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

2017-11-14张淑芳张智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

张淑芳++张智霞

【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吞咽训练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吞咽训练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以参照组实施的基础上增加吞咽训练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在治疗后得到显著的提高,较之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结果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吞咽训练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实现吞咽功能的尽快恢复。

【关键词】吞咽训练;吞咽障碍;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3..02

脑卒中病症在临床中会给患者带来吞咽功能障碍,极易在进食中发生呛咳,进而引发患者发生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临床中关于恢复脑卒中吞咽功能的治疗有针灸、康复训练等方法,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性吞咽障碍。对此本文就选取的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脑卒中吞咽训练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脑卒中病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经过颅脑CT检查证实;均有显著的进食和饮水吞咽困难症状。将选取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6±3.41)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6~32分,平均评分(29±1.54)分;观察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7±3.64)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7~32分,平均评分(29.5±1.44)分。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内容有对患者颅内高压的控制、血压、抗血小板等管理。观察组患者以参照组实施的基础上增加吞咽训练方法,具体实施内容为下: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部位主要为口腔和咽喉,在吞咽训练中主要以影響吞咽功能的肌群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在患者无显著脑出血症状、神智清醒且沟通无任何障碍时,则可以开展吞咽训练,具体实施的内容大致分为基础训练以及摄食训练。(一)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患者吞咽肌群运动能力的训练和协调性训练,该方法由于不使用食物开展训练,进而不会发生误吸、窒息风险。①开展每天2次,持续10分钟的发音训练;②开展每天三餐前持续5分钟的对患者的口、舌、唇以及下颌的肌力强化训练,指导患者作舌前伸、后缩。侧方按摩口颊等主动活动。也可以用湿纱布将舌头裹住引导其开展个方向的活动。③借助口轮匝肌训练、咽喉运动训练、舌运动训练等方法开展有效的吞咽基础训练,一周训练5天,每次均持续30分钟,共开展4周的训练。(二)摄食训练是以基础训练基础上开展的吞咽肌群刺激训练,有助于实现对患者进食状况的改善。主要训练内容为:对患者开展饮食指导,从流质食物、半固体食物向固体食物的逐渐转变,训练难度也应先简单后复杂。训练次数应每天进行2次的训练,每次均持续45分钟,共开展四周的训练。同时在开展摄食训练中,结合不同患者所指定的摄食训练方法,对进食体位的选择、食物、吞咽技巧给予相应的科学指导,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进食环境,不应在患者进食过程中直接打断进食过程,开展先观摩训练,然后在进食结束后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有助于患者能够对吞咽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一个直观的感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其中洼田饮水试验是对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叮嘱患者保持端坐体位,让其饮用30毫升的温开水,观察患者饮水需要的时间和呛咳情况,将评估结果分为5级,等级越高表示吞咽功能障碍严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使用电视X线透视进行检查,叮嘱患者保持直立体位,并将视线直视前方,观察和记录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洼田饮水试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结果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观察组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情况中,舌骨上移为(16.61±3.86)mm,舌骨前移为(12.16±3.61)mm,甲状软骨上移(21.51±6.19)mm,甲状软骨前移(4.54±1.88)mm;参照组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情况中,舌骨上移为(14.01±3.71)mm,舌骨前移为(3.78±2.48)mm,甲状软骨上移(18.23±5.16)mm,甲状软骨前移(3.29±1.38)mm,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t值分别是3.0328、11.945、2.5418、3.3473,P值分别为0.0033、0.0000、0.0131、0.0013)。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吞咽功能障碍,具体来讲是指患者在进食过程中,不能将食物从口腔送入胃部。吞咽是机体反应中最复杂的一项躯体反射,完整的一套吞咽动作需要口腔、咽、喉和食管之间的有效协调和配合。患者在发生吞咽功能障碍时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脱水等症状,严重时会因窒息直接导致死亡。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开展积极的吞咽训练。

本次对选取的研究对象开展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显效率为74.4%,较之常规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情况中各指标改善情况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吞咽训练取得以上积极疗效的的原因有:吞咽训练围绕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展开,通过每天有序的科学训练指导,将患者丧失运动功能的组织在系统的训练中逐步的恢复正常的运动。同时在基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存在的风险性因素,给予其一个安全性较高的进食环境。此外,该训练在全面分析了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肌群无力的原因,将训练重点以患者的舌、唇、咀嚼肌等肌肉群开展科学的运动控制,在每日定期适量的运动训练中,有效的防止了吞咽肌肉群的萎缩,进一步实现了肌肉群训练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参考文献

[1] 尹伟华,郭永禄,郭 锐,等.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2,27(3):194-195.

[2] 张盘德,姚 红,周惠嫦,等.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989-993.

[3] 楼巍敏,邢 欢,林 坚,等.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对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6,15(5):413-415,418.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脑卒中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持续负压吸引防止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临床研究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意义研究
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