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司改革后维修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7-11-14曹传红姚常鹏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体制成本

曹传红 姚常鹏

(山东省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日照 276826)

1 背景

随着港口生产压力的集团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降本增效是港口的要求,在维修体制上要求转换内外修体制,减少外包维修业务的范围,降低劳务成本支出。为迎合这种新形势的变化,公司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把固定机械的维修从原有社会维修转到集团内部机修公司,减少外包业务,同时在公司内成立维修队,建设公司自己的内部维修力量。就目前从节约维修成本节约控制而言,由于维修队初建其成效不太理想,未达到设想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如何提升公司内部维修能力,提高设备技术人员及现场维修人员的技能,提高综合管理效益以及理顺设备管理中的关键节点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2 公司设备维修存在的现状问题

2.1 内部承修成本控制成效未突显

机械设备是港口装卸生产的重要保障,如何在保证设备运转效能的同时做到降本增效,不管是对公司还是内部承修单位而言,成本和效益都是最关注的两个点。这次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减少劳务用工让正式工充实到每个岗位上去,因此承修单位的作业人员就限制使用正式工干活。公司成立的维修队,历经9个多月累计节约维修费用37万元,月均在4万元左右。一个正式工的年工资在10万元左右,同比一个劳务人员年工资5万元,成本负担可想而知。而公司将业务交给内修单位本就是要降成本的,不可能去提高维修费用的单项支出,因此内修单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不盈利甚至亏损状态。

2.2 专业技术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专业技术能力体现在两个群体上,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二是维修人员能力。首先是专业技术人员,公司目前专业技术队伍配备比较充足,但是由于分布不均衡,造成个别单位或领域觉得技术人员缺乏,甚至由于个别技术人员能力不足,其在工作领域内就比较吃力,一些工作开展得就迟缓,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技术人员安于现状,工作重心侧重于管理协调,甚至是个别技术员实际从事为日常内勤事务等管理工作,脱离现场技术员的职责。在专业技术领域缺乏足够的实践,导致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缺失,甚至有的技术员连最基本的滤芯种类都分辨不清,更别说更换。再者就是维修人员的能力主要体现他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干好什么上,需要的是实际动手能力,不能纸上谈兵。目前我们维修人员来自于不同的岗位,有原来从事过维修,有操作司机,有的就没有接触过这块领域的。然而,一个维修人员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奏效的,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逐步累积而成,因此短时间内想把这块力量利用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阶段。

2.3 协作运行体制不完善

维修和使用本来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工作,良好的维修可以保障设备的出勤率,正确的使用也能减少维修的数量。尤其自行维修体制的运作,处于刚刚建设的阶段,许多流程制度不健全,与各单位的配合不流畅,造成工作上存在许多的问题。如日常的派工中内外修项目的选择自由度较大,没有规范界定;维修过程中监理工作的主体责任落实模糊;维修监管过程中的沟通不流畅等。因此,如何减少类似情况发生,妥善解决类似矛盾也尤为重要,也是我们在维修体制下一步的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把这些拦路虎、绊脚石给处理好了,才有可能让改革真正的落地,体现出改革的效果来。

3 公司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措施

3.1 合理规划内部维修方案,科学安排维修范围

改革需要的是未雨绸缪,循序渐进。我们始终坚持设备管理工作以保障生产为宗旨,以“管、用、养、检、修”为重点,构筑“全员维护、故障预防、故障反思、设备安全、创新改善”五道防线,充分发挥设备状态检测手段,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自主维修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管控平台,全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力争实现“生产保障最大化、运行成本最低化、安全风险最小化、创新增值常态化”。既然要做自修这项业务,那就要做好准备,尤其要做个长远的规划,把业务的每个阶段都考虑进去,针对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如业务开始要认真分析所接范围,哪些接手后就可以做,哪些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哪些是长期准备的才能达到的,认真做好规划,避免一股脑地接手后,反而事事都做不好,忙手忙脚的,出现乱子;再就是根据接手的业务要筹备一定量的人员,人员数量不要过多但要精,每个人都能够独立带队作业,遇到较大项目时可临时组织或借调人员作业,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员工资支出;根据维修能力适时扩大维修业务范围,争取更多的维修资源,业务量的扩大可有效地缓解或解决成本较高的问题。

3.2 加强技术维修人员管理,提升内部维修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是在维修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具备技术、组织、协调、思考以及写作等多项能力,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综合体。而目前的技术人员在个人素养上都不注重学习和锻炼,许多人员只停留在组织协调能力上,反而更重要的能力却弱化了,更有甚者故障隐患的排查、维修方案的制定都要依托于维修人员,普遍成了维修作业中的二传手。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习,最有效的杜绝措施就是优胜劣汰,因势顺导。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素养,适应岗位的需求,通过末位淘汰可以促进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干劲和做事创业的精神。从目前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看,最需要的是实践,他们应该主动参与到实际维修过程中,沉下身、伸出手地解决故障难题,而不是简单的“监理”。要通过强化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为主线,增强基层岗位人员、基层班组和基层队室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职工自觉管理设备的意识,形成齐心协力抓保障,齐抓共管上水平的良好局面。维修人员需要的技术能力,促进的方法就是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多做多学,通过更多的维修体验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个人的能力,满足实际的需求、要通过实时组织设备管理人员、操作司机和外修厂家一起对设备难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司机进一步了解设备特性,避免不当操作,提高技术人员对设备的辨识分析能力,提高设备维修、维护技能,减少委外维修,同时提高设备维修效率,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停时,提高设备利用率,促进公司有效控制成本。

3.3 建立公司内部维修制度,创新协作管理模式

建章立制,加强协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合理的流程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做事效率。坚持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强调技术创新和修旧利废,为降低维修成本提供有力支持。公司的内修队伍在建设初始的定位是加强内修、减少外修,在某一领域逐步替代外修。从目前来看效果还没展现出来,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落实管理好流程制度,缺乏正确的定位。虽说新事物的兴起都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们维修体制的建设完全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借鉴其他单位的成熟经验即可,学习他们的架构、运作模式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动。有道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是做事之本。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与外修作业方的关系,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内修和外修并不是对立面,而是一种互补的状态,一个维修队伍不管在怎么强大,总有自己薄弱的地方,有技术缺乏的方面,需要其他队伍的有效补充。所以说作为内修队伍而言,需要的不是排挤而是协作,不是对立而是互补,只有这样子才能更好地为设备维修管理服务,达到预期的目标,保证设备安全运转,为公司一线生产提供设备安全保障。

4 结语

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企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相互磨合,不断地推进、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起一支企业自己的技术成熟的维修队伍,才能走出一条最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维修体制之路,企业才能充分发挥出设备运行、维修管理的效应,有效降低企业设备管理维修成本,才能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1] 张海斌,商长春,王宏年.设备自主管理与维修[J].机械,2016,(S1):80-81.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体制成本
长治市植保站组织技术人员调研指导病虫防控工作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哲理漫画
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