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
2017-11-14蒋新丽
蒋新丽
【摘要】 目的:探讨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護理风险干预前)及2016年1-12月(护理风险干预后)两个时段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理风险干预前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按照规范操作及经验实施临床护理常规,护理风险干预后,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组织风险控制护理小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合理的人员配置。比较两个时段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89.23±7.23)分,护理工作满意评分(96.23±2.22)分,高于护理风险干预前的(80.23±9.35)、(89.23±8.33)分;护理不良事件0.16%、护理纠纷0.51%,低于护理风险干预前的0.59%、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较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评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风险事发生率。
【关键词】 护理风险; 管理; 住院患者; 临床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3-0106-02
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可能会发生的对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临床护理风险可被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1],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大量的临床风险事件都发生在护理的过程中,通过良好运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护理工作来说其存在是十分具有必要性[2]。本研究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护理风险干预前)及2016年1-12月(护理风险干预后)两个时段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等临床各病房。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11 958例,男6242例,女5716例,年龄1~93岁;临床护理工作人员216名,
年龄21~59岁,平均(37.56±12.22)岁,护士104名,护师
50名,主管护师59名,副主任护师3名。另有实习护生53名。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12 229例;男6342例,女5887例,年龄1~94岁;临床护理工作人员228名,年龄19~59岁,平均(38.06±13.01)岁,护士89名,护师75名,主管护师59名,副主任护师5名。另有实习护生68名。两时间段住院患者、护理人员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护理风险干预前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按照规范操作及经验实施临床护理常规。护理风险干预后实施下列方法。
1.2.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遵循各项护理章程及操作规范,如查对、交班及分级护理制度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将三查七对落实到护理治疗的每个环节;药物须严格二人核对,规范高危药品的存放,规范执行医嘱,特殊药物使用高危警示标志牌;加强急救物品管理,制定并挂放急救仪器操作程序卡,保持急救物品完好的备用状态,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客观、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护士长落实每天的查房制度,重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1.2.2 组织风险控制护理小组 把科室作为具体单位成立风险控制护理工作小组,组内包括护士长、护理小组组员等,小组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把护理内容划分为消毒监测、病房管理、文件护理及基础护理等,定期开展组内会议,对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加以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2.3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建立合理的护士专科护理和日常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总体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护理风险教育培训护理人员通过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熟练各种急救或新引进的设备使用,掌握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技术等。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相关技能与理论竞赛,对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分层培训及送骨干护理人员外出进修等。
1.2.4 增强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应保持强烈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医院可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向护理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并学会用法律来规范和保护自己;应积极对书写能力展开培训,并综合考虑科室特点,完善护理交待书写标准,护理记录时应避免出现无效记录,必要时还应进行跟踪记录,确保记录的客观、真实性。
1.2.5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 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以便于护士观察;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患者应始终拉紧床栏以防坠床,并将水壶、锐器等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以防烫伤或意外伤害;将常用物品放在行动不便者易取放的位置;在潮湿等处放置防滑标识,并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以防摔倒[7]。
1.2.6 合理的人员配置 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及护理安全,医护比例倒置问题需得到解决,医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机动的调配人员,保证护理安全合理。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护理部对护理人员操作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护理记录书写规范程度等实施考核,评分采用百分制,分值的高低与护理质量成正比);护理不良事件(包括错误用药、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药物外渗、压疮、鼻饲误吸、皮肤损伤、非计划拔管、转运意外、设备故障、输血反应、跌倒、坠床等);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通过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实施百分制)。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dprint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89.23±7.23)分,护理工作满意评分(96.23±2.22)分,高于护理风险干预前的(80.23±9.35)、(89.23±8.33)分;护理不良事件0.16%、护理纠纷0.51%,低于护理风险干预前的0.59%、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造成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较多,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护理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并发症控制不当原因,下面详细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因素:(1)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理论知识匮乏,操作经验不足,缺乏处理问题能力,无法处理应急抢救或者特殊事件等,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3];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易忽视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各种隐患和风险因素,患者出现意外时,难以理性处理;过量工作负荷使护理人员不能热情工作,对患者缺乏耐心,服务态度差[4]。(2)护理管理不完善,缺乏科室管理标准,存在安全隐患;对潜在的风险缺乏预见性,未制定严格的护理人员定期专业技能考核制度;病房环境管理不当[5]。(3)患者方面,患者病史较长、病情反复发作、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较差、不良心境等[6],容易将不满和怨气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激发护患纠纷。
风险管理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运用主要是针对患者、药物、医疗设备、环境、护理流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加以管理[7],通过对各个影响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评估和识别,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管是对于医院还是对于患者来说都是十分具有必要性[8]。从医院方面来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即能够有效提前规避风险,又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服务,这不仅是护理管理的原则所在,也是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的体现,且在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医疗体制上的漏洞和缺陷,从而对其进行完善和规范,也是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的推动力[9],从患者方面来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让患者得到更妥善的保护和护理,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保障患者生活质量[10]。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89.23±7.23)分、护理工作满意评分(96.23±2.22)分,高于护理风险干预前的(80.23±9.35)、(89.23±8.33)分;护理不良事件0.16%、护理纠纷0.51%,低于护理风险干预前的0.59%、1.07%(P<0.05)。
综上所述,住院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在护理实践中,相关护理人员必须高度保持警惕意识,做好患者住院期间全程护理质控工作,根据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防止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鑫利,风险管理流程联合三级护理管理预防高龄患者跌倒/坠床事件[J].贵阳中医学院學报,2013,35(6):267-269.
[2]宴奕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4(12):99-100.
[3]张娟.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实现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32(31):262-263.
[4]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杂志,2015,34(5):21-22.
[5]钟晓红,张雪英.风险管理在护理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4):1862-1863.
[6]翁瑜玲,张晓红,饶钒.风险管理在NICU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9):108-109.
[7]赵丽丽,顾伟鹏,陈梦婷.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4):104-105.
[8]刘美玲,吴秋霞,袁秋影.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技巧[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5):487-488.
[9]王燕,香燕,王海云.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医学装备,2010,23(5):84-86.
[10]李海丽.护理风险因素及风险防范[J].吉林医学,2012,33(21):4692-4693.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