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对高职生创业影响机制分析
2017-11-13甘智龙
摘要: 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产教融合与创业都得到重视。本文借鉴工作嵌入创业模型,重点探讨产教融合职教体系如何影响高职生创业,并对创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业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145-01
在2014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之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投入到开展创业教育大潮中,培养了一批批创业学子,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性的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最大的区别之一。产教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促进高素质劳动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两项技能的相关培养,还能够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性经济发展战略。
基于此项内容,本文从“产教融合”的研究视角,以高职生在产教融合高职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本对创业过程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分析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如何影响高职生创业。
一、产教融合的内容
“产教融合”的主要内容是:“产教融合”要求实现:“五个对接”。第一个对接是专业设置与产业的相关需求之间的对接,优化专业的相关设置。第二个对接是课程内容与职业相关标准的对接。根据产业技术水平与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及内容。第三个对接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求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要同步进行深化文化、技术以及技能学习与训练。第四个对接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对接。第五个对接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对接。
产教融合的内容揭示了成功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可以使得高职生至少获得四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学生就读的专业是目前产业急需的技术专业;第二,学生可以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掌握和产业一致的专业知识;第三,合格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零对接产业的需求;第四,学生拥有产业所需的职业资格证。
二、产教融合的创业机制分析
依据工作内与工作外嵌入的相关分析,并且借鉴:Price-Mueller(2000)离职的相关的模型,笔者曾经建立起高科技员工离职创业的概念性模型,在此用于本文的创业机制分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合格高职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转移优势,即知识距离、知识特性、转移意愿等方面较其他普通大学生具有一定优势。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是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就意味着,知识转移的路径是正确并且是流畅的,高职生能够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最大限度获得知识转移优势。
另一方面,工作经验也比普通大学生丰富一些,并且提升速度更快,原因是产教融合下高职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工作经验;在员工网络位置上,由于产教融合就是培养能在核心技能岗位上担任要职的技术性人才。通常情况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生毕业后就可以到技术岗位上任职,无需像非产教融合的大学生,需要进行实习、再培训、再考核才能进入到核心岗位上,并且工作经验获取时间因此延后,经验获取方面也不具有优势。因此,在此方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生又比普通大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较好网络位置上的工作岗位。
因此,工作经验的逐步积累、企业知识的有效转移、员工网络位置的中心化将促成高职生人力资本的形成,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能更加有效地识别和利用商业机会,这将增加产教融合下高职生创业的可能性。
但是,这里还有一些关键因素,就是企业的激励因素、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如果以上这些关键因素能够满足高职生的需求,那么,高职生将不选择创业。反之,将促进高职生离职创业。
分析以结构的相关资本、关系资本以及认知资本为维度,基于工作外嵌入所构成的社会资本可以得知,结构的资本越大,关系资本之间越是密切,认知资本也越一致,社会资本越丰富。社会资本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生创业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开创企业的交易成本、机会识别成本以及物质资本的高低。社会资本越丰富,员工创业所耗费的成本也将会越低。正因为产教融合这个背景,高职生可以获取更丰富的结构资本,产教融合下丰富的产业信息可以给高职生更加优质的结构资本。另一方面,很多产教融合项目具有支持高职生创业的资源,这弥补了高职生刚毕业关系资本不足的劣势,这就意味着,产教融合越深入,那么基于工作外嵌入所形成的社会资本越丰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生越容易创业。
三、结语
根据以上创业模型的分析,并结合产教融合的职教机制内容,本文得出促进产教融合机制下的高职生创业的因素包括:流畅的知识转移、较丰富工作经验、相对核心的员工网络位置以及产教融合平台基础上形成的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这些因素因为在产教融合职教机制下,更加有利于高职生形成相關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高职生进一步选择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Mitchell, T. R., Holtom B.C., Lee T. W. et al. Why people stay: Using Job Embeddedness to Predict Voluntary Turnove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44): 1102-1121.
[2] Ardichvili A. et. al. Motivation 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in Virtual Knowledge-Shar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3(7): 64-77.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
[4]甘智龙. 工作嵌入对高科技员工离职创业的影响[J].科技视界, 2014(32): 250- 251.
责任编辑: 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