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站到底》的改版看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2017-11-09谷征佟鑫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益智类卫视答题

□ 谷征 佟鑫

从《一站到底》的改版看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 谷征 佟鑫

《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在2012年推出的一档益智类节目,该节目在2015年3月和2017年2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改版。本文通过分析《一站到底》改版中的不变元素与创新,窥探该节目的成功之道,进而探究益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站到底》;益智类节目;创新;发展趋势

一、益智类节目的发展历程与再度回潮

益智类节目源自于国外的问答节目(Quiz Show),在电视发展初期就具有较大影响力。早在1955年,美国NBC广播电视网就制作播出一档《64000美元问题》的节目。因其在节目中设置巨额奖金令这档节目红极一时。

上个世纪末,《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等节目兴起,标志着益智类节目在西方的复兴。受其影响,我国一些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的益智类节目开始在荧屏出现,例如央视的《幸运52》《开心辞典》等都在这一时期开始播出。但随着电视节目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在选秀类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的光芒下,益智类节目渐趋风光不再。

从2012年开始,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为标志,通过版权购买或者自我创新,一批益智类节目在形式、赛题、规则到舞美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不同形式的更新换代,而节目内容与定位也各有千秋。如有以猜歌名为主的《开门大吉》,以儿童作为主体的闯关类益智节目《疯狂的麦咭》,大人与儿童对决的《谁敢挑战小学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脑力体力并重的《芝麻开门》,悬念百出的《王牌碟中谍》,等等。

不过之后在各类大投入、大成本、明星云集的真人秀节目的夹击下,如2013年底的《爸爸去哪儿》,2014年的《奔跑吧,兄弟》,2015年的《极限挑战》,小成本的益智类节目面临着新一轮洗牌。2017年,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益智类节目的热播,各大卫视纷纷上马此类节目。老牌益智类节目《一站到底》再度改版,迎来了这类节目发展的又一个轮回,而此次益智类节目的再度回潮与复兴,呈现出新的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

二、《一站到底》改版中的不变元素

《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在2012年2月推出的一档全新益智类节目,在2015年3月和2017年2月进行了两次改版,但改版并非全面推翻,而是有所保留,《一站到底》的一些经典元素均被保存下来。

(一)选手的故事性

益智类节目的主要环节为答题,但答题过程往往由于缺少故事情节显得过于枯燥,因此节目中应加入故事性以弥补这一缺陷,而选手本身无疑成为故事性表达的最佳载体。“比赛之意已经不在于比赛,而在于比赛带来的真实的选手、真实的人格、真实的社会职业展示……展示了多元化的中国社会。”①《一站到底》在2012年开播时就推出了自带故事性与话题性的选手,12岁的天才少女、整容狂人、话题女王等,历经两次改版,这种设置标签以突出选手本身自带故事的做法从未减弱。近期节目中的北大保安奋发考上大学、学渣逆袭成为总裁等,既通过其故事的讲述吸引受众关注,也张扬了选手个性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

(二)题目的通俗性

《一站到底》虽两次改变,但是题目形式变化不大。与其他文化类益智节目更加专业化的题目设置不同,该节目题目较为宽泛,“不仅融天文、地理、文学、经济、历史,也涉及新闻、体育、俚语、音乐、影视八卦等各方面内容”②,这种题目的通俗性,缩小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扩大了受众群体。

(三)动作的仪式性

《一站到底》的两次改版,都没有动摇这一节目最标志化的动作:失败者掉入坑中,还将一人掉入发展为集体掉入。“掉坑”成为这个节目的一种仪式,是该节目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甚至其他一些益智类节目也借鉴了这一招牌动作。

三、《一站到底》改版中的创新

经过两次改版,目前《一站到底》迎来全新3.0版,舞台变身更加酷炫,规则升级更加刺激,但究其本质,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激烈感的可视化

电视呈现是一门视觉艺术,益智类节目在制作时除了要考虑增强节目的激烈程度外,还要考虑如何使得这种激烈感可视化。

1.从轮答到抢答

在2015年3月,第一次改版时,《一站到底》将轮答模式改为抢答模式,增加了节目的激烈程度。所谓轮答,即指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轮流答题。在这种方式下,选手不用考虑答题快慢问题,很多人会不紧不慢说出答案,甚至讲出这道题的来龙去脉。而抢答除了测试选手的知识量外,更考验选手的反应速度,可以充分调动选手答题时的竞技状态,让选手间对战的激烈程度可视化,更具观赏性。

2.从一人“掉坑”到组团“掉坑”

《一站到底》二次改版后的最大亮点,在于从之前的选手自己掉人坑中,到现在一旦失败,选手与身后的观众护航员二十多人一起掉落。现场观众要与选手荣辱与共,共同得奖或者一起“掉坑”,使得竞争的激烈程度跃然荧屏,点燃观众的兴奋点。

(二)悬念设置的规则化:领航员与护航员的命运共同体

2017年2月《一站到底》的改版后,增加了“大众的选择”环节,选手作为战区领航员,而其身后的现场观众作为其护航员,任何一方先达到6分,便启动该环节,由双方护航员回答问题,答对人数多的一方获胜。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增加了现场观众的参与性,更提高了选手获胜的偶然性,即分数低的选手是否还能留在赛场,其决定权不在选手本身,而在双方的护航员,而这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的益智类节目因为没有高额奖金、奖品的刺激,设置悬念一直是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这种规则设定加剧了偶然性的效果,提高了对受众的吸引力。

(三)新奇性的智能化:从最后五道题到汪仔机器狗

除了集体掉落,改版后的《一站到底》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节目最后不再用最后五道题开启大奖而是引入了人工智能机器狗汪仔。人工智能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词汇,而《加油,向未来》《我是未来》等科技类节目的热播,也预示着这一高科技产物正在被电视节目制作团队所重视。因此,引入机器狗汪仔,人机大战,既增加了节目的激烈性,又提升了节目的新奇性,吸引受众前来观看。

四、益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电视益智类节目满足了受众的娱乐消遣需求、获取知识需求、自我评价需求、人际交流需求③,但是即使受众有需求,也必须通过恰当方式来进行传达。从《一站到底》改版中的不变元素与创新,可以窥探该节目的成功之道,在满足受众需求与吸引受众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而探究今后益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故事的有限性与激烈程度的不断升级

尽管改版后的《一站到底》保留了选手的故事性与标签化设置,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2017年,随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文化益智类节目井喷式涌现,不仅有央视的《中华诗词大会》《绿水青山看中国》,还有浙江卫视的《向上吧诗词》、山东卫视的《国学小名士》、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以及东方卫视的《诗书中华》,等等。如此多的益智类节目,而自带故事的选手却没有增加。因此,一些答题达人,尤其是自带才艺与故事的选手游走于各个节目中。《国学小名士》中的叶飞同学也出现在《向上吧诗词》,《向上吧诗词》的选手化学老师赵镭在《一站到底》里同样唱了那首元素周期表rap,而《一站到底》特别节目中的李天强、郭剑琴等选手,也都来到了《绿水青山看中国》的舞台。益智类节目的增加,有故事、有才艺、有能力的参赛选手势必作为稀缺资源成为各个节目的招揽对象。在一定时间段内,这些选手与故事并不是取之不尽的。

与故事的有限性相比,增加节目的激烈程度,通过加大选手间的对抗程度来吸引受众的做法更加可取,也应是目前益智类节目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样的选手在不同比赛规则与呈现方式下,会有不同的表现。除了上述提到《一站到底》的抢答模式外,其他益智类节目也都开发出类似题型。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尽管这是轮答方式,但时间更短,且没有主持人的介入,完全是两个选手的较量,如同两个高手过招,其气氛令人窒息。但是目前各个节目这方面的创新还远远不够,应开发更多的题型与赛制规则以增加节目的激烈程度,并力求使之可视化。

(二)题目的通俗化与益智类节目的专业细分

《一站到底》是一档周播节目,这对于益智类节目来说非常困难。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受众,它的题目选择非常通俗化。但题目通俗化与受众最大化的做法往往带来节目特色的消减,因此该节目五年之内两次大规模改版,此外还策划了“英雄联盟”、“世界名校争霸赛”和“美丽中国”等特别节目。特别节目侧重某一领域或者某一类型受众,而非一味求大求全,使节目整体张弛有道。

2017年新涌现的文化益智类节目大都采用了季播模式,以此来缓解大众的审美疲劳。但这些节目大多为国学和诗词节目,同质化严重。不同节目在题目设定、受众定位上都应有所侧重,而非一网打尽,这应是益智类节目发展的另一趋势。央视的《绿水青山看中国》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节目侧重于地理人文知识,通过这种专业领域的细分,与其他益智类节目相区隔,满足不同领域受众的需求。

(三)仪式性的不变与悬念设置的变化

“掉坑”已经成为《一站到底》最具仪式性的动作,这种仪式应该成为节目的标志,不宜过多改变。《一站到底》在多次改版都没有改变这一仪式动作的核心。但是其他益智类节目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到位,节目没有仪式化的动作,节目名称没有标志化的词语引导受众记忆,仪式化动作与标志化语言的营造应该成为今后益智类节目的一种发展方向。

而益智类节目在悬念设置方面应该追求创新,给受众以新鲜感。除了前述《一站到底》改版后这方面的变化,《中国诗词大会》在节目中设置了百人团,选手的胜负不再只取决于其本身与对手,而是根据百人团的答题情况,这就极大增加了结果的偶然性。但是这种悬念设置的创新在目前益智类节目偏少,我国益智类节目更趋向于模仿,一时间百人团出现在各个节目中,但是却鲜有新的赛制模式出现。悬念设置的创新同样是今后该类节目的一个发展趋势。

注释:

①柯妍.《一站到底》:大众文化的持续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8):20.

②安晓燕.《一站到底》:国内电视益智节目的新变化[J].创作与评论,2013(4):95.

③乔秀峰.电视益智类节目的传播策略——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为例[J].新闻战线,2017(4):103.

本成果受北京印刷学院北印英才选拔与培养办法资助(项目编号:27170116004/032)。

(作者谷征系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讲师,佟鑫系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2013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益智类卫视答题
浅析益智类节目的教育意义和知识观呈现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益智类玩具爆发 数据显示我国玩具相关企业连续两年增量超过120万
邀你来答题
益智类体育项目在银川市中小学普及和推广的研究①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