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2017-11-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胆管癌黄疸胆管

杜 捷

(江苏省徐州市矿山医院影像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杜 捷

(江苏省徐州市矿山医院影像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断的30例疑似阻塞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并应用对比剂进行增强性扫描,数据传送到指定工作站后,曲面重建成像,分析螺旋CT病理诊断结果、CT胆管结石检查结果以及CT胆管癌检查结果。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确诊阻塞性黄疸29例,CT诊断出27例,诊断准确率93.10%,漏诊率3.44%。其中胆管结石17例(58.62%),胆管癌6例(20.68%),胰头癌3例(10.34%),胆囊癌1例(3.44%),壶腹癌1例(3.44%);本组胆管结石17例,结石有27枚。6枚混合密度性结石、4枚低密度性结石以及14枚高密度性结石,2枚软组织密度结石,1枚胆汁密度性结石漏诊;胆管癌6例,其中肝门部位胆管癌3例,肝外胆管癌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于阻塞性黄疸诊断具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为临床常见病,胆道系统遭致阻塞时,患者胆汁排泄遭到阻碍致使胆红素流回血液中,继而引起黄疸,梗阻位置可在肝外或是肝内,分不完全性与完全性梗阻[1-2]。目前多予以疑似阻塞性黄疸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以及对比剂增强性扫描,为明确多层螺旋CT诊断以及对比剂增强性扫描的诊断结果,研究针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选取的30例疑似阻塞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研究,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断的30例疑似阻塞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并应用对比剂进行增强性扫描,女14例,男16例,年龄34~76岁,平均(49.73±5.64)岁,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皮肤瘙痒、皮肤黄染以及不同程度脂肪泻。

1.2 方法:叮嘱患者检查前的8 h严禁饮食,并在扫描前饮用600 mL清水,促使肠胃道维持充盈。使用西门子16排多层螺旋CT机,其扫描参数设置为:螺距1.0、层距5 mm、层厚5 mm、8层/0.8 s、130~200 mAs、130 kV。从肝顶扫描直到胰头下方位置,扫描时患者需屏住呼吸,一次性完成扫描,并应用100 mL血管对比剂,注射流速控制在3~3.5 mL/s,重建肝实质期的图像,获取(ASI)轴面源像,之后将数据传送到指定工作站,实行后期处理,曲面重建成像,对CT阈值进行调整,以最佳值展示病变与胆管。

1.3 观察指标:螺旋CT病理诊断结果,包括中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胆囊癌以及壶腹癌,计算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漏诊率。CT胆管结石检查结果,依据相关标准,将肝外胆管结石分为高密度、低密度、软组织密度、胆汁密度及混合密度性结石[3]。CT胆管癌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螺旋CT病理诊断结果:30例疑似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29例,CT诊断出27例,诊断准确率93.10%,漏诊率3.44%。其中胆管结石17例(58.62%),胆管癌6例(20.68%),胰头癌3例(10.34%),胆囊癌1例(3.44%),壶腹癌1例(3.44%),见表1。

2.2 CT胆管结石检查结果:本组胆管结石共17例,结石有27枚。6枚混合密度、4枚低密度以及14枚高密度性结石在CPR与平扫中均可清晰显示,2枚软组织性密度结石与胆管间的关系以及在CPR中的位置均可明确显示,1枚胆汁密度性结石漏诊。

2.3 CT胆管癌检查结果:胆管癌共6例。肝门部位胆管癌3例,2例处于左右肝管的汇合位置,2例均为肿块型,而1例处于左肝管;肝外胆管癌3例,2例处于肝总管,1例处于肝总管的中上段。

3 讨 论

胆道蛔虫症、胰癌、胆管癌、肝癌以及胆石症以及毛细血管性肝炎均为阻塞性黄疸的发病机制,而真正的阻塞黄疸是指黏膜、巩膜以及皮肤因胆红素沉着造成的黄染,临床表现在皮肤瘙痒、不同程度脂肪泻、出血倾向以及皮肤黄染,患病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4-5]。目前多予以疑似阻塞性黄疸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以及对比剂增强性扫描,为明确多层螺旋CT诊断以及对比剂增强性扫描的诊断结果,本研究针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选取的30例阻塞性黄疸疑似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30例疑似阻塞性黄疸中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29例,CT诊断出27例,诊断准确率93.10%,漏诊率3.44%;本组胆管结石共17例,结石有27枚。6枚混合密度、4枚低密度以及14枚高密度性结石在CPR与平扫中均可清晰显示,2枚软组织性密度结石与胆管间的关系以及在CPR中的位置均可明确显示,1枚胆汁密度性结石漏诊;胆管癌共6例。肝门部位胆管癌3例,2例处于左右肝管的汇合位置,2例均为肿块型,而1例处于左肝管;肝外胆管癌3例,2例处于肝总管,1例处于肝总管的中上段,与临床相关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于阻塞性黄疸诊断具重要价值。原因分析可能是:多层螺旋CT属于采集CT,与单层螺旋CT比较,具覆盖范围广、扫描速度较快的优势,能够薄层扫描且大范围覆盖病变位置,获取高质量、清晰的图像[6]。同时弥补单层CT大范围覆盖与扫描不可兼得及分辨率低的缺点,所以多层螺旋CT被用于胆胰疾病诊断[7]。此外多层螺旋CT能迅速获取分辨率较高的平面与横断面图像,并利用相关容积数据重建出质量较高的MPR图像,所以诊断准确性较高。在病变位置重建图像,具较高的分辨率,而且容积扫描建立三维立体性图像,可显示出部分器官组织的病变情况,确定患者胆管梗阻的病变性质与具体部位,继而为手术选择提供准确的依据[8]。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还未细致分析影响胆管壁清晰度的因素,有待再行研究。

表1 螺旋CT病理诊断结果[n(%)]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于阻塞性黄疸诊断具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1] 白建明,郑翠英.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诊断的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8):720-722.

[2] 彭徐辉.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2):277-279.

[3] 张新广,刘福尧,刘建国.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不典型强化的肝癌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1):1946-1949.

[4] 邓晓娟,李然,程诚,等.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6):534-537.

[5] 李国惠,张家敏,俞世安,等.N-CTCP与MRCP对阻塞性黄疸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2):108-110.

[6] 薄文伟,陆海明,林丽红,等.多层螺旋CT非增强扫描在泌尿系结石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4,21(4):5-8.

[7] 李瑞元.CT、MRCP和MR在诊断引起阻塞性黄疸的原发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3,32(3):183.

[8] 王建锋.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肝微小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74-77.

R575;R445.3

B

1671-8194(2017)28-0074-02

猜你喜欢

胆管癌黄疸胆管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鲁晓岚:黄疸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