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改造

2017-11-14吕浩博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银滩水景黄河

吕浩博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1 湿地设计概念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具有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并且建有一定规模的公共设施,供城市游人在闲暇之余观光游览的主题性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集保护、研究、游览、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以自然生态为设计目标,在设计中强调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河流的自然形态。在护堤、防洪的前提下,治理水系,恢复其往日的活力,结合兰州黄河湿地原有的现状植物植被,为市民创造出多层次的自然滨水游览空间。

2 银滩湿地景观优劣

优势:自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黄河风情线上,政府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劣势:生态保护不足,植物种类不够丰富,休闲娱乐设施较少,文化氛围不够浓重;人工干预较多,原始自然风光较少。

3 银滩湿地景观设计原则

3.1 以整体设计为原则

在湿地改造设计中处处体现以整体规划为原则,将整体规划贯穿于整个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案之中。以保护为前提进行开发,并在开发过程中以分阶段开发为基础,进行整个公园的开发施工。

3.2 以自然生态为设计原则

方案强调恢复黄河湿地的自然形态,恢复黄河湿地系统最初的生态功能,以还原黄河湿地的城市“绿肺”功能。所有的设计都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采用具有生态适应能力的本土植物,形成具有区域特征的稳定植物群落,保护黄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采用具有呼吸作用的生态驳岸,而放弃硬质驳岸,在保证驳岸防洪护堤的功能下,增加了水体的自净功能,恢复了黄河湿地水体的生物活性。

3.3 以突显黄河特色文化为原则

黄河湿地作为黄河的特色景观,黄河湿地公园应该突显出鲜明的黄河特色文化。在设计中,将兰州的民俗风情、黄河湿地的自然风光和黄河特有的人文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个具有深厚黄河文化内涵且生态群落完整、游览功能完善的湿地公园景观。

4 设计要素

4.1 植物配置

植物是景观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不仅有生态作用,而且具有美化环境和划分空间作用。湿地是间于水和陆地过度的地方,基于湿地特殊的生物群体,植物选择应以当地气候、地理及功能特征,依据湿地用途不同,应当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尽可能选用乡土植物和当地自然群落组合,以保持湿地当地生态成份,维持本地生态平衡,附加新的乡土物种,丰富和增加湿地园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在空间、色彩、种类和功能上考虑植物搭配,空间层次采用高大的乔木,如垂柳,灌木如迎春花、挺水植物梭鱼草、浮水植物荷花和沉水植物金鱼藻进行搭配,植物配置上要营造远观性丰富和整体性连贯的景观效果。水岸线是水陆或滩涂过度的地带,是整个植物搭配最为丰富的地带,注重空间层次的搭配,种植喜湿灌木和乔木,与水边草本植物相结合,成片种植,三五成群种植,自然散植。植物色彩搭配设计,植物都是明度或纯度不同的绿色为主,给人生态自然宁静的感觉,植物种类除了绿色外还有其他色彩的植物;黄色如迎春花、黄色鸢尾等;红色如碧桃、红莲子草等;白色如水葱,马蹄莲等,蓝色如凤眼莲等,除了植物本身的色彩之外要有植物季相变化,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常态景观。银滩湿地植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利用植物的香味营造趣味性,在半封闭的空间种植能散发清香的植物花卉,加之湿地的泥土气息,仿佛在远离喧嚣的城市的大自然中,使人处在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中。在功能上进行相应植物配置,由于黄河的水的泥沙量大,采用根系发达和茎叶发达类的植物进行搭配,有利于阻挡湍急的水流,沉降水里泥沙,如芦苇、水葱等。可相应配置香蒲、梭鱼、灯心草等能降解和分解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栾树、白蜡、垂柳等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及灰尘,此类做法可尽量靠近自然的生态循环模式,所谓取之自然,而又用之于自然。

表1 驳岸类型表

类型 用途 材料 优点 缺点自然驳岸 溪流、河流、胡泊原有土壤、植物、石头、木材等生物多样性好、渗透性良好、景观效果好固堤能力差、不能承受较强度的冲蚀。人工驳岸 河流、水渠、跌水置石、木材、钢筋混泥土、浆砌石等固堤能力强、空间占用小 生态性差、景观效果差混合驳岸 河流、胡泊 植物,石材、木材 增强驳岸的综合能力 景观效果差

4.2 水景设计

水是具有生命力的元素,水给湿地和周边环境带来了生命和活力,同样评价水景设计的好坏就得看构成水景和要素设计是否合理。生态驳岸、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多样性和数量是衡量水景质量的杠杆。银滩湿地的水景设计遵循以自然生态和保护生态为主,要融合湿地当地地理环境、人文、植物和动物等科目,所有构成水景要素或与水景相关的设计都考虑自然生态,与之相关的驳岸、河流、湖泊、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综合规划,从而达到水资源的再次利用。在规划设计中一部分是人工湿地,其一部分驳岸设计是硬质驳岸,可用自然驳岸替代,可以压一些柳条或种植一些萌蘖性强的植物,水底部采用自然形式,水生植物可以选择对水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可以科学地选择外来品种,增强水质的净化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每年丰水期黄河湿地会被淹没,充分利用黄河洪水淹没湿地的缺点转化成资源利用优点,还有生活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利用来填补景观用水与植物的灌溉,形成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美与功能融合,具有教育意义为一体的水景体系。

银滩湿地水体景观可分为自然生态水体景观和人工水水体景观,其中自然水体景观多以河流、湖泊的形态,而人工水体多以人工跌水和广场喷泉为主,使之呼应形成丰富的景观。

4.3 驳岸设计

驳岸是水体与陆地的过渡部分,是承载生态活动警戒线信号,在生境上来讲,这里是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和微生物栖息地,一定考虑生态与美化的双重效果。在安全方面要考虑人的亲水性原则,所以驳岸是人亲近水的桥梁,除了人为地建设一些人工的亲水设施外,还要增加自然安全的设计,提供丰富的交流场所,过去人们对驳岸的设计是忽略视觉效果,传统水景讲究“平远、近远、深远”造景手法。注意水面的大小开合,对河流驳岸切勿截弯取直,整体以自然弯曲为主,局部设亲水平台。驳岸的营造不能喧宾夺主,水生植物和驳岸的陆生植物都是构成驳岸环境的元素之一,所以在营造水岸景观时一定要把握分寸和尺度感。

驳岸形式可分为自然式驳岸、人工式驳岸和混合驳岸,以下就是总结驳岸的形式(见表1)。

4.4 建筑物设计

由于湿地公园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湿地是动植物的乐园,是生物繁衍生息最佳地方,尽量少建服务性建筑,必须控制建筑数量和规模,增建自然生态与节能环保的建设,在没有人涉足地方建植物角,鸟类、鱼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的巢穴,同时也是其动物的藏身地,避免人不能涉足的地方建立瞭望塔,在不影响动植物活动和保证游客安全的地方建一些可供游人休憩的建筑如亭子、亲水平台等,可以建一些普及保护湿地知识的设施如休息廊架、水车等。利用节能环保能源,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等设施建设,节水设施,设计在湿地的各个项目功能建设中,融入多种绿色环保概念,提高市民的节能环保意识。

4.5 道路设计

道路是景观重要的元素之一,具有承载交通运输、划分空间和连接景观的基础设施,银滩湿地道路设计先要考虑周围自然环境,道路的设置不能对营造安静、舒缓、休闲的湿地景观产生影响。对临水地带环境氛围要重点呵护,将市民健身活动的空间穿插在步行区和道路之间,不能在湿地物种的迁徙地带设计道路,道路的布置要以游人浏览路线的速度、沿路所产生的生境感触、各景点的展示表达来设计规划。

湿地园内的交通以人行为主,附加车行,湿地园内禁止机动车通行,只有在紧急需要的情况下通行专用机动车辆,如救护、消防等车辆。园内主要以游览步行道路为主,不宜远距离笔直的园路设计,同时还要降低复杂交通网格的矛盾,多自然线型布置道路系统,增长游览距离,利用地形的的高差设置起伏变化的趣味性。

5 结语

由于时代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过程中不计后果的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城市绿地面积少之又少,由于人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城市周边的湿地功能退化,尤其城市湿地是保护和规划设计的重点,城市湿地有着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来处理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关系,对自然的尊重,人文风俗的挖掘,美化环境的效果追求,同时还要满足社会经济的良好循环,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和社会功能为初始点,对滨水区的自然景观和田园景观营造,在恢复原有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丰富城市湿地景观构成,设计成为综合功能性的湿地景观。

兰州市银滩湿地地理环境较为特殊,生态较为脆弱,在设计原则上始终以整体性、生态性、适用性为原则,在景观生态较为脆弱的地方,进行科学保护和恢复。银滩湿地体现乡土气息的湿地景观,融入本地的特色文化,营造绿色生态的自然景观,以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共建和谐生活环境。

[1]黄毅恒.融归自然福泽生灵——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J].园林,2010,(06):56-59.

[2]黄子锋,王凤兰,郑博毅.净化景观水体的水生花卉种类选择[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05):99-100.

[3]俞芳琴,狄昌盛.南京市浦口区雨水资源利用初探[J].水利发展研究,2012,12(06):74-76.

猜你喜欢

银滩水景黄河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新加坡之旅
美丽的北海银滩
试论规划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运用
心海浪花
越南百里“银滩”
黄河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