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11-14王志兵
王志兵
初中是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全面适应初中教学节奏.在此基础上,八年级新增物理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做好启蒙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是学生整个物理学习生涯中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学好初中物理是至关重要的.物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一开始因为知识点相对简单,在学习时会很轻松,也会很感兴趣.随着课程的不断加深,加上其生涩的概念,会使学生越来越调动不起学习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从一开始做好学生的启蒙工作,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其实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只不过整理成规范的文字在课本上呈现出来,从而不会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例如,在讲“参照物”时,课本上简短的语言,就把参照物的概念概括出来.对于刚刚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概念好理解,并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参照物概念,掌握参照物的知识点,我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另一个学生在讲台下面走动或者是站立,让其他学生判断这两个学生以彼此为参照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在刚开始时,学生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我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越来越全面,并能正确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亲身体验后,我又举例说明我们周围存在的事物的相对状态,加深学生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生活的周围找例子,使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蒙了学生的物理学习.
二、利用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物理学习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辅助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概念相对较多,章节之间联系紧密,知识点环环相扣.学生有时会因为一个小知识点的疏漏而造成后面知识点的学习困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电路”时,虽然我反复讲解通路、短路、断路这些概念,但是学生还是搞不懂短路和断路,在做题中会混淆概念,错误率较高.为了使学生清楚理解这些概念,我鼓励学生用小灯泡自己连接线路.在接好线路后,我依次演示出现短路和断路时小灯泡的情况.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在看我操作结束后,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不断反复练习短路、断路的线路情况.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学生基本掌握了出现短路和断路时线路的情况.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他们动手操作,相互请教,互相指正错误,共同提高.营造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学习物理的情绪越来越高涨,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小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自我主观意识较强,小组讨论的形式,正好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条件.小组讨论的课堂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组讨论,在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力”时,有些学生对受力分析掌握得不好,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学习能力较高和学习能力相对不高的学生.这样的小组划分,能使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小组划分好后,学生积极讨论,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分析,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不时补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找到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我更加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世界上没有差学生,只有不会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做好启蒙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讨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