再仅凭一直文凭定终身、保终身,因此,“自我学习”成为人的第一能力,是一个人职业制胜的法宝之一;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的实践能力也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重要指标;同时,随着工業4.0时代的深入和发展,信息网络化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加大,“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在职场中越来越被人重视。因此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趋势。

四、技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⒈项目教学法

技校的语文课程的重点不是力求将知识讲得详尽、明白,而是要将知识点融入到能力训练项目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笔者在设计求职这一课题项目教学时,着力从面试的口语表达和求职书面表达两方面入手,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围绕提升学生的面试沟通能力和掌握求职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两大能力目标制定了课程的几项任务,在教师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实践完成个人求职信的写作、面试过程中的自我介绍及“职来职往”综合模拟面试这三大任务。

⒉小组教学

传统的授课模式决定了在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教室的座位排列采用教师与全体学生一对多的方式,学生难以克服对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学习较为被动,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笔者在实践中改变了传统的座位安排方式,让学生分组就坐,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让学生激起团队合作学习、分享、互动,各小组争先创优,共同完成课程任务的热情,对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贯穿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⒊社团和第二课堂

仅靠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模式对学生的训练很受局限,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与课堂教学相比,社团及第二课堂完全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好管理,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班级的限制,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学生因兴趣组成团队,共同完成活动,是有效提升学生“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创造创新”、“自我学习”等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曾指导学生创办学生通讯社团,报道学校的社团活动及校园新闻,运营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些实践,使学生将语文素养的提升充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得以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与人沟通、信息处理、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

⒋愉悦的沟通型课堂气氛

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情感上相互交流,轻松愉快的课堂互动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教师一方面要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的气氛中乐于学习;另一方面,要善于设计和组织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和观点,敢于表达和展示自己。

五、结束语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的课程。在技工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意识地融入和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尤其是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社会能力,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提高语言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实践场所。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社会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

[2]谢劢.技校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探讨
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卫生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多元化考核方式下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践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