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调查研究及启示

2017-11-14

图书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出版物搜索引擎检索

(云南开放大学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500)

国外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调查研究及启示

李茂琼

(云南开放大学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500)

简析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查的主要发现,将其与Ithaka S+R年度高校教师调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Day in the Life”项目研究中内容发现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对比,思考图书馆及其他信息专业化机构在学术内容发现领域的服务创新。

内容发现;调查;对比分析

学术出版是科研成果智慧的结晶,是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满足用户发现内容的需求,帮助其发现高品质的学术成果,扩大学术成果共享面,激活学术成果在重复利用中的价值,是学术出版需要解决的重大核心问题。学术出版内容发现专业调查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第一手的用户数据,为研究内容发现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国内外众多知名机构及学者不仅在其定期调查中重点关注内容发现这一议题,如Ithaka S+R的年度高校教师调查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Day in the Life”项目研究,更着手实施了以“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的内容”为主题的专项调研,如Simon Inger与Tracy Gardner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调研,对象涵盖学术界、企业、政府和医疗用户的内容发现性问题专项调研。对这些调查数据的研究和对比分析,将有助于信息专业化机构更好理解用户学术内容发现需求及发现模式,依据客观实际开发新的服务模式,将图书馆的信息职能从支持人的理解和再创造为主逐步扩展到支持知识发现和智能决策,从支持少数信息专业人员进行挖掘、分析与发现为主逐步扩展到支持大众利用开放平台和开放工具进行按需动态挖掘、交互、再利用和再创造上来,极大促进学术出版内容发现、传播与再利用进程。

1 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调查结果解析

在Annual Reviews出版社、ATLA(American Theological Library Association,美国神学图书馆协会)、剑桥大学出版社等机构协助下,Simon Inger与Tracy Gardner于2005—2015年对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开展持续调研,在调研数据总结、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报告。

报告中的重大发现包括:1)从所有区域和部门的总体情况来看,使用书目数据库(A&I)作为查找起点的用户比重略有下降,但A&I仍旧是最重要的查找资源;2)高收入国家的学术研究人员认为图书馆资源发现与A&I同等重要,而学术搜索引擎是期刊检索中最重要的发现资源;3)图书馆发现服务对学术研究者的检索及硬科学学术部门的重要性有着显著提升,但就所有学科和部门的平均使用来看,这种重要性自2012年来并未有提升;4)超过半数的期刊内容可通过免费资源形式获取,社交媒体网站是低收入国家获取免费文章的最重要渠道;5)对高收入国家的STM科学、技术、医学学术部门而言,学术搜索引擎比通用搜索引擎更重要;6)社交媒体在内容发现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新期刊主题通报的重要性不断下滑;7)在线图书发现模式在不同部门间有着显著差异,如学者偏向使用图书馆网页检索,医学部门偏向使用A&I以及图书馆网页检索,总体而言,用户更偏向使用搜索引擎;8)出版商网站作为检索资源越来越受到用户欢迎;9)学术部门谷歌学术的搜索引擎使用量高于谷歌搜索引擎使用量,其他部门反之;10)低收入国家用户使用手机获取期刊内容的比例高于高收入国家,但手机获取仅占总获取量的10%;11)A&I仍是医学部门最重要的检索工具;12)检索是期刊发现更是在线书发现的基本途径;13)通过APP发现期刊这种方式的使用量仍旧较低;14)期刊网站中备受追捧的功能正发生变化;15)高收入国家的用户更关注通过出版商网站获取支持数据;16)尽管出版商认为社交媒体计量及文献计量反映了内容的属性,但用户对这二者并未有过多关注;17)图书馆馆员与其他用户有着显著差异,馆员更偏向使用专业检索数据库以及馆内资源开展检索。

2 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及相关调研结果的对比分析

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以其范围涉及之广、调查时间持续之久,堪称业界内容发现问题上最深刻的一次调研,将调研中的重大发现与Ithaka S+R高校教师调查、康奈尔大学“Day in the Life”项目研究中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将更有助于图书馆深刻理解用户学术内容发现需求和发现模式,从而为图书馆内容发现服务的创新提供更强有力的指导。

2.1 与Ithaka S+R高校教师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Ithaka S+R 2015年高校教师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倾向于使用特定电子研究资源、数据库、通用搜索引擎作为研究起点,在线图书馆网站、目录在教师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比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结果,两者存在一定共性与个性。

(1)共性分析:首先,两项调研共同认定了学者以文摘目录、数据库、搜索引擎、图书馆网站为主要途径的发现模式,以及各学科内容发现模式的共通之处,如医药学部门对特定电子研究资源及数据库(A&I)的使用偏好,学术部门对图书馆网站与目录的使用偏好等。其次,两项调研共同指出,图书馆发现服务重要性的提升,这可能是近几年来,图书馆加快部署、普及发现技术(如链接解析服务、网络级的资源发现服务)的直接成效。最后,两项研究共同指出集成商、出版商与社交媒体在用户研究过程中重要性的提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出版商、集成商在数字全媒体浪潮中积极利用新技术改进学术出版形态和内容供给形态,优化用户体验,致力于提升学术出版的经济效率,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随着万物互联,社交媒体日益渗透至用户科研活动进程,对科研流程中的学术信息检索、资源发布与共享、交流、互动与协作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个性分析:从调研目标角度分析,Ithaka S+R高校教师调查是为给高校及高校支持系统(包括图书馆、学会组织、学术出版商)提供规划未来决策有用的信息。作为较为综合的一次调查,Ithaka S+R高校教师调查在学术内容发现实践方面显然无法做出更有深度的挖掘;而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作为一次专项调研,显然目标更为具体,内容更为集中,挖掘也更有深度。从具体结论角度分析,首先,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指出,图书馆发现服务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自2012年来不再提升;与之相反的是,Ithaka S+R高校教师调查指出,图书馆网站及在线目录作为科研发现起点的重要性得到提升,不再提升可能反映的是图书馆对发现技术投入的社会边际效益递减效应,而高校教师使用率的提升则可能是由于同处于高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图书馆发现技术触觉更为灵敏,应用也更为便捷。其次,在研究起点方面,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指出,A&I以轻微优势成为最重要的搜索资源,而Ithaka S+R高校教师调查则指出,特定电子学术资源及数据库与一般搜索引擎在作为研究检索起点方面势均力敌,但在学术文献检索中,特定电子学术资源及数据库仍占据主导优势地位,结果虽有略微差异,但共同反应了用户越来越习惯使用一般搜索引擎定位初步研究信息的发展趋势。最后,对于出版商提供的数据支撑服务,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研指出,用户普遍不看重社会化媒体共享、文章层面计量等出版商视为最基础性的服务,而Ithaka S+R高校教师调查则显示了部分学科(如人文学科)教师对出版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服务的关注,前者可能反映了用户利用社交媒体分享、传播学术产出自主能力的强化,以及对同行评议等传统学术评价模式的依赖,而后者则体现了用户数据管理需求满足的空白。

2.2 与康奈尔大学图书馆“Day in the Life”项目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Day in the Life”项目研究成果显示,用户学术/非学术的信息搜寻活动是连贯而持续的。Google、Wikipedia、PubMed、Google Scholar、图书馆期刊网站、Mendeley是研究人员常用的检索工具。研究人员检索路径包括两类:一是由宽泛到具体、利用不同工具检索不同类型、格式文件的方式,如利用一个宽泛的检索词在Google中检索相关政府文件,重复同一检索词在Google Scholar中找到更具体的实验性期刊文章,最后通过图书馆网站检索相关主题专著;二是引文模式下以文找文的检索路径。同样,该调研结果与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的调研结果存在共通及相异之处。

(1)共性分析,如果说Ithaka S+R高校教师调查与读者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调查作为研究起点时,在最重要的检索工具问题上还未能给出明确答案,那么康奈尔大学图书馆“Day in the Life”项目通过用户实践层面的追踪,给出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分析结果,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其实来自寻找问题的答案和探索事物的真相,而问题的提出则是开始这一漫长旅程的起点,问题需要通过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的转换成为研究变量、研究设计,因此,研究者在开始一项研究时,其设想往往是较为宽泛而抽象的,对应的检索范围也应是包罗万象的,而网络通用搜索引擎恰恰符合了研究者在一个较为宽泛的前提下开展检索、定位、转换的需求,这也对应解释了研究者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作为研究起点的不断攀升趋势。

(2)个性分析,就调查内容及深度而言,康奈尔大学图书馆“Day in the Life”项目是一项针对学者信息发现、学术活动、智力劳动、图书馆使用、空间使用和自我管理的综合性活动研究,因此,对比读者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的专项研究,该项目挖掘度不够深入,缺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细化分析的研究过程,且研究内容简单宽泛(同时囊括学术内容发现及非学术内容发现),对内容发现的考察范围仅止步于信息获取的常用检索工具和检索模式。在调查方法上,读者发现学术出版物内容使用的是标准化问卷调查模式,而“Day in the Life”遵循的是实地研究的模式。

3 学术出版物内容发现调查带来的启示

3.1 综合多种调研方法获取用户内容发现第一手数据

数字化环境中,大数据成为新的能源及服务机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发现领域,诸如谷歌的搜索引擎在向用户提供内容的同时亦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用户分析,又能产生新的数据价值,这可能也是谷歌能够在内容发现领域占据强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同理,面临来自内容发现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图书馆等信息专业化机构需要通过多种多元路径积累用户数据,这类数据既包括直接获取的用户数据,如检索工具使用数据、内容发现平台流量数据等,又包括间接获取的用户数据,如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获取的相关数据。同时,图书馆还可通过与出版商、搜索引擎商合作,获取更多用户数据,整合数据并搭建数据平台展开分析,从而以一个更为全面的视野去理解和把握用户的知识发现需求模式,不断强化自身数据化运营的能力及内容发现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今后的内容发现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建立细分用户的内容发现服务模式

依据发现途径的不同,学术内容发现可以划分为直接发现和间接发现,直接发现包括直接检索、关注内容动态、随便看看、历史浏览等;间接发现包括社交媒体发现、好友推荐、邮件推送、通过意见领袖发现等。而直接检索依据资源来源及检索工具的不同,又可分为A&I检索、搜索引擎检索、出版商网站检索、图书馆网站检索等。由此可见,开放知识环境滋生了多渠道的内容发现途径,用户内容发现行为模式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虽然检索仍是学术内容最重要的发现路径,但通过社交媒体、推荐、关联内容等其他方式的发现叠加起来的体量却高于检索;另一方面,三项调查共同印证了,内容发现模式会随着用户区域、专业学科背景、所处社会部门的不同呈现差异化。简言之,各国的学术内容发现模式均呈现出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特点。因此,图书馆及其他内容供应商在内容发现服务设计中,必须在细分用户群的基础上,厘清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用户的内容发现需求及发现模式,针对个性化群体的偏好积极拓展内容发现的渠道,优化发现平台和检索工具的功能,帮助用户以最习惯的方式发现最适合当下内容需求的优质学术内容。

3.3 优化用户学术内容发现服务体验

内容发现调查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用户发现需求的日新月异意味着信息机构及内容供应商将面临更多挑战,如,图书馆发现服务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自2012年来不再提升,用户越来越习惯使用一般搜索引擎定位初步研究信息的发展趋势,以及用户对出版商平台内容发现功能满意度也在逐步下滑。种种迹象表明,信息专业化服务机构及内容提供商需要通过精心的服务设计,优化用户在知识发现进程中的体验,提升用户获取、 利用学术内容的效率与效果,才能真正赢得用户对其发现服务的青睐。在具体的发现服务设计中,信息专业化服务机构应通过人物角色、服务路径和原型检测的体系化方式,构思能够提升内容发现服务质量及服务价值的应用方案。如,设计研究者、学生、图书馆馆员等不同的人物角色,把握其知识发现的核心化需求,思考不同人物角色在不同场景(学习、工作、休闲等)下可能产生的知识发现路径,通过角色、场景、路径分析,构想不同服务引发的动作序列、服务体验和内心感受,通过不同人物角色、不同服务、不同体验的分析,设计出符合用户核心需求的内容发现服务。

3.4 推动学术内容的开放获取及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及信息专业化机构是用户信息获取和合理使用的捍卫者,要真正确保用户信息权利,就必须通过知识发现将信息获取落到实处。学术内容发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用户偏好、发现技术、发现工具、资源开放程度、版权保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多管齐下:1)通过制定统一的规范数据标准,提升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访问性,扫清内容发现道路上的障碍,加速规范数据的共享利用,提升学术内容的能见度;2)通过发展多元化发现路径,优化检索工具,加速用户知识发现的进程;3)通过发展数据技术,引导用户基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文本进行知识发现。另一方面,图书馆及信息专业化机构不仅需要帮助用户实现知识发现的高效,更应从源头着手,激发用户求知欲及知识创新力,推动用户从知识发现进入到知识理解、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知识再发现的环节中,从而实现学术内容开放获取及发现利用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1]严 榕.读者如何发现学术出版物的内容?[EB/OL].[2017-3-25].http:∥www.bookdao.com/article/198348/.

[2]Tracy Gardner,Simon Inger.How readers Discover Content in Scholarly Publicaitons[EB/OL].[2017-03-04].http:∥www.simoningerconsulting.com/papers/How%20Readers%20Dis-cover%20Content%20in%20Scholarly%20Publications.pdf.

[3]Christine Wolff-Eisenberg,Alisa B.Rod,Roger C.Schonfeld.Ithaka S+R Faculty Survey[EB/OL].[2017-04-04].http:∥www.sr.ithaka.org/publications/ithaka-sr-us-faculty-survey-2015/.

[4]Kornelia Tancheva,Gabriela Castro Gessner,Neely Tang,etc.A Day in the Life of a(Serious) Researcher Envisioning the Future of the Research Library[EB/OL].[2017-3-29].http:∥www.sr.ithaka.org/wp-content/uploads/2016/03/SR_Report_Day_in_the_Life_Researcher030816.pdf.

[5]陈晓萍.研究的起点:提问[EB/OL].[2017-1-0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49bd280102v8xj.html.

[6]Tim_Chen.知乎“发现内容”的需求分析[EB/OL].[2017-1-13].http:∥www.jianshu.com/p/d4f570381dfc.

[7]徐越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空间和服务设计应用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5):114—120.

G253.1

B

1005-6041(2017)05-0054-04

2017-06-17

李茂琼(1974—),女,本科,馆员,云南开放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出版物搜索引擎检索
Chrome 99 Canary恢复可移除预置搜索引擎选项
世界表情符号日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基于Lucene搜索引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