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价值

2017-11-14汪秀玲陈高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影像学

程 丽 汪秀玲 徐 凯 陈高红 马 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价值

程 丽 汪秀玲 徐 凯 陈高红 马 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拟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与扩散加权成像,记录诊断效果。结果40例患者胰腺组织的ADC与rADC值分别为(1.22±0.21)×10-3mm2/s与1.62±0.34。40例患者MRI诊断为慢性胰腺炎32例,经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为慢性胰腺炎34例,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94.1%和100.0%。结论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具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都比较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扩散加权成像;慢性胰腺炎;影像学特征;ADC值

慢性胰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具有进展快、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增加与饮食习惯及结构的变化,慢性胰腺炎在我国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2]。现代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为十二指肠液、胆汁回流到胰管等强烈刺激,致胰腺外分泌突然增高,引发疾病的发展[3]。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具有无放射伤害、可反复检查、经济、简便等优点。MR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利用水分子的无规律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来反映病变组织的情况[4]。本文具体探讨了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拟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患者40例,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年龄20~8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53.88±3.3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2.85±2.16)kg/m2;平均病程为(1.42±0.45)个月;临床表现:发热32例,恶心24例,呕吐33例;生活行为:吸烟14例,饮酒28例。

1.2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选择用GE Signal Excite HD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体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增强扫描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2 mL/kg),采用Ulrich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2.0~3.0 mL/s,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与扩散加权成像。MR平扫常规序列包括: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2WI,横断面采用屏气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T1WI、呼吸触发及脂肪抑制(FS)的快速自旋回波T2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肝脏容积快速三维成像序列(LAVA序列),常规横断面扫描(包括动脉期、门静脉期,实质期,必要时延迟期扫描),门静脉期辅以冠状面。在扩散加权成像中,选择相控阵线圈横断位扫描,定位线同平扫,采用屏气的轴位DWI序列(DW-EPI序列),b值取600 s/mm2;重复时间1200 ms;回波时间Minimum;NEX 4;FOV 40 cm×40 cm;矩阵128×128;层厚8 mm;间隔2 mm。

1.3 观察指标: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意见不一致时,由另一位主任医师做出最终的诊断作为分级诊断。记录所有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DWI检查后产生的ADC图采用Dynamic ADC软件进行校正,由一名影像科有经验的医师对ADC与rADC值进行测定,其中后者的计算公式为:rADC=病灶ADC值/临近正常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计算机EXCEL软件与SPSS20.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对比为t检验与卡方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常规MRI表现:40例患者中MRI诊断为慢性胰腺炎32例,检出率为80.0%,MRI特征主要为胰腺形态可不规整,胰腺呈轻-中度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边缘光滑、清晰或模糊(图1),亦可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萎缩,胰管不同程度扩张,胰腺钙化(图2)。

2.2 DWI的ADC与rADC值:经过测定,40例患者胰腺组织的ADC与rADC值分别为(1.22±0.21)×10-3mm2/s与(1.62±0.34)。

2.3 MRI诊断价值:40例患者经过病理判定为慢性胰腺炎34例,为此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94.1%和100.0%。见表1。

表1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价值(n)

3 讨 论

胰腺主要由腺泡、导管组成,结缔组织将胰腺分为许多小叶,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导管行就走于此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内。慢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腺泡萎缩,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间质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胰管上皮增生、磷化等。常见临床症状体征有上腹部明显的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等。因胰腺位置深,胰腺穿刺引起的并发症严重,胰腺组织获取困难等因素,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诊断困难,首发往往需3~5年后才可检出,确诊时间需要更长。慢性胰腺炎在早期预后比较好,以胰腺水肿为主,病程呈自限性[5];但是随着病程的发展,有部分患者可伴随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及局部并发症的形成,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死亡。

图1 男性,36岁,慢性胰腺炎,胰腺体尾部局限性肿大,轮廓欠光整,边缘模糊,增强后呈动脉期呈轻度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强于动脉期。DWI呈稍高信号,ADC值与rADC值分别为1.32×10-3 mm2/s与1.62。

图2 男性,58岁,慢性胰腺炎,胰腺弥漫性萎缩,轮廓不光整,边缘模糊,胰管明显扩张,增强后胰腺实质呈轻度强化,DWI呈稍高信号,ADC值与rADC值分别为1.13×10-3mm2/s与1.52。

随着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MRI检查已成为影像学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经济、简便、准确性高等特点,也被经常用于慢性胰腺炎诊断,快捷、方便。DWI是利用MRI的特殊序列观察活体组织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反映正常与病变组织的空间结构变化,诊断疾病[7]。ADC是反映DWI图不同方向上水分子自由扩散的速率和范围,从理论上分析,疾病的恶性度越高,分子扩散更加受限,会导致ADC值更易波动。ADC值的大小通常与单位组织密度、血供程度、纤维含量及生理运动有关,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ADC值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本研究显示40例患者胰腺组织的ADC与rADC值分别为(1.22±0.21)×10-3mm2/s与(1.62±0.34)。40例患者MRI诊断为慢性胰腺炎32例,经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为慢性胰腺炎34例,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94.1%和100.0%。其中rADC值能使ADC值标准化,消除个体生理因素、不同图像之间、机型、扫描参数以及序列对ADC值的影响[8]。由此可见,正常胰腺组织和慢性胰腺炎组织在扩散能力上是有差别的,通过DWI检测ADC值对慢性胰腺炎患者的鉴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胰腺炎具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都比较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 罗旺启,蔡卫东.增强CT、MRI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分级中的诊断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3):545-546.

[2] 吴莹莹.CT或MRI技术应用于胰腺假性囊肿的文献计量学[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155.

[3] 朱利飞,王莲英,陈英,等.急性胰腺炎患者超声表现与CT表现对比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1):25-26.

[4] 王泽锋,王海军,张俊晶,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及MRI影像学特征与诊断[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1):95-101.

[5] Cocota I,Badea R,Scridon T,et al. Ischemic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pancreatic pseudocyst in a patient with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nd generalized atheromatosis - case report[J].BMC Gastroenterol,2015,15(1):35-36.

[6] 卢薇薇.超声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探查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6-26,27.

[7] 李春宏,胡可明,苏凯.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156-158.

[8] 程军.重症胰腺炎的CT与MRI特点及诊治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4):98-100.

R576

B

1671-8194(2017)28-0161-02

猜你喜欢

胰腺炎胰腺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胰腺超声检查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