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联社中国南海新闻话语分析

2017-11-09崔淑慧徐洪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美联社词句南海

□ 崔淑慧 徐洪

美联社中国南海新闻话语分析

□ 崔淑慧 徐洪

本文采用话语分析方法,对2016年4月25日至5月4日美联社在新闻平台Yahoo News上关于中国南海的报道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美联社南海新闻报道意识形态特征明显,政治联想思维突出,中国仍需加强国际话语权。

美联社;南海新闻;话语分析

一段时间以来,南海问题成为新闻热点,引发国际关注。美国媒体对南海问题报道立场如何,本文以美国最大的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美联社为例,以“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为关键词搜索其通过美国新闻平台Yahoo News发布的相关新闻,得到2016年4月25日至5月4日间的5篇相关报道。下面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以事件图式为主

美联社相关报道以事件图式为主,引用他人话语和新闻事实,并与已有的新闻图式相结合,形成指向意义明显的新闻话语。

从这5篇新闻的标题可以看出,新闻内容主要是中国从各方面维护南海权益、俄罗斯支持中国等。新闻标题的陈述相对较为客观中性。其中“南中国海观察:中国将在有争议的浅滩进行扩建?”“中国军方试图通过音乐塑造形象”有些主观因素。把报道时间和新闻标题结合起来看,有两篇报道是连续性的,这有利于增强其新闻话语的影响力。

在5篇新闻报道中,共有28处引用他人话语的地方,这些话语多来自中国、美国、柬埔寨的发言人、军事评论员、报社报道等。但是这种援引并非客观陈述,而是通过分类,与一些既定的事实相结合,把新闻事件纳入到已有的新闻图式中,作为对新闻框架的支撑材料出现,从而突出美国在“维护”中国南海争端中的正当性和重要性,提高美国插手南海事务的“制高点”。

在《俄罗斯、中国在朝鲜和南中国海问题上达成协议》这篇报道中,引用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话语表示俄罗斯对中国南海主权问题的支持,并且指出中国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寻求东盟成员国的支持。但在文章最后,特意强调中国是在俄罗斯资本投资项目的主要来源,普京将于6月访问中国这两个既定事实。从而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俄罗斯支持中国,是因为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因为双方在南海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并且在报道中挑拨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使中国和俄罗斯陷入被动的舆论地位。

二、措辞对比意义鲜明

报道在对美国和中国在南海局势中的态度、行为的描述中,与政治、社会、外交、军事等其他方面联系在一起。美联社对美国的描述相当于对美国在南海形象的“自塑”,塑造了一个“世界警察”的“高大上”形象,而在其描述中,中国在南海局势上变成了一个“挑事者”,不是在维护主权,而是在侵犯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海洋权益,美国“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这些弱小国家。

描写中国态度、行为的词句:

China says the United States is(鼓吹)a humanitarian emergency mission

这些语句把中国描述成了一个好斗善武的强国形象,欺负旁边弱小的邻国,运用各种手段达到自己在南海的目的。其中,“angry response”属于评价性隐喻,突出中国在南海行为的“鲁莽”。

描写美国态度、行为的词句:

从描述中美两国态度、行为的词句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词句的使用,还是修辞的运用,对中国多用些消极、负面的词句,如“alienating(离间)”“militarization(军事化)”“assertive(独断的)”等;对美国多用些积极、正面的词句,如“prevent(保护)”“worked to(致力于)”“obligation(义务)”等。不同的措辞对塑造出来的中美在南海争端问题上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反差:美国是保护东盟各个弱小国家的全球家长形象,而中国则是南海争端的“肇事者”。

在这5篇新闻报道中,为了突出表现中国在南海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对南海局势的施压,5次出现了“Tens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rising(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正在上升)”类似意思的句子。

三、意识形态特征明显,政治联想思维突出

结合新闻标题和新闻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这5篇报道具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军事敏感度,还能看到美国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的影子。把中国和中国执政党共产党剥离开来,把中国的军队演出慰问和文艺活动作为中国提升其军事实力的重要武器,依照自己的意识形态体系片面解析一些歌词和视频信息。

The recruiting video in particular marks a new approach by the PLA as it seeks to attract well-qualified young recruits looking for adventure,but who might otherwise be tempted by the private sector.(尤其是招聘视频,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吸引高素质的年轻应征者(那些本来可能打算去私营部门的,而今要去寻求冒险的年轻人)的新方法。)

promoting ideological conformity and stirring pride in the military and ruling Communist Party.(促进中国军事和执政的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的思想整合,提高民族自豪感。)(注:在报道中出现2次)

That's an image that had been dented in recent decad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standing military developed a reputation for corruption and lax discipline,and amid criticism that it is ultimately loyal not to the Chinese nation but to the ruling Communist Party.(在近几十年来,中国军队的这个形象被削弱了,那就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队,有着腐败和纪律松懈的声誉和外界的批评,这在于它最终忠于的不是中华民族,而是中国共产党。)

这表明,美国与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是划清界限的,其政治信仰、社会义利观和社会核心价值观是泾渭分明的。这源于中美两国的国情差异导致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以美国视角看中国在南海的一系列行动,均威胁到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都是“中国威胁论”的体现,虽然在新闻报道中没有说明。

四、结语

美联社作为国际性通讯社,是第一家提出新闻报道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的报社,掌握着巨大的话语权。但是,受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环境、社会制度等的影响,其在南海问题的报道中有违其所倡导的原则。当今世界四大通讯社均为西方国家所属,中国在南海的话语权处于劣势,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澄清。中国崛起使很多国家感到恐慌,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调整和南海丰富的海洋资源等原因,南海问题涉及到多方的利益纠纷,使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步履维艰,南海局势对中国来说是不容乐观的。话语权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现实权力,其形成的社会舆论会影响到社会行为。中国需要加强在南海的话语权,强调对南海问题的历史阐释和法律解读,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

1.陈璐.美国重返东南亚背景下的南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13.

2.方芳.南海国际仲裁案中新闻话语的评价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7-22.

本文系广东省人文社科国际创新平台“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研究成果。

(作者崔淑慧系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徐洪系华南理工大学2015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美联社词句南海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AI如何为媒体赋能——美联社的人工智能创新探索带来的启示
技术重构传播——以美联社为例
南海的虎斑贝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