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香树下的思与行
——读马春元文集《书院心声》

2017-11-13黄瓜皮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弥勒三中治校

黄瓜皮

青香树下的思与行

——读马春元文集《书院心声》

黄瓜皮

每一次遇见马春元先生玉树临风的身影,我便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在他履职的校园里,那棵高大壮实的百年青香树,想到青香树即使在寒冬时节,也一派福荫笼罩于大成殿前,摇绿盈翠于天子台上的轩昂气宇。那可是明清时期祭孔的圣地——古时的虹溪文庙,旧时的虹溪书院,民国时期的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如今已书香弥漫八十余载的弥勒市第三中学。

更让我意外且满心欢喜的是,丙申年春节前的一次偶遇,马春元先生居然不露声色奉上一本分量不菲的样书——《书院心声》,嘱我作序。我大半生处学校之边缘,乃教育之外行,本不敢冒昧言语,更不该指点一二。但面对他的谦恭,他的真诚,他的执着,他的人品,他的秋水一样明净的眼睛和心灵,我竟无言以拒,欣然应承了春元先生。

既承之,必行之。手捧马春元先生的文集《书院心声》,行的最好方式就是拜读。这一读,在这个本已立春的寒夜读出了温暖,读出了一点心得三句话。

一点心得就是,马春元先生作为一位人在心在的智者,他在校园青香树下的慎思笃行,虽然不及太平洋彼岸的一只蝴蝶,冷不丁扇一下翅膀,就会引发一场飓风那样强烈,但会像清香树上伴微风而舞的一片叶子,悄无声息地轻轻焕发那古老而悠远的书院心声,去萦绕莘莘学子多彩的梦想,无限地向远,向善。

而“三句话”的第一句是——思而行之的精神内涵与精神向度。马春元先生履职十余载的弥勒三中,是远离市井纷繁与浮躁的山拥盆地。心无忧患、志无高远之人,大可虚以无奈等诸多理由而得过且过,逍遥自在。然,春元先生生性笃于思,敏于行,他时时掂着一校之长的重荷不敢懈怠,尽其所能,施其方略,展其风采。在他勇于担当的岗位上,始终以心暖心,以情动情,以爱融爱,用自己的学养言传学生,用自己风范挺拔教师,用自己的气质涵养校风,其颇具创新的治校精神,虽不敢说有化“死水”为“活水”的立竿见影之效,但校园面貌为之大变,校园风气为之一新的气象,堪为人人称道。《书院心声》收录的文章,正是春元先生思而行之,行而善之的心血结晶。从治校方略,治校理念,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到校园文化建设,乃至发展战略构想,思考超前,思路清晰,思辨清新,是当下不少一心只为应试教育而抓腮挠耳的人“没有时间”思与行的。学校的区位,学校的师资,学生的来源,往往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如果只为千校一面的教而教、学而学、考而考,即便学生“考有所期”,也未别“学有所成”,只不过会读会考而已。他们的天性、个性,包括读、考之外的心灵手巧的能力和五彩缤纷的梦想,统统会被扼杀。因此,春元先生一些思而行之的方法论,以校为例接地气的深入剖析,充溢着科学发展过程中守望传统和与时俱进的哲学思考,这种冷峻思辨与热情实践的精神向度,也许是探索性的,但这种探索具备了“秉烛三更笔泣血”的文人品质。春元先生的“心声”,于弥勒三中而言,具有创建性的实际效果;于更广远的地域来看,亦具有可资借鉴的启示意义。

第二句是——思而行之的梦想追逐与职责担当。赵树理先生说过:“读书要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我以为,治校亦然。马春元先生在弥勒三中任校长的十余载,于本人成就而言,先后荣获省级科技兴乡贡献奖、州级红烟园丁奖、市级十佳校长。但其又添白发几许,无须细数,只因心怀梦想,使命在肩的那份殚精竭虑,那种激情挥洒,那些寂寞坚守,谁又能真正体味?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是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接力。时代给予春元先生机会,鞭策春元先生进步,也促使春元先生奋力一搏。春元先生是一位胸怀“拯救世道人心,推崇仁义礼智”的行者,当治校施政的接力棒交到他手上的时候,春元先生的理性思考和远见方略得以付诸“行为师范”的点滴教化中。他把弥勒三中当作一座富矿,不断挖掘学校深厚的历史内涵,冶炼学校的精神品质,提升学校的文化含量,让古老校园焕发新美如画的青春活力,像青香树永远新绿的繁枝茂叶一样,荫泽万千学子的梦想与激情。从《书院心声》中的文章可以看出,春元先生的语言透着远离矫饰的轻扬、流畅,每一个观点,每一点感受,每一节段落,读来仿佛秋水奔流,流云过空,给人一种畅快的阅读感受。有的观点甚至直面弊端,敢于将问题撕开来写,直抵人们忽视的角落,纵横捭阖,直陈己见。这是春元先生勤思笃学的个性写照,亦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身在教坛言心声的赤子情怀。因为春元先生相信,弥勒三中是有梦的学校,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追逐梦想不仅需要夸父逐日的执着,还需要夜以继日的赶路。

第三句是——思而行之的自身修养与高尚人格。人类文明进步的全部“历史”,就是人类自身不断向“历史”学习的“历史”。马春元先生的思是学的过程,行是学的过程,将思行成果汇编成书,亦是学的过程。学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是一个有心人,用心工作、用心生活的人,落脚于何处就人在心在、任劳任怨的人,自身的修养与人格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日臻高格、完善,他的言谈举止是无须遮掩而淡然洒脱的,甚至是乐于受人感染的。言为心声,在洋洋洒洒、以理论道的《书院心声》的文章中,春元先生“有感而发”的心声源于心无旁骛的向学追求;“殚精竭虑”的独到见解源于敢于作为的真诚美德;他的发现和思考,他的梦想和践行,是青香树下的桃李芬芳,是书院心声绽放的绚烂花蕾,是历经风雨见彩虹的累累硕果。

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个人,哪怕写下巴掌大的纸页,也能让人从中读出其人品的高下来。行文至此,合上《书院心声》最后一页,弥勒三中校园里那棵青香树的壮影又恍现于我眼前,我分明看清的是青香树下一位笃思尚行的人,在欣看一座书声琅琅的校园,在聆听一树清新悦耳的花开的声音。在春元先生每一篇闪耀着智慧的文章和每一首朴实的诗句中,缀满了友情、温情与爱的光华。

(作者系红河州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杨 林

猜你喜欢

弥勒三中治校
一部承前启后的剧本——吐火罗文A《弥勒会见记戏剧》的意义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弥勒信仰研究》出版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弥勒信仰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