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十年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述评

2017-11-12陶玲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复音词回顾展望

陶玲

摘要:复音化是中古汉语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在探索中取得了丰富成果,在理论实践及研究方法上都为后学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未竟的课题和研究空间。

关键词:中古汉语;复音词;回顾;展望

中古汉语通常指东汉至隋的汉语史分期,是汉语语法词汇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新的语法成分大量涌现,复音词锋出,对汉语内部各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呈现出系联但又区别于上古、近代汉语的独特面貌,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对中古汉语复音词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对象全面、研究成果丰富。

专书研究主要有程湘清《<论衡>复音词研究》、《<世说新语>复音词研究》、万久富《<宋书>复音词研究》、唐子恒《<三国志>复音词研究》等。专题研究主要有周日健《<颜氏家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韩惠言《<世说新语>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赵百成《<世说新语>复音词构词法初探》等。断代研究主要有贝罗贝《上古、中古汉语量词的历史发展》、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骆晓平《魏晋六朝汉语词汇双音化倾向三题》、宋琳《晋代偏正式复音新词系统的特征和产生规律初探》等。此外还有对特定体裁复音词的专门研究,如小说,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史书,刘百顺《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考释》;佛典,梁晓红《试论<正法华经>中的同义复合副词》;道藏,张传真《<列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语义构成研究》;诗歌,王云路《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墓志碑刻,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变文,程湘清《变文复音词研究》等。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1.复音词判断标准的完善

学界主张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主要判断标准,兼及语法、修辞、频率等的辅助判断标准。周生亚提出意义变化、结合松紧、结构对比、结合关系四条标准。程湘清提出语法结构、词汇意义、修辞特点及出现频率标准。王宝珠提出的形式与意义标准相结合,兼顾语法标准。鲁六提出意义标准、语法标准、修辞手段、出现频率、后世沿用情况的标准。学者都坚持形式、意义、语用等相结合的综合判定标准,显示出中古汉语复音词判定标准的多元性和系统性。

2.复音词的构词法研究

中古汉语复音词构词法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构构词法的研究,主要从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重叠式方面考察复合式复音词的结构方式,从前加、后加方面考察附加式复音词的结构方式。各类复音词结构分析较细致,如吴泽顺《<百喻经>复音词研究》在对每类结构方式进行总体分类后,注意对每类结构的内部组成关系进行细致分析,如将联合式复音词分为:名+名→名、形+形→形、动+动→动、形+形→名、动+动→名五种,描写较细致。重叠式的研究,如李小平《<世说新语>重叠式复音词构词法浅析—兼论音节表义》对重叠式复音词的类型、表义特点、语法意义及发展的研究。附加式构词法研究,学界论定词缀兴盛是复音词繁荣的重要原因和手段,李小平《<世说新语>附加式复音词构词法初探》,对书中的词缀进行全面考察,从语义特征、语法构成等方面总结特点规律,并与上古汉语及现代汉语比较,分析其历史变异情况。

分析梳理各类构词方式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特点。如程湘清《<论衡>复音词研究》对全书复音词进行穷尽性数据分析和归类后,从语义、词性、字义及与现代汉语对比等角度考察各类复音词特点。李仕春《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以数据为依据,对中古汉语各类文献中的复音词类型进行比较,又与上古汉语复音词特征进行比较,得出中古汉语复音词发展的特点:数量继续增长;使用频率及义项的丰富程度提高;构词方式完备;联合式构词法最能产。周日键《<颜氏家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提出中古新出现的“主谓式”构词方式。刘光明《<颜氏家训>偏正式复音词构词法初探》,得出《颜氏家训》中的偏正复音词在语义和词性构成上较先秦时期有较大的发展等。

3. 复音词的发展特点、规律及原因研究

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积极运用比较法,与同时期文献或上古及近代漢语比较,分析特点,拓展研究深度。如骆晓平《魏晋六朝汉语词汇双音化倾向三题》指出中古汉语双音化的表现形式:新生词以双音词为主;原有词素的构词能力大大增强;外语词的吸收以双音节为主。马连湘《从<世说新语>复合词的结构方式看汉语造词法在中古的发展》,分析出语法结构造词是中古汉语复音词的主要方式。

从语言的内部外部因素分析复音化的原因。从语义、语音、语法、文化、社会、文学样式、外语浸染等角度,探讨复音化的成因问题。如骆晓平从社会生活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人类认知的丰富以及上古音节的特点、多义词的表义有限性、骈偶的影响几方面考察六朝时期双音化问题。朱庆之从佛典翻译角度分析汉语复音化原因。董志翘分析了佛典口语词对中古汉语复音词的影响。李小平从词义引申的发展、复音词表义的具体准确、汉语节奏的习惯与特点、辞赋骈文的兴起、佛典的译介的角度分析复音化。魏培泉分析为:文明的发展需要丰富的词汇;中古语音简化,同音词大量增加,不得不以复合词来加以区别;以复合词区别上古一词多义现象。马连湘分析为:语言内部的规律性运动即语法与词汇的相互触动、特殊文学样式骈偶式的形式主义风气、空前活跃的学术氛围等刺激了语法结构造词的发展。上述研究均体现出了开阔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解释力。

二.研究展望:

1. 加强复音词判断标准的统一。学者对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做出了积极探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达到统一,如阎玉文《<三国志>复音词专题研究》统计出14000多个双音词,而唐子恒《<三国志>双音词研究》则统计出2182个双音词。判断标准的不统一直接造成定量统计的差异,进而影响下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因此,复音词判断标准还需进一步统一。

2. 加强词类及构词法研究。对各类复音词的词类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对构词法的整体特点进行全面归纳与解释,判定汉语史地位。同时对复音词及各种构词方式的分类确立统一标准和表述体系。endprint

3. 加强共时历时相结合的比较研究和汉语史研究。立足中古,系联上古、近代,上下汇通。这样既能够促进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的深入,同时又利于汉语复音词发展史的建构。

4. 力求充分描写基础上的充分解释。加强对复音词发展过程、途径、动因、规律、机制等内理的深入阐发,拓宽解释视角,如学者从文体特色、地域差异、梵汉对音等方面对复音化问题的分析。综合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因素进行研究。加强研究复音化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5. 中古文献丰富,如小说、诗歌、史乘、佛典、道藏、科技书、杂著、诏令、金石碑帖、出土文献等。学者虽已进行大量研究,但远还没有达到穷尽性。一方面研究的覆盖面还不周密,许多语料没有得到研究,如佛典研究,朱庆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统计了《大正藏》所收录的汉文佛典情况,东汉80部(105卷)、三国65部(97卷)、西晋142部(284卷)、东晋51部(294卷)、东晋列国106部(789卷)、南北朝245部(958卷)、隋125部(660卷),而对这些浩大的中古佛典文献的复音词研究并不全面。又如慧琳《一切经音义》中蕴含了大量中古汉语的语料,但对其复音词的研究也不充分。另一方面,专书研究的全面性及深入性还有待拓展。

此外还应注意发掘汉語复音词研究的综合价值及实用性价值,如对其他学科如文学、修辞学、哲学、艺术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价值,对现代词典编纂等具有的实用性价值等。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南北朝人名与佛教[J].中国语文,1984(4).

[2]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 郭锡良.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J]汉语史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 [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5] 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 (法)贝罗贝.上古、中古汉语量词的历史发展[A].语言学论丛[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 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8] 朱庆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9] 程湘清.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 王云路.论具体语素与抽象语素的结合——并列复音词中特殊的一类[A].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复音词回顾展望
复音词单音化:当代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逆向演进初探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
《孟子》偏正式复音词词性研究
《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