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青光眼诊断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视野检查的临床比较

2017-11-14李雪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青光眼光学视野

李雪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特检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早期青光眼诊断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视野检查的临床比较

李雪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特检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探究对比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视野检查进行早期青光眼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早期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以及视野检查。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将视野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以假阳性率以及假阴性率<15%判断结果可靠。结果观察组颞上方RNFL阳性率为96.6%、鼻上方为64.4%、颞侧为50.7%、颞下方为95.4%、鼻下方为68.2%,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视野检查而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但视野检查仍是眼科检查的重要方法,其对青光病程煎煮以及后续随访等均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视野检查;早期青光眼;诊断

近年来有相关研究发现青光眼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该病症不仅会导致患者视觉受损,甚至可能造成患者失明[1-2]。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并予以积极治疗是延缓青光眼疾病进展、减轻该病症对视觉造成损伤的关键。目前临床诊断青光眼多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以及自动视野检查法(SAP)进行,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早期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比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视野检查进行早期青光眼诊断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早期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以及视野检查。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将视野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66例早期青光眼患者中39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为(59.7±3.4)岁。其中37例为双眼患病,29例为单眼患病。纳入标准:①裸眼视力在0.8。②眼压低于2.80 kPa。③无青光眼家族史。④未患有其他内眼以及神经疾病。所有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及方法,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①视野检查方法:采用自动视野检查仪已经在暗室适应20 min左右的受检者进行检查,依据屈光状态对其进行视力矫正。视野检查采取中心30°范围内的59个检查点,记录各视野内的缺损病例数,并进行阳性率计算。②OCT检查方法:采用德国ZEISS公司生产的Spect-ralis OCT检查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扫描深度设定为2 mm,对患者以视盘中心为中心点,进行直径为3.4 mm的圆周环形扫描,在进行检查的时候患者采取坐位,并将下颌放置于下颌托上,依据患者情况调整眼部位置,使用内注视的方法,背景光设定为红色。受检者可看到扫面图形,检查人员透过监视屏观察受检者的注视情况以及扫描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焦点。记录3幅典型图像,并利用相关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并计算RNFL损伤情况,记录异常病例数,计算阳性率。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法,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颞上方RNFL阳性率为96.6%、鼻上方为64.4%、颞侧为50.7%、颞下方为95.4%、鼻下方为68.2%,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颞上方、鼻上方、颞侧、颞下方、鼻下方RNFL阳性率的对比

3 讨 论

青光眼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眼科疾病类型之一,该病症的病情发展相对较快且危害性较大,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失明,甚至有可能在急性发作期的48 h内就会导致患者完全失明,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青光眼已经成为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眼病之一,中老年人的发病率相较于青年人而言略高[3-4]。曾有相关研究显示青光眼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视乳头改变,该项特征也是临床诊断早期青光眼的主要依据。而且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在视野损害之前青光眼的视乳头损害以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情况就已经发生[5-6]。青光眼病理损害可表现为视盘形态的改变以及RNFL(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厚度的改变,多数学者认为RNFL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评价青光眼的敏感指标。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有效显示出视网膜的断面结构,从而获取RNFL的绝对厚度,该种检查方法不仅分辨率高、敏感性强,而且重复性好,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7]。曾有相关研究对比了10例正常人与10例青光眼患者的ICC值,结果分别为0.56以及0.52,研究证明具有可重复性[7]。另有学者的研究结果分别对正常人与青光眼患者采取OCT仪进行RNFL厚度的检验,结果发现正常组的全周平均RNFL厚度CV值约为7.2%,而青光眼患者的CV值则约为3.5%,其中尤以鼻侧的RNFL变化较大,CV值显示约为27.8%[8]。上述研究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也有一定体现:观察组颞上方RNFL阳性率为96.6%、鼻上方为64.4%、颞侧为50.7%、颞下方为95.4%、鼻下方为68.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笔者通过研究以及查找资料发现视野检查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性虽相对较差,但该种检查方法仍然是临床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方法。其可有效发现视路某个部位的病变,并可对病变进行定位以及定量分析,因此临床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推荐临床进行青光眼检查时可适当联合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以及视野检查,以便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相较于视野检查而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但视野检查仍是眼科检查的重要方法,其对青光病程煎煮以及后续随访等均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1] 季保玲.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1019-1021.

[2] 刘虎,陆莎莎,朱承华,等.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2):73-75.

[3] 黄丽娜,Schuman J,Wang N.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组织形态学检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比较[J].中华眼科杂志,2014,51(3):188-193.

[4] 曹东,贺翔鸽,刘莛,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5-18岁国人正常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671-672.

[5] 刘杏,凌运兰,周文炳,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定性和定量检测[J].中华眼科杂志,2013,13(11):420-424.

[6] Lemij HG,Reus NJ.New developments in 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for glaucoma[J].Curr Opin Ophthalmol,2015,23(19):136-138.

[7] 葛坚,骆荣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17):331-335.

[8] 胡洁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5):65-68.

R775

B

1671-8194(2017)28-0114-02

猜你喜欢

青光眼光学视野
青光眼问答
滑轮组的装配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居· 视野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
视野
光学遥感压缩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