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2017-11-12李晓娟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互联网

李晓娟

摘要:各种“互联网+”教育形式的不断涌现,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更便捷的履行高职院校传授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职能。高职院校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引入MOOC课堂、国家资源库等资源,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这份政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计划将重点影响教育领域。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各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不断涌现,如翻转课堂、MOOC、智慧教育等。这些新型的“互联网+ 教育”形式均有对学习者人数无限制、学习时间无限制、学习地点无限制的优势,并且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学习者更易于学习。

现阶段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擅长互联网技术,习惯使用互联网作为工具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首先,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多元化,上课不是唯一途径,互联网的大数据资源和种类繁多的终端设备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知识。第二,很多学生大多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习惯阅读长篇文字,喜欢图像和视听的刺激,视频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第三,随着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和碎片化,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短暂,不习惯长久坐着听讲,更喜欢参与互动、交流研讨的学习方式。第四,很多学生在知识接收的过程中喜欢一心多用,热衷移动产品,更容易接受并尝试新鲜事物。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学习信息随手可得且免费;学习工具多样、实时且移动;学习环境不再局限于教室与实体课堂,而是走向网络;学习场所可以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社群与课堂;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专业限制,兴趣主导,内容多且跨界;学习对象不仅拘泥于学生,学校老师、网络教师、管理人员、产业人员等构成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共同体。

今天,“互联网+” 可以更便捷的履行高职院校传授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职能。一个极客学院,上线仅一年多,就已经用近千门职业技术课程和4000多课时帮助 80多万IT从业者用户提高了职业技能。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指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 4.0 时代——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

在此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当应用现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特点和大数据资源,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加入学习中,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通过更多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进入深层次学习,获得课堂有效性。基于互联网思维特点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可设计多种学习方案,主要有三种典型学习方案的设计:(1)基于工作流程的学习方案;(2)基于不同类型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学习方案;(3)基于学习者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案。课程学习方案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实现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相结合;二是实现课堂学习与课下自主学习过程相结合;三是实现理论培养、技能培养与素养培养相结合。这三种课程学习方案能最大化利用课程建设资源,满足學习者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符合国家“互联+教育”的思维,不仅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创新,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远程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输送。

高职院校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精确提炼、生动展现知识点,设计交互式、趣味性、体验式的课程方案和技能实训项目。开发来自企业营销实际的教学案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构建结构化课程,并不断完善支撑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的建设。具体措施包括:

(1)引入优质MOOC等适应“互联网+”模式的课程资源,加强数字化教学,构建专业、学生可选择的菜单式课程体系。

(2)从满足产业需求、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出发,立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强化通识教育、规范实践教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学生选择权,提出适合学生专业发展的弹性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意见。

(3)推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混合教学是互联网+课堂的最佳实践。在混合教学中,摒弃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授课方式,鼓励老师采用更多的以启发、研讨、互动、交流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联动,促进自主学习,激活课堂气氛。要求“课上”与“线上”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建设同步并深度融合,并制定翻转课堂建设要求。

而在课程建设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1)互联网知识库更新速度极快,造成知识急剧膨胀和碎片化,互联网时代关注的是如何及时采集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信息太少的问题。通过收集、学习和消化若干个碎片化知识,这就需要把从素材级的碎片化资源整合到围绕一个知识点的积件级资源,进行资源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整合与设计。

(2)“互联网+”高职教育教学的应用,对于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功底以及相应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的展开“互联网+”高职教育教学,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意创新能力,使得教学理念更加的符合现今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需求。

在“互联网+ ”的时代,教育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全力为社会、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改变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课程改革为的是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 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目前所尝试的的建设仅是“互联网+ 教育”中一种模式探索,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还会有更多的创新教育模式涌现,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5]20 号.

[2]陈丽婷.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实践[J].职教论坛,2016(30):70-76.

[3]覃聪.互联网+高职教育学习模式探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6(5):18-21.

[4]梁林梅.数字改变职教:教师的支持和参与是重中之重[J].江苏教育,2013(9):10-11.

项目基金: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度课题 “互联网+”视角下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XVI43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互联网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