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13王丽君
王丽君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93
[摘要]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从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SD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量表(SAS)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9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协同护理;老年糖尿病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b)-0193-02
由于人们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使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在进行治疗时,除了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外,护理工作对糖尿病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老年患者居多[1]。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常规护理方法往往只注重生活方面的基础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情绪变化缺乏关注,因此,很难保证患者能够具有积极的心态,在医患关系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协同护理模式充分发挥了患者家属的作用,使家属能够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中,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2]。该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分布在63~79岁,平均年龄为(70.98±3.74)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分布在61~82岁,平均年龄为(71.64±3.6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为避免存在其他因素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存在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类疾病、合并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入选患者均签署该院制定的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和饮食指导,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并对服药后的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作用。在护理工作落实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协同护理计划,按照患者的相关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在护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实施。为保证护患之间具备良好的关系,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增加患者对其的信任程度和依赖程度,从而使患者能够按照护理人员的相关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更好的促进疾病的有效治疗。护理人员应结合一定的疾病基础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掌握自身的病情变化原因,明确病症的产生机理,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康复。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使患者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按时用药,明确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在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应充分建立沟通的桥梁,对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教育和指导,使其明确相关的护理要点和原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护理,通过家属的爱护和关心,使患者的内心得到慰藉,从而产生恢复健康的信心[3]。另外,應保证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对彼此的自我护理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储备量,更好的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x±s)来表示,并利用t检验的方式。对于计数资料,采用[n(%)]的形式进行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前生理功能评分为(61.28±11.95)分,躯体疼痛评分为(65.28±9.89)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37±10.73)分,活力评分为(57.62±14.72)分,社会能力评分为(59.63±9.03)分,情感职能评分为(59.73±9.93)分,精神健康评分为(59.25±7.37)分,总体健康评分为(64.77±8.62)分。在干预后生理功能评分为(82.74±7.26)分,躯体疼痛评分为(87.62±5.18)分,躯体功能评分为(88.24±4.26)分,活力评分为(72.53±12.53)分,社会能力评分为(72.43±9.22)分,情感职能评分为(80.53±8.52)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8.24±7.26)分,总体健康评分为(84.28±6.52)分。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生理功能评分为(59.27±12.37)分,躯体疼痛评分为(68.37±9.45)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7.64±10.04)分,活力评分为(54.83±10.63)分,社会能力评分为(59.37±9.88)分,情感职能评分为(59.73±10.01)分,精神健康评分为(59.73±7.37)分,总体健康评分为(64.83±8.35)分。在干预后生理功能评分为(64.96±12.47)分,躯体疼痛评分为(65.58±9.93)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0.73±7.83)分,活力评分为(66.83±9.03)分,社会能力评分为(68.93±8.03)分,情感职能评分为(71.49±99.75)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1.48±6.01)分,总体健康评分为(77.64±8.73)分。endprint
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SD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量表(SAS)评分方面,对照组干预前SDS评分为(0.61±0.11)分,SAS评分为(55.73±12.45)分,干预后SDS评分为(0.54±0.10)分,SAS评分为(53.57±10.17)分。观察组干预前SDS评分为(0.62±0.10)分,SAS评分为(54.68±1.83)分,干预后SDS评分为(0.43±0.13)分,SAS评分为(40.37±7.63)分。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满意患者为35例,比例为77.78%,较满意的患者为4例,比例为8.89%,不满意患者为6例,比例为13.33%,总满意率为86.67%。对照组满意患者为39例,比例为86.67%,较满意的患者为5例,比例为11.11%,不满意患者为1例,比例为2.22%,总满意率为97.78%。
3 讨论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老年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具有严重的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期限较长,需要患者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应结合适当的饮食控制,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适当的进行运动,从而使老年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使患者的病情在科学的指导下得到缓解,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中,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SD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量表(SAS)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9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护理能够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更好的接受治疗,在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的前提下,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提高治疗的质量和效果[4-7]。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璐璐,贲洪玲,李燕.协同护理模式對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病人容量负荷和自护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4):469-471
[2] 张曦月,李艳华,徐永峰.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15(4):481-483
[3] 张艳,高珊,崔鲜妮.协同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9):664
[4] 戴晓岚,温文华.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 19 (2) :309-312
[5] 韦兰花,蒋洁.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血糖有效控制的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月刊,2016 (12) :135-136
[6] 杨秋,任毅,任伶俐.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7,37(5):1101-1103
[7] 董婷,刘素珍,李继平.四川省2931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7,24(9):7-10.
(收稿日期:2017-03-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