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业信贷制度构建:基于金融抑制理论的分析
2017-11-07刘晓光
刘晓光
【摘 要】我国的相关文件中曾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未来规划的重要内容,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要想加强现代农业的建设,就必须依靠国家政策作为支持,其中农业信贷制度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途径。然而,金融抑制问题一直是限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依靠制度的支持,为此,文中就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金融抑制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阐述农业信贷制度对金融抑制问题的作用,最后试着提出构建农业信贷制度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农业信贷制度;金融抑制理论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时,金融抑制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面临的重点问题。由于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致使现代农业经济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所实行的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可以发现,有效缓解金融抑制问题的方式是构建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信贷制度。由农业信贷制度来代替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金融抑制
1.农业获得贷款的支持率低
虽然我国在近几年提升了农业信贷的资金投入,农业信贷的资金在整体上也表现出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但是农业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体农户在生产活动中有借贷需求的占据总量的63%,而通过信用社获得贷款的占总量的37%,据相关人士推算,通过农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农户明显不足四分之一,由此可见,金融抑制仍然是限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2.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供给不足
虽然我国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都属于支农的金融机构,但是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下,这些商业性较强的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利益,致使很多在农村设立的网点都搬入城镇,并且提高了贷款的门槛,导致农业发展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停滞不前。
3.农村信用社垄断农业信贷市场
由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撤离,使得农村信贷机构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导致信贷资源无法形成合理分配,在市场地区的驱使下,农村信贷机构缺乏创新经营和金融服务的基本动力,致使大部分资金流向经济效益较高的地区,而实际需要金融支持的农业生产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
二、农业信贷制度效用分析
1.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农业投入
农业信贷制度的实行可以有效改善金融机制的问题,使国家配给农业生产方面的资金都能够用到实处,将外界因素的干扰排除在外,保证资金的有效供给,以此推荐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农业信贷制度中还对利率进行控制,利用适当的财政支出为农业生产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以此来调动相关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的支持。
2.发挥农业信贷市场的作用
农业信贷制度确立之后,可以有效调节农业信贷市场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利用农业信贷制度来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展金融机构本应承担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励新型金融机构参与到农业信贷市场中,改变现有的农业信贷机构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形成竞争机制,从而提升农业信贷市场的金融服务意识。
3.增强风险管理,防范农业信贷风险
农业信贷制度同时还具备对信贷风险的规避作用,通过提升农业信贷风险的可控性来改善农业信贷风险的特性,以往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农业信贷存在的风险隐患是制约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投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可以通过农业信贷制度来控制金融支农的风险,那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金融機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我国农业信贷制度构建的基本框架
1.农业信贷组织制度
农业信贷市场中农业信贷组织是主要的构成部分,具体可分为农业信贷机构、农业信贷服务以及农业信贷管理等。农业信贷组织制度可以说是农业信贷成立、运行以及关闭的规范内容。农业信贷组织的作用是控制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和经济收益平衡的重要机制,在制度中即包含激励制度,又包含约束制度,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使金融机构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2.农业信贷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国务院、中央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有关银行行业法规法令,为了保障信贷资金的顺畅流动及其收益安全,我国商业性金融的信贷资金运行与管理,主要实行:借款人申请制度、贷款行长负责制、审贷分离制、分级审批制、特派参与监督制、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制度、信贷绩效评估制。
3.农业信贷风险控制制度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长期处理劣势地位,致使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具有更大的风险,而金融机构又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大多数都将经济效益作为投资的重点,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不断减少并不是没有原因。为此,建立农业信贷风险控制制度是改善金融抑制问题的关键点,通过降低资金投入风险来提升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于合作金融提供的农业信贷,应在坚持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合作金融体制、改进合作金融治理、加强资本充足性管理等制度途径加以风险防范与处置;对于商业性金融提供的农业信贷,则应在坚持市场化定位的原则基础上,坚持面向“三农”的根本宗旨,通过机构改革、信贷结构优化与调整、转换运营重心、有效剥离不良资产、相机拓展城市业务等制度途径加以风险防范与处置。
参考文献:
[1]单天明.金融抑制约束下科技金融的制度变迁分析[J].时代金融旬刊,2013(32);
[2]樊怿霖.湖北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金融抑制论的分析[J].武汉金融,2012(10).