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营造

2017-11-13朱建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环境问题改进措施

朱建辉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生态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要想进一步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农村建设,从本质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加强环境建设。本文主要对生态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推动生态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村;环境问题;改进措施

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与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鉴于此种现状,必须制定出一系列详细的、科学的、合理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农村的建设,让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发展。

一、生态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污染严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农村的水质没有以前的优质,有些湖泊、河流等区域的水已经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对农村的渔业以及农作物的生长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们生活用水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隐患;2.绿色植物覆盖率大大降低。由于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强了畜牧业的发展,造成绿色植被减少众多,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3.生活生产垃圾遍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加大了垃圾的产生量,然而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致使很多区域垃圾遍地;4.土壤污染加重。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但由于不注重废渣、废水、废气的合格排放,导致大片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粮食产量下降;5.空气质量恶化。各种废气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及农民对农作物秸秆的焚烧也加剧了大气环境的污染。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都使农村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急需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良对策,才能够让生态农村的建设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大多数农民而言,他们受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意识缺乏。这也就导致了农民无意识的破坏自然环境。有部分农民尽管比较注重自家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但是缺乏对公共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此外,许多乡镇企业也不顾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大量排出废弃物进入河流、土地和大气中,也没有遵守相应的排放标准。由此可见,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生态农村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农村人口基数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为60346万,虽然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数量,但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十分庞大,这也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尤其是近年以来,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了对资源的消耗。而且,生活生产产生的垃圾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处理,大多数垃圾都是靠环境本身的净化,然而净化能力赶不上垃圾排放的速度,从而越积越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村巨大的人口数量已经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协调,资源和环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3.不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传统的农业发展大多是绿色发展模式,而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的模式也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很多农产品和畜类不再是农民自给自足,而是大批量出售到城镇中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为了增加产量,就加大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生态种植。喂养畜类也是如此,减少了绿色植物和粮食的投喂,更多的是饲料喂养,通过缩短养殖周期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不仅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下降,还导致土壤受到化学物品的污染,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了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从制度层面上来对环境保护进行监管。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和下乡活动进行宣传教育,让农民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约束其行为。

2.改良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不应该依靠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而应该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并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来进行生态农业发展。抛弃老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及时了解市场动态,购买先进的设备。同时,农业生产者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最新的生产技术,比如到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进行考察,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探讨,然后总结出适合本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实现专业化的生产。另外,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可以发展循环农业。比如将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沼气处理,沼气一方面可用于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沼气池中的废弃物也可用于农业浇灌以及果树增肥。

3.完善農村环保设施建设。为了减轻生活生产垃圾遍地的现象,除了让农民按照规定进行丢弃,还应该完善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增加垃圾箱的数量,增多垃圾处理的次数。为了营造干净的生态环境,必须对垃圾进行统一处理,制定科学环保的垃圾处理程序,环保设施也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除此之外,间接的对环境进行保护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可以引进更多的新型能源供农民们生产生活。太阳能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新型的太阳能设备不仅可以提供热水,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一定的电力供应,无形之中减少了农民对树木的焚烧,还为农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环保又高效。

4.推动无污染工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保证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无污染工业和文化产业。首先,可以带动农民多样化就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缓解人口基数大而带来的就业问题。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提升农村的形象,让农村的发展像多样化转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污染工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生态农村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应该加大对其的实施力度。

四、结语

我国生态农村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希望本文对生态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营造问题进行的探讨,能够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毋容置疑,在今后的生态农村建设过程中依然会不断出现新的环境问题,因此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不能减弱,需要一直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向前走。

参考文献:

[1]曹德刚.2017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完善提升指导意见[J].吉林农业.2017(09).

[2]郭杰.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促进新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J].现代交际.2015(11).

[3]安淼.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问题改进措施
建设现代高效生态林业工程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