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治疗患者高钾血症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7-11-14何建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高钾血症肾脏病显著性

华 琴 何建强 高 敏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江苏 镇江 212000)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治疗患者高钾血症的预防效果分析

华 琴 何建强 高 敏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江苏 镇江 212000)

目的观察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治疗患者高钾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慢性肾脏病门诊接受非透析治疗的6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钾血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高钾血症发生率为19.35%,两组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0.97%,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预防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参考借鉴。

护理干预;慢性肾脏病;高血钾症;预防效果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患者经非透析治疗时,极易并发高钾血症[1],需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高钾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对骨骼肌或心脏的抑制,具体包括手足麻木、四肢无力、神志恍惚、肌肉酸痛,面色苍白及心律不齐等。高钾血症如未及时进行干预,则将诱发心脏骤停,甚至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降低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治疗患者合并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对患者开展有效地健康宣教尤为必要。自2015年以来,我科针对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治疗患者高钾血症的预防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相关经验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慢性肾脏病门诊接受非透析治疗的6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19例(61.29%),女性12例(38.71%),年龄范围为23~89岁,平均年龄为60.10岁。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分析,多囊肾3例(9.68%),冠心病2例(6.45%),慢性支气管炎1例(3.23%),高血压2例(6.45%),糖尿病9例(29.03%),原因不明14例(45.16%)。对照组中,男性19例(61.29%),女性12例(38.71%),年龄范围为23~90岁,平均年龄为61.81岁。其中,多囊肾1例(3.23%),冠心病1例(3.23%),慢性支气管炎1例(3.23%),乳腺癌术后1例(3.23%),高血压4例(12.90%),糖尿病8例(25.81%),原因不明15例(48.37%)。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自愿参与本研究。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等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

1.2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需符合如下标准,包括:①经诊断为慢性肾脏病[2];②未采用透析治疗;③排除合并有急性、慢性感染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病患者。

1.3 对照组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措施包括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建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慢性肾脏病分期、原发病情况,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等。并采取口头宣教的方式,向患者传递高钾血症的临床危害及饮食注意等。

1.4 观察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强化健康教育模式,除建立患者档案和口头宣教外,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就诊时发放相应的饮食注意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告知患者限制摄入钾含量高的食物,如香蕉、凤梨、橘子、海带、韭菜、薯类、豆类、坚果、巧克力,咖啡及碳酸饮料等。在食用蔬菜前,应在沸水中略煮一会,以去除部分钾。针对解冻的肉类,应用沸水浸烫后再予以烹制。

除发放宣教材料外,护士还通过播放患教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传递相关知识,宣教内容包括高血钾血症的基本知识及防治措施等。如应告知患者谨遵医嘱,避免盲目用药,尤其应慎用氯化钾,青霉素钾盐及中成药等钾含量高的药物。应适当进行运动锻炼,防止发生便秘等问题,每日排便次数最好为两次。但值得注意的是,运动锻炼不可过于剧烈,防止肌肉细胞遭到破坏,以致分泌大量钾进入血液,诱发高钾血症。

定期予以电话随访,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也对高钾血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告知家属应对患者的患病情况及饮食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钾水平。针对出现体虚乏力,口舌麻木,尿量减少及肌肉酸痛等症状患者,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病情,酿成不良后果。

1.5 效果评价:观察两组患者高钾血症(血钾水平>5.50 mmol/L[3])的发生情况,并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研。评价标准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等,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钾血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发生率为19.35%。经过比较,两组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患者满意度:两组患者满意度见表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0.97%。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高钾血症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症状,多由慢性肾脏病本身,饮食摄入及治疗药物等因素所引起。钾摄入量增多是诱发高钾血症的重要原因,如大量进食钾含量高的食物或药物,则将提升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以服用中药为例,因中药材主要来源于动植物,部分药材钾含量较高,患者一旦服用,易造成血钾升高[4]。此外,肾脏是机体排泄钾的主要场所,伴随患者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尤其是针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由于钾排出量减少,也可诱发高钾血症。慢性肾脏病患者多会采用ACEI/ARB类药物进行治疗[5],该类药物对醛固酮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进而易造成血钾水平升高。

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措施,以预防高钾血症的发生。在宣教过程中,尤应注意饮食控制,以减少钾的摄入。但在护理实践中,我科发现单纯的口头宣教难以取得理想的预防效果。为强化患者及家属对高钾血症的重视,提高他们对疾病和预防措施的认识,我科开展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发现患者反馈效果较好。该模式可有效预防高钾血症的发生,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参考借鉴。

[1] 赵锋.聚苯乙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20):3120-3122.

[2] 顾乡,方向华.老年人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和分期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5):556-559.

[3] 王翔宇,马丽云,苗芸.高钾血症治疗机制及最新进展[J].器官移植,2017,8(1):10-14.

[4] 刘秀书,杜倩,尹世强. 慢性肾衰患者服用中药导致高血钾2例报道[J].天津药学,2015,27(2):55-56.

[5] 鲍云非,王兰,左力.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的易发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4):4232-4233.

R692

B

1671-8194(2017)28-0154-02

猜你喜欢

高钾血症肾脏病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的管理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高钾血症也是一种慢性病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角色扮演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高钾血症为例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