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7-11-07王亮
王亮
摘 要:班会是以会议形式展开的班级管理活动,教师主要通过班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一定的了解和管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主题班会要求教师提前决定班会主题,规划班会开展内容,有效解决班级内的问题,以达到更好地管理班级的效果。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
关键词:主题班会;班级管理;运用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高考的挑战,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是教师的重要工作,而主题班会作为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较多的诱惑,很容易因自制力不强而走上歧途。传统的高中班级管理中,教师对班级管理重视不够,有时甚至会将其占用为文化教学课,忽视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主题班会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高中教师开始意识到主题班会的重要性,逐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主题班会在教学中的地位,真正发挥其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学生所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大,自我约束能力较低的学生很容易因此而走上歧途,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充分地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约束能力。传统的班会就是教师在讲堂上教育,学生在下面听讲,枯燥而单一。高中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传统教育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充分给予学生一定自主性,使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缓解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我自己的教学为例,我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时,通常会选几名学生进行辅助,包括班会主题的选择、整个主题活动的流程和相关的项目等等,如果涉及游戏,学生还需要设计游戏规则,使学生可以学会自我管理。如,班会主题为“我的高中生活”时,学生自行录制了相关的短片,记录本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同时,学生还邀请了任课老师录制寄语,整个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自我管理意识得到激发。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较重,学习压力较大,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大大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主题班会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有些教师甚至将主题班会课转为其他文化教学课,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也有一些教师虽然会开展主题班会,但形式内容较为单一,多为说教式教学,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主题班会的作用,在主题班会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本人在教学时每月会选一节班会课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本月教学交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本月各科目的学习进行回顾,相互交流,对于自己存在疑惑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鼓励成绩一般的学生向成绩较好的学生求教,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也会向学生讲授一定的学习技巧,鼓励学生将其运用于实际的学习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高中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鍵时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渐养成,有效的主题班会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内涵。传统的高中主题班会形式较为简单,往往是偏理论式的说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之余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制定班会主题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内容。例如,我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本班学生对“让座”的争议较大,有的学生认为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是义务,天经地义,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让不让座是自己的权利,就这个话题我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思考自己想法中的不足,进行弥补,最终我对该话题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自身情况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让座,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主题班会是在特定的主题下开展的班会活动,对学生的引导意义较大,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教学,选定合适的班会主题,充分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宝宝,张力,惠永伟.浅谈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4).
[2]白喜彦,华颜玲,彭立勃.浅析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6(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