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班会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2017-11-12郭小江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德育教育作用

郭小江

摘要:主题班会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运用广泛。通过积极的引导教育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纠正,避免社会不良习气对学生思想与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做好主题的引导,班级学生在班会操作上要具有规划性,避免随意性操作而导致主题班会浮于表面;要逐步深化主题,使主题班会德育教育工作更加高效。

关键词:主题班会;德育教育;作用

班会是班集体全体成员的会议,是学生过好民主生活,开展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更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主题班会是辅导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班集体正确舆论的导向与培养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说是优良班风的旗帜。

一、主题班会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1.主题班会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当前高校大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更多地呈现出不同的心理与思想特征,这些特征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要更加贴近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与课堂教学相比,主题班会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主题鲜明等特点。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开展组织有序、效果明显的主题班会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2.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素质的舞台。“小舞台,大天地”,这可以是对主题班会活动的别称。主题班会舞台虽小,但是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心理素质、组织能力。例如,许多学生羞于上台,心理素质较差,做事缺乏计划性,但是通过参加这些主题班会,尤其是担任过主持人以后,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上台不怯场,讲话有条理,同时也能对重要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了勤学好思的习惯,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3.主题班会是建设和谐班团队的重要途径。主题班会教育是一种集体活动,是一个班级学生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的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通过布置场景、举办活动等方式,有效地增进班级成员的自豪感、凝聚力、自信心,推进班级自我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

二、重视主题班会建设,打造高校德育新阵地

重视主题班会建设,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形式,若能把握好,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打造高校德育新阵地。在开展主题班会课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明确教育的主题,确定教育目标。要围绕明确的教育主题来设计活动,这样的教育效能才明显,切忌多个主题,泛泛而谈而显松散。要根据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班同学一起确立主题、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让全班同学都认识到每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思想上引发初步的思考,产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依据班会教育的内容,将班会分成思想政治类、学习方法类、心理需求类、日常生活类等几个系列,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形势与政策等情况设计教育主题,如《莫忘国耻,爱我中华——纪念“九·一八”》、《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友谊观》等,把教育目标和教育形式紧密结合。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主题班会教育形式。传统的班会课模式都是采用教师主讲的方式,辅导员或班主任站在讲台上演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和风细雨,自认为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我感觉良好,但细一观察,学生有的无动于衷、表情冷漠,对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话语不以为然,有的似乎还流露出抵触情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了把主题班会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人人参与的“群言堂”,使学生的被动式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地、创新地进行自我教育,我们在组织主题班会时,要在全班征集设计方案,集思广益,提炼出好点子、好构思,形成初步方案,并根据确立的主题、设定的目标、制定的计划,发动全班同学动脑、动口、动手,全身心投入到教育过程中。从内容确定、形式选择到具体活动的实施,完全由学生组织安排,尊重学生的意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选择形式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知识体系、情感体验、心理特征,切入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地、创造性地进入最优境界。

3.发挥现代传播媒介作用,拓宽主题班会教育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包括网络、多媒体等)和学生表演等手段,能使學生有教育的新鲜感,并能让学生有展现自己艺术才能的机会。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特别是在围绕主题进行正面教育时,可采用现身说法、作报告、讲故事、即兴演讲、采访等形式,也可以采用表演小品、相声、歌舞等文艺节目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辩论、竞赛的形式等,尽量使之形式新颖,让学生喜闻乐见。

4.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作用,提高活动的时效性。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怎样有效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要更加重视主题班会的开展,提高活动的时效性。在具体操作中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1)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更新观念,积极引导。要把主题班会的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辅导员和班主任只做必要的引导,不要全包全揽或按自己的主观意愿组织活动。

(2)组织活动切忌走过场,应付了事。要纠正搞主题活动就是编排节目、演节目的错误偏向,要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生的言行导向任务为宗旨。

(3)活动中要强化角色意识,让学生学会多角色实践。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充分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承担角色中不断加深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努力改变某些角色只能由某些学生承担的观念,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结语:

高校主题班会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广泛,同时也有着多年的开展历史,已经成为了高校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形式。主题班会可以围绕特定时代的主题思想或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做有效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发声,同时也通过一定计划做思想宣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在具体的主题班会的设置上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好班会进程的规范,抓住主题班会机会,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实际凝聚力与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怡菲。论主题班会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4):98——100.

[2]郑引。重视主题班会建设打造高校德育新阵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64+6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德育教育作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