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11-13李海燕袁翠云杨芬
李海燕 袁翠云 杨芬
【摘要】 目的:探讨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护理程序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投色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和程序组(n=4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程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程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程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程序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护理程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护理程序;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8.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8-0086-03
突发性耳聋也称为特发性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症状[1]。突发性耳聋不仅使得患者存在较大的生理不适,也常引起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诊治,及时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当前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式较多,但临床对于护理的研究尚不明确,且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护理过程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极大影响。不断加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基于上述背景,笔者所在医院对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程序,结果显示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及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采取临床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相关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耳鸣、听力下降、语言辨识能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均自愿配合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原发性耳部疾病、鼓膜穿孔患者;听道病变患者;因耳部或中枢神经药物等其他因素导致的耳聋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精神性疾病患者。采取投色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和程序组(n=40),传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3岁,平均(46.4±8.7)岁;病程1~10 d,平均(4.4±2.3)d;程序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4岁,平均(46.5±8.7)岁;病程1~10 d,平均(4.5±2.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常规耳神经营养治疗及常规抗病毒治疗、扩血管治疗、口服维生素治疗等。
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给予患者常规用药护理、病情监测等。
对程序组患者在传统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程序。(1)护理评估。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耳聋的刺激、心理状态等状况,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及患者的实际状况对患者实施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制定。护士长及相关护理组长需及时与护理人员一起对患者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实际診断结果,结合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将护理计划告知患者及家属,征求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根据患者及家属实际需求实施护理计划改进。(3)护理实施。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创设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及时对患者实施病房清洁及消毒,并可在病房合适位置摆放鲜花、绿植、书籍等,装点病房,促进患者及家属及时熟悉医院环境。②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人员需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突发性耳聋疾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告知患者突发性耳聋出现的原因、诊治方式、预后、相关注意事项等,促进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突发性耳聋,促进患者及家属的治疗配合[2]。③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采取肢体语言、手势、写字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尊重患者,及时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引导患者积极表达自身心理及情绪,疏导患者不良情绪。④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治疗期间需戒烟限酒,并禁止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煎炸食物,以低糖低盐、低脂清淡食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指导患者少量饮酒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并合理作息,避免头部剧烈活动[3]。⑤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及时指导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并进行缓慢呼吸,实施腹式呼吸,重复训练,3 min/次,保持全身肌肉放松。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治疗后听阈恢复至原有水平或达到健耳水平;显效:患者治疗后听力提升30 dB以上;有效:患者治疗后听力提升15~30 dB;无效:患者治疗后听力提升15 dB以下[4]。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状况: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评分>50分表示焦虑,SDS评分>53分表示抑郁。(3)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采取生活质量评价表评价,包括躯体、心理、社会、情感四项,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程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endprint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状况
程序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且躯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情感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突然,多在数分钟及数小时内出现听力急剧下降状况,常引起患者出现单侧听力下降、眩晕、耳鸣、呕吐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当前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发病率呈现为升高趋势,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逐渐康复,但部分患者诊治不及可导致永久性耳聋。因此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诊治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6]。由于突发性耳聋发病较急,许多患者心理难以接受,常出现诸多不良心理,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的预后[7]。及时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式。本院对程序组患者实施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实施的规范化护理程序,其有效提升了护理的有效性及科学化[8]。实施护理程序时,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实施护理过程,通过环境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熟悉医院环境,通过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进患者治疗配合,通过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及护理过程,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生活指导及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10]。
综上所述,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护理程序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推广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伦杰,张亚楠,薛建军,等.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6,22(3):198-202.
[2]孙振,张亚萍,傅玉娟,等.集束护理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江苏医药,2016,42(15):1742-1744.
[3]陳玲.突发性耳聋患者急性应激反应及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2):1375-1377.
[4]宋淑敏,晏留记.护理程序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3):76-78.
[5]罗君婵.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分析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7-19.
[6]蓝雅琼,范秀华.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调查[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21(9):84-85.
[7]何丽,陶丽,刘辉,等.高氧液结合心理护理综合治疗对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与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16):2550-2551.
[8]齐方梅,蔺媛媛.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析及护理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202-203.
[9]甘微,徐克素,田秀清,等.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分析及护理措施探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4):271-272.
[10]徐文丽,陈培峰,吴丽君,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5,57(11):2213-2214.
(收稿日期:2017-02-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