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7-11-14韩旭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稳定型阿托心绞痛

韩旭东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鞍山 114000)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韩旭东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曲美他嗪口服,疗程为14 d,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中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破裂后继发形成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如不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极大的威胁生命。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等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排除主动脉夹层、急慢性感染、肿瘤、风湿活动和各种创伤等,无严重的原发性高血压及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低盐低脂饮食、休息、控制血压、血糖、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40 mg加入10%葡萄糖50 mL静脉微量泵泵入,每日1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均常规观察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如发生心绞痛,则予硝酸异山梨酯舌含服,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晨起空服抽血,分别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经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减少>80%,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为显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有所改善,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减少50%~80%,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有所好转为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未出现好转或有所加重,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降低hs-CRP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作为多发性心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病情如不能控制,可进一步恶化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可发生死亡,因此,在临床中需高度重视该病,其发病机制包括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多项研究表明炎性反应贯穿于动脉硬化的整个过程,而且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触发阶段一直到斑块表面破裂和继发性血栓形成阶段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炎性因子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3],用超敏感检测技术检测的低浓度的C反应蛋白(CRP)称之为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hs-CRP的高低程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成正比[4]。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hs-CRP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疗效对比[n(%)]

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竞争性抑制剂,能有效减少患者体内总胆固醇合成量,降血脂作用较强,能抑制极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合成,降低三酰甘油浓度,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5],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曲美他嗪是一种代谢类抗心绞痛药物,其主要机制为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率的增加,使心肌在耗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更多的ATP,防止酸中毒的发生,维持缺氧情况下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缺氧[6],曲美他嗪还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痉挛发生。

综上所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降低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邹行斌,黄鹤.阿托伐他汀并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3):276-280.

[2] 谢芳.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28-30.

[3] 罗先虎,罗勇.炎性因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737-739.

[4] 吕萍,李自成,常青.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9(5):447-449.

[5] 田磊.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4):1489-1492.

[6] 穆瑞斌.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51-53.

R541.4

B

1671-8194(2017)28-0064-01

猜你喜欢

稳定型阿托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