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017-11-13金洪燕赫玲玲韩点姜秀荣孙莉红
金洪燕 赫玲玲 韩点 姜秀荣 孙莉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0名儿科新护士, 均岗前进行多元化培训, 比较新护士培训前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评分及护士自评情况, 同时统计培训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儿科新护士经过多元化培训前的理论成绩为(74.3±3.2)分, 操作成绩为(75.1±3.4)分, 综合素质为(73.8±2.8)分;培训后的理论成绩为(88.2±
1.5)分, 操作成绩为(90.8±0.7)分, 综合素质为(92.6±1.7)分;儿科新护士培训后各项成绩均高于培训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424、24.7723、31.4354, P<0.05)。儿科新护士培训后自评情况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2.8845, P<0.05);培训后, 患者及家属满意情况:好24例, 一般6例, 差0例。结论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应用效果好, 能使其尽快独立胜任岗位工作, 提高了护士、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元化培训模式;儿科新护士;岗前培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114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 本院儿科患者量不断增长, 再加上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于儿科护理人员来说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更要进一步提高。如何使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尽快上岗是护理培训的重要问题[1]。因此, 岗前培训对新护士的角色转变起到关键的作用。那么,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培训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根据本人从事护理培训多年的经验, 发现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岗前培训有很好的效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月~2016年6月新入科的30名新护士, 本科20名, 大专10名。年龄20~24岁, 平均年龄(21.5±1.2)岁, 均为女性。
1. 2 方法
1. 2. 1 成立调查考核小组 调查考核小组负责全体新护士的培训及考核, 是由护理部组织, 各病区护士长、护师以及带教组成, 对护师的要求是本科学历、临床护理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带教的要求是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科护士长负责全面管理, 护师负责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内容、考核计划等, 并组织计划的实施与培训后的考核。培训计划为6个月。成绩有优秀者给予奖励, 成绩不合格者重新学习、培训。
1. 2. 2 多元化培训内容 儿科护士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礼仪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儿科沟通技巧、医疗法律法规;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用仪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儿科专科疾病的护理方法、儿科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儿科消毒隔离知识、儿科病房管理、儿科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差错事故的上报流程、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急救技能、专科应急处理流程、儿科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使用剂量及配伍禁忌等)。
1. 2. 3 多元化的培训方法 ①认知教育。教育新入科护士热爱儿科护理事业, 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2], 尊重患儿及家长, 对患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②采用“问题引导式”操作培训方法, 儿科的头皮针技术和静脉留置针技术需要重点练习, 能做到快、准、稳, 力争“一针见血”。其他各项护理操作要反复练习, 熟练掌握, 例如胃肠减压、灌肠、小儿洗胃、雾化吸入、吸痰、标本采集、吸氧、微量泵、心电监护、心肺复苏以及各种置管的配合操作等。③制定儿科常用药物使用手册。儿科常用的各种药物, 急救药物的规格、剂量、作用及注意事项、给药方法、药物换算、计算方法和配伍禁忌都是重点学习及考核内容[3]。④运用多媒体对新入科护士进行每个月1次的业务学习,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每次业务学习之前2周将本期学习提纲发放给新入科护士, 引导其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 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共同研究的好习惯, 大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⑤实行师徒带教模式:新护士入科后指派固定带教老师, 专人带教, 带教老师要根据多元化培训的内容进行培训、指导, 并逐项考核。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新护士培训前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评分, 每项总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说明护士水平越好[1, 4]。采用护士自评量表對护士培训前后进行评定, 分为好、一般、差。并且采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对培训后效果进行评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儿科新护士培训前后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评分比较 儿科新护士经过多元化培训前的理论成绩为(74.3±3.2)分, 操作成绩为(75.1±3.4)分, 综合素质为(73.8±2.8)分;培训后的理论成绩为(88.2±1.5)分, 操作成绩为(90.8±0.7)分, 综合素质为(92.6±1.7)分;儿科新护士培训后各项成绩均高于培训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424、24.7723、31.4354, P<0.05)。
2. 2 培训前后护士自评情况和培训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分析 儿科新护士培训后自评情况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2.8845, P<0.05);培训后, 患者及家属满意情况:好24例, 一般6例, 差0例。endprint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维权的意识不断提高[5], 患儿及家长对儿科护士的要求日益提高, 这就要求新护士在上岗前必须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上岗前培训。多元化培训模式是指继医学院校教育之后, 对从事临床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各类护理人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多阶段的培训, 包括认知的培训、综合素质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三个方面。儿科新护士存在着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不规范、工作经验缺乏, 再加上儿科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护理对象特殊这两个特点, 对儿科新护士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与考核显得极其重要[6-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儿科新护士经过多元化培训前的理论成绩为(74.3±3.2)分, 操作成绩为(75.1±3.4)分, 综合素质为(73.8±2.8)分;培训后的理论成绩为(88.2±1.5)分, 操作成绩为(90.8±0.7)分, 综合素质为(92.6±1.7)分;儿科新护士培训后各项成绩均高于培训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424、24.7723、31.4354, P<0.05)。儿科新护士培训后自评情况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2.8845, P<0.05);培训后, 患者及家属满意情况:好24例, 一般6例, 差0例。
综上所述, 多元化培训模式使儿科新护士更快、更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 提高了独立上岗的能力, 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满足临床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青美, 尹红, 黄菊春.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独立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4):567-569.
[2] 丁燕霞.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新入职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中国护理管理, 2015(s1):160-162.
[3] 薛墨, 吳如容.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基层医院儿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12):2072-2074.
[4] 徐慧. 基于标准程序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儿科护生管理中的应用. 医疗装备, 2016, 29(23):149-150.
[5] 李福珍, 袁会萍. 多元化教学在儿科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实践与效果.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 27(5):611-614.
[6] 郭红桃, 赵丽敏, 李新霞. 多元化护理礼仪教学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s2):583-585.
[7] 周丽芳, 金丽萍, 何雅娟.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独立上岗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护理与康复, 2015, 14(6):577-578.
[8] 邹海英, 宋军君, 路薇. 同伴互助培训模式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中华护理教育, 2016, 13(5):380-383.
[收稿日期:2017-0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