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能力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探析
2017-11-07董燕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日渐引起学界重视,基于此,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价值展开分析,并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思辨能力视角下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教职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英语;读写教学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屡次公开强调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这就使得思辨能力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开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思辨能力理论框架也由此逐渐融入了高等教育英语专业课程设计之中,而为了保证大学生能够真正拥有思辨能力,正是本文就思辨能力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价值
(一)催化学习过程
作为构成新型教育体系的基础能力,思辨能力能够为学生独立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提供支持。在我国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预留一定课堂时间供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并会有针对性的布置相关探索性任务,这一过程中拥有思辨能力的学生就能够有效结合互联网资源、图书馆资源主动完成相关任务,由此便实现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师引导型向自主学习型变化,大学生的英语态度和情绪也将由此发生深切改变[1]。
(二)深化知识内容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触众多英语相关背景知识,而如果大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思辨能力,其就能够在接触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自身感知加深对英语这门语言的理解,由此实现的学生掌握不同国家价值观,也将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多元化和效率化提供有力支持。
(三)挖掘学生潜力
高等教育并不等同于簡单的专业知识传授,大学生需要在学习知识后将其真正应用于社会实践之中,而这就使得高校英语教学必须做好学生的潜力挖掘,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由此才得以真正实现。而如果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其就能够在英语学习中主动寻求合作和沟通,这自然将大大提升大学生英语掌握水平,潜力挖掘也将真正得以实现[2]。
二、思辨能力视角下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真正实现思辨能力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构建,教师首先需要做的便是明确英语读写教学的目标。在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间交流缺乏均属于这一时期的教学常态,而这些都使得学生无从锻炼自身的思辨能力,而这一情况的改变便则需要得到教学目标确定的支持。例如,在“Smart Cars”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未来智能汽车的画面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一讨论过程中“Smart Cars”属于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即可实现大学生思维空间拓展、口语表达与思辨能力提升。
(二)教学模式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与笔者自身实践,本文总结得出了单独设计批判性思维培训、内容教学批判性思维融入培养、内容教学批判性思维沉浸式培养、内容教学批判性思维融入及沉浸式培养四种思辨能力视角下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而结合上述四种教学模式的思路,本文建议相关教师在不抛弃传统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进行结合,以此实现具体教学内容与思辨培养的结合,由此学生不仅能够在英语读写教学中较好掌握词汇、句法、结构等英语理论内容,其自身思辨理念也将在教学中得到较好培养。对情感纬度的把握是思辨能力视角下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新事物具备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设法将苏格拉底式提问方法与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相结合,同时将英语读写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外活动相结合,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就将得到较好支持。
(三)课堂环境
上文中提到了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核心地位,但为了实现思辨能力视角下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体现,否则教师的权威属性将对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带来较为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建议教师放弃以往的“权威”观念,以此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共处,同时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的重新构建,即可满足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需要。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空间的调整和重新设置,并充分结合小组教学法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思辨的课堂环境。
(四)评价作用
作为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早已被学界所证实,而为了真正结合评价实现英语读写教学中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相关教师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用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①丰富评测形式。逐渐淘汰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的测评方式,通过设置主观性较强测试内容即可实现大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考察。②注重评测内容思辨价值。为了保证测评能够为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教师应将思辨能力作为测评方式的选择核心。③确定思辨能力评价标准。准确把握认知标准,即可能够测评明晰学生的思维形态和思维能力,同时加入情感特质即可保证大学生思辨能力通过测评得到直观展现。
三、教学实践
在某教科书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了三部分,即话题提问、思考并讨论课文中话题、课文反思性阅读报告展示。
(一)话题提问
由于课文的核心是理想大学生活,教师首先进行了关系理想大学生活的提问,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回答问题学生肯定,在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后,教师进行了美国大学教育知识的讲解,由此充分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思考并讨论课文中话题
结合“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即可围绕课文内容开展师生、生生、小组间的相互辩驳式学习。
(三)课文反思性阅读报告展示
结合辩驳式学习的开展,各小组需进行反思性阅读报告展示,由此学生能够对思辨相关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产生一定了解,这时教师需推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并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思路,如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文章的基本推理结论是什么,由此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就将得以逐步实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具体教学实例,则直观证明了研究内容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可以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慧.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02:71-72+75.
[2]杜仓宇.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2017,01:721-34+37.
作者简介:
董燕(1980.4~ ),女,河南洛阳人,本科,讲师,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