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应用

2017-11-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量表护理人员

张 可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应用

张 可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目的探索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孤独症患儿,将患儿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各有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比两组患儿的PEP-3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沟通评分(29.64±10.64)分、体能评分(30.14±5.69)分、行为评分(32.69±4.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孤独症患儿康复中效果显著。

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图片交换沟通

孤独症属于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行为异常、喜爱独处,在临床上又称之为自闭症,早期主要表现为行为刻板重复、兴趣范围狭窄、交流障碍等,为防止患儿病情恶化,应及时给予相应干预方式,而经多项研究证明,图片交换沟通在孤独症患儿中具有一定护理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交流障碍等症状[1]。为了证实此类研究,本文旨在探索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有效性,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择120例孤独症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研究患儿进行抽签分组方式,分别为观察组(图片交换沟通系统: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所有患儿均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患儿;②排除先天性沟通障碍患儿。入选标准:①患儿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书面同意书;②患儿对实物和图片有一定认知能力。观察组患儿平均年龄为(6.84±2.47)岁,26例为男性患儿,34例为女性患儿。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为(7.94±1.35)岁,27例为男性患儿,33例为女性患儿。观察组孤独症患儿和对照组孤独症患儿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以日常生活活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对患儿进行更衣训练、摄食训练、晨晚间护理、清洁护理、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护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主要由患儿家属和医务人员配合完成,共分为3个阶段,每天进行30 min相关训练,每周5次,主要内容包括:①第一阶段:护理人员应事先通过患儿或其家属了解患儿的兴趣、喜好,再准备相应的物品,比如玩具车、动画贴纸、洋娃娃等,早期可准备一个食物和相应的一张图片,如香蕉,当患儿想要香蕉时,可由患儿家属协助患儿拿起香蕉图片,并将其交给护理人员兑换,此项锻炼中无需过多语言,可反复进行练习,直至患儿能够主动将卡片交给护理人员为止。②第二阶段:将患儿感兴趣的涂片黏于沟通册中,当患儿想得到相应物品时,必须从沟通册中拿出相应图片,其可调动患儿主动性,而当患儿成功拿到相应图片后,需找到护理人员,并亲手交给护理人员手中,便可换得相应食物。其可有效促进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③第三阶段:将图片数量加至两张,其中一张为患儿喜爱的物品,而另一张放于沟通册中,当患儿想得到相应物品时,必须走到沟通册摆放位置,选择一张相同的图片,将其一起交给护理人员方可换得食物。待患儿此步骤逐渐适应后,可适当增加图片数量,缩小图片尺寸,增加寻找难度。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PEP-3量表评分,其主要是由行为、体能、语言三大方面组成,包括172个小项,分数越高说明患儿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对比值存在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PEP-3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PEP-3量表评分(x-±s)

3 讨 论

孤独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可伴有多种功能障碍,经研究统计,80%的孤独症患儿均存在语言障碍,而语言运用能力缺陷和语言理解能力缺陷是孤独症患儿主要的症状之一,对此应加强与患儿之间的交流,从而激发患儿沟通欲望,提高患儿社会适应能力[2-3]。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类护理模式,其通过对患儿进行阶段性护理,可教会患儿如何运用图片交待自我想法和意愿,从而达到沟通目的。在第一阶段中,通过选择患儿喜爱的物品,可诱导患儿参加互动,从而调动患儿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通过第二阶段,可使患儿慢慢适应图片交流状态,从而促使患儿保持健康、乐观心态完成训练,通过第三阶段可促使患儿适应当下环境,从而达到训练效果,三个阶段的实施可提高患儿沟通自发性和适应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应控制训练次数和时间,避免患儿产生厌烦心态,从而影响护理效果[4-5]。

总而言之,对孤独症患儿实施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可提高患儿语言沟通能力和PEP-3量表评分,从而促使患儿回归正常交友圈,所以其干预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1] 胡晓毅,范文静.运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改善自闭症儿童需求表达及攻击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21(10):40-45.

[2] 杨甜,禹东川.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社交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J].中国康复,2016,31(1):34.

[3] 周子琦,程茜.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及语言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9):1075-1079.

[4] 李睿,金凯乐,李冠彬等.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应用于孤独症护理的个案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5(9):63.

[5] 杨丽民.运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3,22(2):57-59.

R473.72

B

1671-8194(2017)28-0230-02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量表护理人员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