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创智课堂学习环境构建
2017-11-09张汉玉
张汉玉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创智课堂学习环境构建
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为学习环境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特征,聚焦创智课堂学习环境创建的基本原则,阐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创建创智课堂学习环境,并简要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学习环境创建中的成效体现。
创智课堂 学习环境 微信公众平台
近年来通信网络及移动设备飞速发展,日益兴起的新媒体技术成为我们传播与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于是,学习者可以按照各自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学习资源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也能够运用相关网络技术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相互的学习评价。
上海市杨浦区在建设第二轮“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过程中,试图构建基于传统面向未来的“创智课堂”。创智课堂即在正式学习环境、非正式学习环境以及网络所构建的虚拟学习环境中,以学习者的学习创新为核心,教师的教学创新为依托,突破传统的教学结构及形态,促进师生智慧生成的课堂变革行动。它突破了“课堂即教室”的狭隘认识。创智课堂追求一种促进学与教改革新的生态环境,注重构建教与学的新时空。笔者试图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学习环境,形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资源、工具、支架等多层面的支撑。[1]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特征
(一)扎实的班级用户群体
目前,在校高中生拥有自己的微信号和QQ号,通常还以班级形式创建微信群及QQ群。虽然高中生使用QQ比微信更加频繁,但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创建的学习资源可以进行无缝链接分享并转发至QQ群,使信息分享不受限制。
(二)便捷的学习分享方式
通过班级宣传或QQ群转发、朋友圈分享等方式向学生推广并邀请其关注该微信公众平台。于是,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学习内容可通过“群发”方式发送至每位用户,同样,也通过转发方式发送到学生的班级微信群及QQ群,从而方便、迅速地推送给学习者。
(三)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
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可以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文页面。结合学科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媒体呈现形式。通过前期制作及后期美工编辑可以创建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投票等多种媒体内容。为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最佳媒体实现形式,预期实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四)灵活的交流沟通方式
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关键词回复及留言功能,可以便于开展师生之间及学习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统一的标准的答案互动,教师设置相应的关键词索引,学习者通过输入相应的关键字即可获取对应的回复。同时,学习者可以在文末留言,教师筛选留言并选择答复后显示在学习页面中,同时其他学习者也可以看到留言并参与评论。
(五)强大的接口开放模式
在开发模块中可以查看具有的“接口权限”,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教育需求,开发相应的拓展教育功能。[2]例如信息查询与问答,用户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地理位置等信息到服务端,服务端实现相应的功能,并以文本、图片、图文、语音、视频、音乐的形式返回到用户。同时支持实现用户管理功能,如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按照班级或者小组进行分组等。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环境设计基本原则
创智课堂是创生智慧的课堂,秉承“学习即创造、教学即研究”的基本理念,在学习环境创新方面,致力于创建跨越时空的正式和非正式整合的学习环境,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虚拟学习环境,通过形塑以学习为中心的活动,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创造提供资源、情境、工具、支架等多方面的学习支撑。同时,通过创建安全的心理环境,为学习者的创新活动提供适宜的氛围。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应秉承以下基本原则:
(一)学生中心原则
坚持学生立场,即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展开聚焦学情、经由学生并为了学生的课堂实践。结合学科内容的基本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完善的学习支撑。在无指导情况下,能够实现学生自主自由学习探索。
(二)联通互动原则
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环境中,虽然每个学习者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与教师及其他学习者有着密切联系。在设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环境时,应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及学习联动的作用,通过留言、自动回复等功能加强师生及生生的交流互动。
(三)激励支持原则
在设计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图文内容时,应尊重并理解学生的观念与体验。在图片选取、视频制作等方面注重学科性与趣味性,引起学习者共鸣,激发学习动机。
(四)资源共享原则
该平台突破了固定学校、固定班级、固定教师的限制,鼓励学习者积极分享与转发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加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探讨,另一方面实现学习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3]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环境设计
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素材管理、自定义菜单、页面模板、自动回复、留言管理、投票等功能为创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以上论述的基本原则,笔者依托该平台创建“汉白玉的放牛班”微信公众号。为使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将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作为切入口,以知识点为线索,设计并开发相应的图文、音视频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同时设置相应的学习目录、投票、关键词回复等辅助工具(如表1所示),监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同时,统计重要和难点知识,以模块方式进行划分,并确定学习各个知识点的资源形式(如表2所示)。
(一)学习目录
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自定义菜单和页面模板功能,结合知识点索引的模块分析,创建学习者的学习目录。在后台中,创建“开篇”“信息基础”“程序设计”三个菜单(如图1所示)。进而,通过“页面模板”功能分别为“信息基础”与“程序设计”添加相应知识点的图文内容。学习者进入公众号,对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内容一目了然,同时可通过点击菜单的形式直接进入学习页面(如图2所示),从而实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探索。
表1 学习功能设置
表2 会考真题知识点索引表
图1 自定义菜单
图2 学习目录
(二)学习内容页面
在“素材管理”功能模块下,通过“新建图文素材”创建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在资源设计中,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冒泡算法”的微视频设计中(如图3所示),通过一段舞蹈引出冒泡算法的概念,使学生对冒泡算法产生形象而直观的认识。在“IP地址”运用图示展示A、B、C类IP地址的区分与表示(如图4所示)。同时,为了检测学习者的掌握情况,在学习内容界面中直接嵌入投票,使学习者完成学习后可自主进行评价监测,例如“图像数据量”中的小测试(如图5所示)。为更好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价,试图为学习者提供更充分的学习支撑。在学习页面中创建包含图文、视频及测试等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源。最终,通过“群发”功能发送至每位学习者用户,而且也可以通过转发的方式发送到学生的班级微信群及QQ群,实现零延迟分享。于是,教师可以在后台查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也可根据投票数据反馈情况(如图6所示),监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并选取必要题目进行课堂详细讲解。
图3 冒泡排序
图4 IP地址
图5 位图小测试
图6 测试结果反馈
(三)互动与反馈
为使学习者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产生交流互动与知识的联动,进一步设置自动回复与留言功能。运用“关键字回复”功能设置相应的自动回复,从而实现测试答案的反馈与分享。例如设置“6.29”关键字及其回复内容(如图7所示),当学生回复“6.29”时即可获得“计算机硬件”中的测试答案(如图8所示)。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在学习页面末尾的留言功能发表自己的问题与感想,再经教师后台筛选后即可显示在学习页面,而且其他学习者可以查看并且参与讨论留言。因此,实现了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及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
图7 关键字回复设置
四、微信公众平台在学习环境创新中的作用
(一)突破传统时空限制
图8 获取答案
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物理教室、固定的课堂时间,而是可迁移至移动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后台数据分析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如表3所示)。由于该公众号内容聚焦历年会考真题,在临近会考期间(6月30日会考),学习页面的访问量明显增多。
(二)科学调节课堂步调
根据后台中的学习数据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根据测试结果的数据反馈,教师可以确定学生的疑惑点与问题争议点,从而在课堂中进行有选择性的细致讲解。[4]
表3 学习页面浏览次数统计
(三)增加有效沟通
学习者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等形式与教师及其他学习者开展讨论与交流。不仅沟通形式多样,而且交流的对象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学校的学生,其他学校学生关注并学习后,会给予留言反馈。
(四)调动学习积极性
丰富多样的媒体呈现形式、方便快捷的分享方式,有效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生能够按照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页面进行学习。
微信公众平台对学习环境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扎实的用户群体、便捷的分享方式、丰富的媒体形式、灵活的交流方式等为创智课堂的学习环境创建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为完善创智课堂的学习环境建设,我们应积极挖掘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特征及功能,逐步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避免其部分教育功能的局限性,应积极参与接口开发,按照自身需求,拓展必需的教育功能。
[1] 杨浦区创智课堂项目组. “创智课堂”理论框架[J].上海教育,2015(1):32-33.
[2] 朗晓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6.
[3] 曹琼.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4] 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1):97-104.
张汉玉 上海市中原中学 2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