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剧:陇东道情传承的舞台化研究

2017-11-07张育朴

戏剧之家 2017年19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

张育朴

【摘 要】陇东汉族戏曲文化有着悠长的历史,其中特有的陇东道情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陇东民间文艺史上的明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经过继承、发展和创新逐步建立起来一种大型舞台剧,就是后来的新兴地方戏曲剧种——陇剧。陇剧突破了陇东道情中皮影的局限,以人表演道情,在继承道情音乐的基础上,从音乐本体、演奏乐器、舞台表演、剧目创作和传播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使陇剧更具有音乐表现力,基本适应了舞台艺术的需要,被观众所喜爱与接受。

【关键词】陇东道情;陇剧;改革与创新;舞台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027-02

陇东道情是陇东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最早是以道家故事为题材,在寺院道观中进行,它的表演形式多为一人说唱,众人帮唱,以唱为主,说唱结合。清朝同治年间,环县皮影艺人解长春将陇东道情用于皮影表演,在它原有的基础上吸取庆阳民间小曲和民歌的特点,使得地方色彩更加突出,表演风格和唱腔流派也更加多样化,形成了完整的表演艺术。

而陇东道情也就是陇剧的前身,陇剧在保持陇东道情原有色彩的基础上,吸收秦腔等众多戏剧之长,从音乐、表演、唱腔、舞台美术等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形成了节奏鲜明、曲调明快、表演细腻、富有地方民间色彩的独特风格。1960年,陇东道情被甘肃省政府改名为“陇剧”,陇剧从此成为甘肃地方戏曲的代表。虽然陇剧是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但是陇剧是不同于陇东道情的,它是陇东道情由皮影剧向舞台剧的演变,以真人演唱表演并具备了更为完整的舞台艺术规模的新生戏曲剧种。

陇东道情传承的舞台化研究则是说以陇东道情为前身继承和发展而来的陇剧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以兰州市的甘肃省陇剧团为例,这种舞台化发展具体表现在陇剧的舞台化创新和现代剧目的创作等方面。

一、陇剧作为陇东道情舞台化演变发展的表现

(一)音乐本体的创新

陇剧在行腔的创新、板腔的伴奏、特别是“簧”的运用上,突破了原有两句或四句一放“簧”的死板套路,根据剧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和剧情的发展,把“簧”用在感情起伏波动明显的地方,使其表现力更强。另外,陇东道情原来只有男演员演唱,搬上舞台后增加了女演员。为了更好地解决各行当中男女演员同腔同调的问题,陇剧采取了“同腔异调”和“同调异腔”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乐器的改革

陇东道情以渔鼓、简板为独有的伴奏乐器,只在过门时伴奏,用渔鼓打花点,以四胡主奏,但它的音域窄,不能给演员演唱进行伴奏,所以原有的陇东道情音乐在搬上舞台并由真人演出后,表现力明显不足。后来学习京剧现代戏,乐队用了京剧铜器,一直延续至今。到了后来,乐队在编制上进行了扩充,加入了琵琶、二胡、板胡、扬琴、笙等民乐,还使用了西洋乐器中的提琴和铜管、木管乐器,乐队的表现力大大加强。打击乐方面,改制了大锣、小锣、渔鼓等,糅合了京、秦剧及固有的打击乐点,形成了陇剧的一些锣鼓经。

(三)表演程式独特化

陇剧艺术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长期摸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可以说独特程式的借鉴与创造是陇剧表演艺术的最大特征。它以皮影动作和其他民间艺术为基本素材,在继承、借鉴、搬用其他剧种固有“程式”的基础上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表演程式动作,如:侧身摇晃、睡态摇晃、秧歌步、地游子圆场等,既体现戏曲技艺相容的特点,又增强了舞台的视觉效果,使得陇剧艺术在表演风格上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四)舞台表演化

陇东道情的演出一般需要五六个人组成班子,演出场地很简易,在打麦场临时占一块地方即可,取地随意。戏班成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艺人们在操作提线的同时还要唱、念白、帮腔、伴奏,一人多用,可以说能者多劳。陇剧就不同了,它的表演场地在舞台之上,所需要的演员人数众多,能用到七八十人,充分地发挥服装、道具、灯光、特效等的舞美以及表演和乐队的多种手段,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去演出,更直观地和观众面对面接触。

鉴于陇剧是新生剧种,除唱腔外,还学习借鉴了兄弟剧团的一些特色。如:川剧的扇子、变脸;晋剧的纱帽翅、翎子、髯口;豫剧的抬轿等,甚至类似舞剧的托举、武打及一些舞蹈动作等,进一步丰富了陇剧的舞台表演。尽管在舞台处理上大胆借鉴是丰富健全自身表演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保持自己的乡土特色仍至关重要。

(五)时尚流行化

1.旦角头饰。1959年《枫洛池》的首演,旦角的头饰就完全突破了一般戏曲的传统式样的手法。“旦角头饰的化妆也采用了皮影人物高髻燕尾的造型,同时仿照敦煌壁画中唐代妇女的发式,设计做成多种独特的发髻式样。舞台道具也保留着皮镂花纹风格”。

2.服装样式。陇剧的演员服装没有局限在传统样式内,对原有的服装尺寸进行了修改,使之修身服帖,视觉效果更为美观,突出线条。衣服的色彩也更为丰富,增添了中间色。现代戏的服装也按照剧本人物的特点和剧情安排进行合理的设计。

(六)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依托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体,为陇剧艺术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声像资料,通过举办“你唱我学”的陇剧戏曲电视节目,让更多的陇剧爱好者、戏迷们有交流和学习的便捷通道,使陇剧得以更好交流和传承下去。

(七)剧本、剧目的创新

陇东道情的流传大概有160余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实践和创造,积累并保存了100多本的传统剧目。由于皮影人物在演出上便于操作,故而擅长演绎神鬼、飞升等以道家文化为主的奇幻表演,这与现代社会脱节,不被年轻一代观众所接受。为了更好地适应大众的欣赏审美习惯,陇剧团在剧本、剧目的选择上,既排演以“三小”为主的戏,也排演了一些行当齐全的戏,同时把重点放在反应现实生活的现代戏上。

二、结语

陇东道情与陇剧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关系,它们无法相互替代,如果没有陇东道情这颗民间艺术的明珠,也就没有现在的陇剧。陇东道情是以艺人在幕后操纵皮影并演唱的形式表演,陇剧则是以真人扮演剧中人物来表演,一个是间接的,一个是直接的,陇剧的舞台化演出形式是陇东道情所不能及的。它们只有在互相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才会大有前途。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技的发展,陇东道情也应与时俱进,吸收一些陇剧的新创曲调和演唱技巧,利用现代灯光改进“亮子”的透明度,使皮影色彩更加丰富多彩,吸引观众。

陇剧之所以蓬勃发展,大众认同、媒体推广、政府支持是外力;而内力则来源于传统音乐在城市中自身的调试变化。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了休闲方式的改变,比较之前在农村的娱乐方式,城市中有更多的音乐文化形式。它们在不自觉地适应着新的城市节奏。新的环境下,相同的人群对于音乐有了新的审美,他們需要一种城市节奏下的传统音乐,一种变化了的传统音乐。音乐因人的需要而生,需求变化了,音乐也要变化,这是音乐发展的内力。而这也是陇剧得以从陇东道情发展成另外一种以真人演绎,和观众面对面接触的舞台化的新生剧种的原因。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2]王正强.陇剧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7

[3]环县志编纂委员会.环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330.

[4]康秀林,主编.环县道情皮影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4.

[5]戴炳隆,主编.开放开发话庆阳[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119.

猜你喜欢

改革与创新
关于我国财政与税收体制创新应用的探讨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