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

2017-11-14孙家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后遗症肌力偏瘫

孙家琴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1200)

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

孙家琴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120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综合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观察患者偏瘫肢体肌力功能恢复状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后,获得完全恢复效果的患者有20例,占总数的20.00%;获得较好恢复治疗效果的患者有31例,占总数的31.00%;获得一般恢复治疗效果的患者有35例,占总数的35.00%;采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仍然未能好转的有14例,占总数的14.00%。此外,所有患者在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78.00%(78/100)。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同时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比较高。

脑卒中;肢体偏瘫;康复训练护理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老年人出现脑卒中的比例越来越高[1]。脑卒中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家庭经济负担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往往会产生诸多的后遗症,其中肢体偏瘫则是较为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之一。如何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适应能力则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可以采用康复训练护理疗法来进行综合治疗,但当前医学学术界对该疗法应用效果的报道还相对缺乏[2]。我科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对具体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偏瘫肢体肌力均不能进行任何活动,排除存在恶性肿瘤、药物过敏、患有精神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病症的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55.5~85.5岁、平均年龄为(68.74±1.5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1±1.41)年;体质量指数21~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59±2.16)kg/m2。

1.2 方法

1.2.1 肢体康复训练: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均在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神志清醒,同时呼吸、血压等指征平稳1周左右时开始,训练频率为1~2次/天、30 min/次为宜;在进行训练时,循序渐进很重要,训练时间应由短至长,强度应由弱至强;上肢训练主要为增强手部的握力,下肢训练则以提高负重行走能力为主;在康复训练中,主要以患者的自我运动为主,被动及助力运动仅作为辅助训练。护理过程中发现,一方面由于患者肢体部位的恢复能力不同,下肢更容易恢复,所用恢复时间更短;上肢则比较难恢复,且需要时间更长,同时也较下肢更容易水肿。另一方面上肢的较长恢复期,更易造成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对上肢恢复(如肩关节)更加不重视,导致其上肢关节挛缩,进一步加重治疗的困难性,故在日常康复训练中除了常规护理外,应更加注重对患者上肢肌肉和关节(如肩关节)的按摩和训练。如在肩关节下垫一个薄枕,上肢摆放于外展位;前臂放置于中立或悬后位置处,掌心上方放置,手指微微弯曲;肘关节进行屈曲、伸直的交替运动。同时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式以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即采用中医穴位按摩的方式辅助护理,如对上肢的肩骼、合谷等,下肢的照海、解溪、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增大肘关节、踝关节以及趾关节的活动程度而促使所在肢体部位的恢复。当患者处于轻瘫或不完全性瘫痪的恢复期时,应鼓励其尽早下床进行搀扶或工具辅助的行走训练,该训练可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需要注意的是上肢发生水肿时,最好不要热敷以免发生烫伤。

1.2.2 体位康复训练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防止其发生肢体痉挛、软瘫是体位康复护理的重点。患者在卧床时应采取患侧卧位的方式,该卧位患侧肢体在下,健侧肢体在上,也是患者最重要的卧式,使受损肢体早期受压,增加肢体感觉刺激,有利于缓解抑制痉挛的发生。肩甲及肩关节外展并放置于上旋位,同时下方需垫一小枕头;手肘、手腕伸直放置,并在腋下置一枕头使上肢保持外展位,肱三头肌腱处可放一靠垫使其受到一定压力刺激增强其恢复能力,前臂旋后或中立,拇指外放,手心放置一细软物体防止手指弯曲过度。下肢患侧的髋关节轻微向后伸展,膝关节微曲,健侧位的下肢关节屈曲。髋侧后可放置一枕头,防止骨盆向后倾斜及大腿外展,该侧卧位可使患侧髋部位伸直,防止髋后伸受到限制。而膝关节微曲可预防小腿受压而导致足屈加重的症状。健侧卧位也是脑卒中患者常用的侧卧位,该卧位患侧在上方,健侧在下方,患者侧卧时将枕头平放于前胸位,患侧肢体肩部向前伸,上臂伸展置于枕上,肘关节伸展,手指处于伸直状态,切勿垂腕。在患者的下肢部位放置枕头,髋关节内旋,膝盖、脚背微曲,头部最好低枕或不枕,该卧位可使患侧躯干向健侧伸展,从而有效抑制紧张性颈反射的发生。

1.3 评估标准[3]:本文从患者偏瘫肢体肌力功能恢复状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等角度来进行评估。其中偏瘫肢体肌力功能恢复状况分为:完全恢复,是指患者的肌力正常且运动自由;较好恢复,是指患者的肌力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且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一般恢复,是指患者的肌力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且具有简单的运动能力;无效,是指患者的肌力状况未改善或出现恶化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l9.0进行统计学处理,双侧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偏瘫肢体肌力功能恢复状况: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后的偏瘫肢体肌力功能恢复状况见表1。其中,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后,获得完全恢复的患者有20例,占总数的20.00%;获得较好恢复的患者有31例,占总数的31.00%;获得一般恢复的患者有35例,占总数的35.00%;采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仍然未能好转的有14例,占总数的14.00%。

表1 偏瘫肢体肌力功能恢复状况

2.2 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所有患者在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后,有7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对护理过程及效果满意,则本研究中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78%(78/100)。

3 讨 论

在脑卒中所引发的多类型后遗症中,肢体偏瘫最为常见,其恢复过程十分缓慢甚至是有可能终身无法恢复。但合理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对偏瘫肢体的恢复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是行之有效的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案[4]。

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早期主要为运动按摩,即依据患者的偏瘫程度对其身体关节进行有效的按摩,长时间的反复按摩可帮助患者形成接近于正常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再进一步通过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最终可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5]。本研究显示,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治疗后,获得完全恢复效果的患者有20例,占总数的20.00%;获得有效治疗的患者有86例。而在研究不同肢体康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疗效程度时,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判断指标。所有患者在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78.00%(78/100)。学者沈霞超在其研究中也指出通过科学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极大的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概率[6]。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同时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比较高。

[1] 胡渊.脑中风后遗症偏瘫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11):57-58.

[2] 王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6):63-64+68.

[3] 王莉.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3):240-241.

[4] 付中应,李向荣,吴清明,等.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15):59-61.

[5] 高璐璐,陈云.中医护理技术在脑梗死恢复期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4):63-64.

[6] 沈霞超.脑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7):746.

R473.74

B

1671-8194(2017)28-0224-02

猜你喜欢

后遗症肌力偏瘫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春天的“后遗症”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