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上学生兴趣的培养

2017-11-12陈路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激发兴趣

陈路

摘要:本篇文章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得积极性,更好的上好一节体育课,为此,来肤浅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心理暗示

前言:

体育锻炼可以愉悦身心,缓解疲劳。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释放内啡肽,该物质能使我们在进行体育活动后直接感受到愉快的心情,产生运动愉悦感,有助于调节情绪,振奋精神。而获得运动愉悦感是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之一,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运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运动是,与运动有关的神经中枢兴奋,其他神经中枢进入相对抑制状态。这种抑制随着运动中枢的兴奋的加强,抑制的更深,从而使与文化学习有关的神经中枢得到很好的休息,起到了保护作用。学习后进行体育锻炼,又可以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也有利于改善大脑的功能。

体育锻炼还能展示能力,增强自信。在体育课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的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活动,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心理活动规律的形成,能长久的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在加入一些科学的锻炼方法,让学生达到“三基”。

我们知道:任何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一味的让学生模仿,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通过一些心理学规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養兴趣,上好体育课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明确目的,正确认识动机:

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对象。例如:在体育课上,一个有趣的游戏,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竞争,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完成游戏,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譬如: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都是信心满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受到一些挫折时,这种积极性就会打消。

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在学做操之处,我就强调,做任何事情一个人的态度,一定要放正心态,操是为自己做的,不是给老师领导看的,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为了锻炼我们的身体,动作不到位就会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不如不做,这样有一些平时做事不认真,动作不到位的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因此,他们能克服各种困难:如天气寒冷、动作不到位、某节操不会做等,从而努力上好课,做好操。由此可见,间接动机对于一个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性,教师应注意这一方面的引导,不要忽略间接动机。

还有人认为“每天坚持锻炼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这时一种不科学的认识。事实上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使胸廓运动幅度加大,血管壁弹性增大,从而改善心血管和呼吸机能。因此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间接动机的培养。

二、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在教课之初,老师的重点强调,语调的高昂,表情的生动,纠正的时候的方法,学生会特别注意,从而印象深刻。我在教学中就百用百灵,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有效的导入,多样的道具,有趣的游戏,强调的口令;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激励法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可从三个角度理解: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储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增强或减弱)人的行为过程;从内部状态来看,激励就是处于激活状态的动机系统,推动行煌过程;从心理和行为过程为正气,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获得内部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其中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过程的起点,由此而引起个人生理和心理上激奋,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要的某种目标行动。达到了目标,需要得到满足,激励过程即告完成。然后,新的需要发生,又引起新的激励过程。邀励分为物质和语言的。语言激励就是表扬,因为表扬能满足运动员较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主义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1.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就是以他人的规范标准的体育动作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行为教育的方法。榜样的形象具体而真实,能激发起学生敬仰之情、效仿之心。榜样的力量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给学生以示范和激励。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以自己的动作与优秀的同学作比较,并从中受到触动,从而更好的完成体育动作。

⒉比赛激励法。在比赛中,如果学生时常自我激励,那么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但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战术意识达到高水平时,心理状态就成为比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我们在设计比赛项目的时候,应该把体育精神与道德修养渗透其中,结合学困生的特点,使学生在比赛中不仅能够得到身体的锻炼,更能够得到情操的陶冶和人格的升华。

总之,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爱运动,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清玲,陈佩辉.区别对待,灵活多样,激发兴趣.体育师友(J)1993.3

[2]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月

[3]《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4]《体育教学》05年第五期“学生的运动兴趣重在激发、培养和引导”。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妈妈,请不要念动你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