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和呈现特点分析

2017-11-09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清晰度指向习题

杨 勇

沪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和呈现特点分析

以2016年版《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为标准,对沪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教材在“思考与练习”编制上的特点,由此提出建立一个多层级立体的知识、能力、学习过程及策略的谱系表,把每个测量点都有序地相对科学而精准地落实到各册教材中,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语文教材 思考与练习 能力分级 呈现特点

笔者以沪版高中语文教材(2007年8月编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蓝本,对其中的“思考与练习”进行细化统计,从能力分级状态和呈现特点这两方面做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以《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1](以下简称《语文教学基本要求》)中“学习内容与要求”为标准进行评判,为沪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作业的修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本文按照文体进行分类梳理,研究发现,总体上沪版高中语文教材“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情况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思考与练习”的呈现形式具有指向清晰、基础与拓展结合度高、题型分布较为合理等特点,凸显了上海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展示了上海语文教学有效评价的较高水平。

一、沪版高中语文教材“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状态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语文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将“学习水平”分为“知道”“理解”“运用”“综合”四个能力层级,在“教学基本要求”中分别用“1”“2”“3”“4”来标注。笔者对沪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思考与练习”在散文、小说、新诗、戏剧、议论文、说明文、古诗和古文部分的能力分级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如表1至表8所示。

(一)散文部分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散文的“思考与练习”分布在“理解”“运用”“综合”三个维度的数量大致均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年级的增长,“运用”“综合”类“思考与练习”在高二、高三教材中出现的数量应超过高一教材中的,但从表1中呈现的数量看,高三语文教材中散文的“思考与练习”中,“运用”“综合”类题目并不突出,甚至与高二相比,呈下降的趋势,应予以重视。

(二)小说部分

从表2中可以看出,小说篇目在高中各年级的分布不够均衡,也使得“思考与练习”分布也不均匀。在能力分级方面,“运用”类的“思考与练习”相对较少,尤其在高二、高三的教材中,“运用”层级应该侧重对小说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高阶能力层级的培养,因而要引起重视。

表1 沪版高中语文散文“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分析

表2 沪版高中语文小说“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分析

(三)新诗部分

从表3中可以看出,新诗的“思考与练习”集中在“理解”层级,而对“运用”“综合”的能力培养较少,显示出高中语文教材对于新诗的阅读要求侧重基础。可在此基础上加强“运用”“综合”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

(四)戏剧部分

从表4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六册教材中,“戏剧”的篇目较少,所以相关的“思考与练习”也较少,但是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并不低,且在第六册的能力分布较均匀。

表3 沪版高中语文新诗“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分析

表4 沪版高中语文戏剧“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分析

(五)议论文部分

从表5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六册教材对议论文的重视程度逐册上升,尤其“运用”“综合”能力的比重逐渐加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明文部分

从表6中可以看到,高三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没有“综合”能力分级的习题,“思考与练习”设置较不均衡,对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覆盖不够全面,“思考与练习”设置的层次感不强。

表5 沪版高中语文议论文“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分析

表6 沪版高中语文说明文“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分析

(七)古诗部分

从表7中可以看到,古诗在高中语文六册教材的数量分布稍欠均匀,高二、高三偏少,且训练“综合”能力的题目比重稍小,可适当加强。

(八)古文部分

从表8可以看出,古文“思考与练习”涉及的能力点数量非常大,尤其是“理解”“运用”,可见高中语文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视。“思考与练习”在各册分布较均衡,较好地对文言阅读的各个能力层级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

表8 沪版高中语文古文“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分析

表7 沪版高中语文古诗“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分析

二、沪版高中语文教材“思考与练习”的呈现特点

(一)指向的清晰度

沪版高中语文六册教材中“思考与练习”共465题,现从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对“思考与练习”的指向进行梳理和分析。习题的内容以“对文本特点的贴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贴近、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清晰”为标准;习题的形式以“语言的准确、不含糊,指向明确”为依据。由此“思考与练习”指向的清晰度可以分为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

沪版高中语文六册教材中清晰度好的习题示例如下。

(1)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诺日朗瀑布?诺日朗瀑布在不同的观察点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晨昏诺日朗》)

(2)把握这篇小说的情节线索,说说它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葛朗台守财奴的本性的,并联系时代背景,谈谈塑造葛朗台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守财奴》)

(3)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为什么开头部分却不谈“拿来”,只谈“送去”与“送来”?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找出中心论点,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拿来主义》)

(4)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知识时,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其作用。(《南州六月荔枝丹》)

上述指向清晰度好的习题,作答要求明确,思考方向明晰,语言表达准确,习题贴合文本,体现了该类文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易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作答。

沪版高中语文六册教材中清晰度较好的习题示例如下。

(1)本文描述了“故都的秋”哪几个画面,分别为它们起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它们给人的总体感觉呈现出来。

该题目前半部分指向清晰,但是后半部分“用准确的语言将它们给人的总体感觉呈现出来”指向不明。《故都的秋》中关于秋天的几个画面都有清、静、悲凉的特点,这就是给人的总体感觉,“用准确的语言”是用词,还是用句?如何表达?习题中没有明确的指向,习题表达显得较笼统。

(2)文中有许多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仔细体味下列语句,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拿来主义》)

①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③“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④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该题目要求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分析,但习题对何为词句的“内容”和“形式”界定不明晰,学生在答题时对词句的“形式”概念较模糊,并且要分析的语句在语言形式上也不够典型,学生在分析时抓不住重点。笔者建议可以对几个有特点的语词加点提示,让学生重点品读,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3)在这篇人物合传中,作者是怎样安排廉颇和蔺相如其人其事这两条线索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该题目指向人物合传中,两个人物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但“怎样安排”这种表述较笼统,学生在回答时方向不明,较难下手作答。

沪版高中语文六册教材中清晰度一般的习题示例如下。

(1)这篇序言表达了鲁迅的复杂感情,试从“惆怅”一词入手,具体分析。(《白莽作〈孩儿塔〉序》)

该题目中“惆怅”是本文的文眼,从“惆怅”入手分析作者复杂的情感无可厚非,但本题的题干太大,如何“具体分析”对学生来说无从下手。笔者建议可以改为“文章多次出现‘惆怅’一词,请分析它们的不同,说说作者想表达怎样的复杂情感”。这样的表述为学生搭建了回答的支架。

(2)作者在文中感叹:晨昏线现象,够得上是宇宙背景上的一篇“大散文”。我们也可以说,本文也是一篇关于自然的“大散文”,你同意吗?为什么?(《自然笔记》)

该题目题干采用了类比的手法,但没有提供答题的线索,学生容易摸不清答题的方向。其实出题人的本意是要学生关注本文独特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可以分解出更加具体的题目,表述得更直白明确,比如“本文对自然的说明很有特点,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阐述”。

鉴于此,笔者对沪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思考与练习”指向清晰度比例进行了统计,如表9所示。

从表9中可以看出,清晰度“好”占绝大部分,清晰度“一般”的占极少部分。总体上沪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思考与练习”习题的质量高。但是相对清晰度一般的题目要想方设法降到最低,从而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表9 沪版高中语文“思考与练习”指向清晰度比例分析

(二)基础和拓展的结合度

沪版语文教材中“思考与练习”还可以按照涉及的范围分为基础和拓展两大类。划分的依据是习题指向课内还是指向课外,基础题指向课内,拓展题指向课外。基础题以文本为基础,侧重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与运用。拓展题主要集中在课外阅读作家作品,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积累阅读量;了解写作背景,加深对文本的思想和内容的理解;整本阅读作品,更准确地把握教材节选章节的内容,对节选部分文本分析得更全面;联系生活实际,就文中的观点进行补充、推断和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感悟和思考。

所谓基础和拓展的结合度,是指基础题和拓展题这两类习题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与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恰切程度。基础题是语文能力形成的根基,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能力检测的角度看,基础题应该占80%—90%的比例,拓展题至少占有10%的比例。笔者对沪版高中语文教材六册的“思考与练习”的基础题和拓展题量进行统计,如表10所示。

从表10中可以看到,“思考与练习”以基础题为主,拓展题为辅,各册分布较均衡。从比例来看,拓展题的比例仍较低,拓展更侧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思考与练习”中的比重应随着年段的增加要提高比例。

表10 沪版高中语文“思考与练习”基础题和拓展题分析

(三)积累题、填空题、简答题与论述题的分布

沪版高中语文教材“思考与练习”从题型来看可分为积累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积累题主要包括课外阅读、积累词语、背诵古诗、古文篇目等;填空题多为解释文言加点字,判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简答题是根据文本内容就具体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论述题的要求比简答题更高一点,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并有一定层次的论证过程。简答题基本对应“理解”层面,而论述题多数对应“运用”层面。现将四类题型在沪版高中语文六册教材中的分布统计如表11所示。

从表11中可以看出,各类题型总量在每册教材中的分布较均衡。不过在沪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简答题的比例稍多,论述题的数量偏少。笔者建议在高三的练习中可以适当加强论述题的比重,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锻炼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表11 沪版高中语文“思考与练习”各类题型分布

三、对沪版高中语文教材“思考与练习”的修订建议

根据沪版高中语文教材六册中“思考与练习”的能力分级状态以及呈现特点的统计分析,笔者对现行教材的进一步修订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分为“知道”“理解”“运用”“综合”四个能力层级,随着年段的增长,学生阅读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统计数据显示各册的分布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各册有计划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推进,有序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力、思维力、审美力和文化感知力。当然可以进一步思考,提升语文教材能力分布的层进性,从两方面思考,不仅体现在年段变化的层层递进上,更要体现在语言、思维、审美及文化提升的层层递进上,形成螺旋式上升通道,更加贴近学生的年段特点。

(2)“思考与练习”是对学生学习文本时学习重点和难点的检测,也是引导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呈现方式的精确尤为重要。部分练习的表述应该更清晰,使习题的指向更明确。另外习题的形式可以更丰富、更多样,使课内基础与课外拓展充分结合,依托文本阅读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凸显语文学习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体现汉语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性。

依据以上两条建议,在教材修订“思考与练习”时,是否能建立一个多层级立体的知识、能力、学习过程及策略的谱系表,把每个测量点都有序、相对科学、精准地落实到高中语文各册教材中,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杨 勇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 200023

猜你喜欢

清晰度指向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新入职护士工作价值观、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心理弹性研究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鲜明细腻,拥有更好的清晰度 Ascendo Immersive Audio CCRM-12 MKII/CCRM-6P/SMS-15
修身的效果,改善声像和定位的清晰度 意大利新一代架皇 BAS AS-S4/AS-B4避震脚钉
嘈杂语噪声下频段增益对汉语语言清晰度的影响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